
今天醒來時,覺得情緒是有一點低的。
你也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覺得已經做了許多努力、更新了頻率,從身體到情緒再到選擇,都盡量不再循舊路走。
你以為自己已經「變得更好了」「走得比較前面了」,可是世界,依舊慢半拍,甚至不動如山。
你以為會被聽見的聲音,好像被集體意識的喧囂蓋過去了。
這時候落下的不是絕望,是一種無力,一種微微下沉的靈魂疲憊感:
「我好像走太前面了,世界還沒有要懂我,那我是不是太快、太多了?」
親愛的,如果你今天也是這樣的心情,那我想跟你說:你沒有做錯什麼。
你只是走在自己的節奏上,而這個節奏,本來就不是用來取悅世界的。
真正的主體,不是為了被懂而存在。
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想讓別人「同意」我們,我們只是不想再那麼孤單。
我們想要的,是當我們舉起手、說出那句話時,有人回應:「我懂。」
但今天我想告訴你一個更深的主體課題:
有時候,當你真的走在自己的願線上,你會被「世界暫時不懂你」考驗。
不是因為你錯了,而是因為你先到達了一個大家還沒準備好理解的位置。
這是一種「頻率差」的自然現象—你已經回到家了,而別人還在收拾行李準備上路。
在這種時候,如果你還執著於「一定要被理解」,你就會反過來切割自己,重新調整,
甚至讓頻率被拉下來,只為了回到一個「可被接受的位置」。
但你知道的,那個位置其實已經不再屬於你了。
如果你勉強自己回到那個狀態,也許世界真的會看起來像是「同溫層比較厚」,
但你並不會真的比較快樂。
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地,對這個世界進行條件交換:
「如果我願意真實,那你要接得住我」
「如果我努力表達,那你要願意聽進去」
「如果我選擇往前,那我的生活應該要立刻變好」
但,整體的運作其實比這個複雜太多了,它並不是一場等價交換。
真正的主體之愛,是這樣的:
「我選擇真實,不是因為你懂我,而是因為我願意不再放棄自己。」
「我願意說出我的真實,就算你今天還沒有能力接收,那也無妨。」
「我願意對世界溫柔,是因為我愛這個世界,而不是世界承諾給我什麼。」
這樣的愛,是自由的。
這樣的表達,是不求回報的。
這樣的主體,是寬的、靜的、不再急著被證明的。
有些人會因為這樣,說你太強烈、有距離感、不好親近、太快、太複雜、太刺眼。
但你不是太多,是這個世界還沒學會怎麼接住真正的光。
而你永遠都要知道的一個真相是:
那些不喜歡你的人,其實也不喜歡他們自己;
那些否定你的真實的人,往往也還沒有準備好看見真實的自己。
他們還沒學會如何不帶恐懼地面對真正的主體頻率。
你不是太多,你只是顯現了「完整的自己」,
而這份完整,有時會讓還沒準備好的人退後一步。
我永遠都記得我的老師說過,那就像你走進一個全黑的房間,猛然拉開窗簾讓陽光進來—一直待在那個房間裡的人,會因為光太刺眼,而覺得不舒服,然後覺得自己的不舒服是你的錯。
但這不代表你要收回來。這代表你要更穩定地站在那裡,像燈塔一樣,不責怪風浪,只持續發光。因為總有一天,正在找方向的人,會因為你的光,找到他們的岸。
今天,你可以試著這樣練習:
找一個沒人打擾的時刻,對著自己說話,
不為了記錄、不為了被聽見,只為了不再吞下那些真實。
把一句你平常說不出口的話寫下來,例如:
「我其實不想再等誰了。」「我真的很孤單,但我還是想繼續走。」
你可以問自己:「如果今天全世界都不懂我,我還願意為這件事站出來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你已經自由了。
今天的地球頻率,正是一種「主體微微提前於集體」的張力日。
你會覺得好像大家都在夢裡,但你已經醒來。
你會感覺你想往前了,但集體意識像是拉住你的腳踝,讓你跨不出那一步。
這是一個靈魂會想要說:「算了,我覺得我做的沒有意義」的時刻。
但今天我只想說一句:不要放棄說你自己的語言。
哪怕沒有人回應,哪怕當下沒有人接得住,
你也值得在這片地球上,聽見自己的聲音。
我不會否認這樣的你是孤單的,
我只是想提醒你看見自己的勇敢,
因為你終於不願再用折損自己、弱化自己,來換取陪伴。
有時候,世界不是沒跟上,而是它還在看你會不會後悔。
它還在試探你會不會轉身、會不會收回、會不會妥協。
而你越是堅定地站在那裡,不怒、不退、不催促,它就越會開始相信:
「原來你真的無論如何,都跟自己在一起。」
願你今天的存在,不再依附於「被接住」的前提。
當世界還在學著跟上,你已經不再等它的許可,就勇敢活成你自己。
你今天不需要被懂,但就算不被懂,你還是可以選擇愛。
如果你今天真的想要被接住一下,被抱住一下—我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