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車撞死的不是醫師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7月19日清晨,衛福部桃園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在行人穿越道上,被一輛轉彎公車撞擊搶救不治,事件震驚社會,一方面是因死者身分特殊,醫師本應是守護生命者,如今卻倒在馬路上;另一方面,也再度讓台灣民眾對交通安全與高齡駕駛的問題感到憂心。

但筆者在此想問一個沈重的問題:如果今天死者不是醫師,而是普通市民,這則新聞還會登上頭版嗎?欣欣客運還會開記者會嗎?公司總經理還會請辭嗎?

高齡就業的現實與無奈

肇事的駕駛63歲,年資近20年,在今年3月請領勞退,5月又回聘上路,統計台北市15家公車業者共缺1449位駕駛員,且60歲以上駕駛員約有18.96%,五年內屆齡退休的駕駛恐高達925名 ,這個數據揭露了台灣公共運輸面臨的嚴峻現實——一方面是嚴重的人力短缺,另一方面卻高度依賴高齡勞動力。

交通部將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年齡上限從68歲延長至70歲,反映了政策層面為了因應缺工問題而放寬限制,但年齡與駕駛能力的平衡點在哪裡?

很難不佩服這些長年無怨無悔服務的公車司機,但也不能忽略,反應速度下降、視力退化、注意力分散等生理變化,對行人安全構成了風險,社會若未妥善設計高齡就業的保障與轉職制度,最後受害的,不只是勞工本身,也可能是無辜的民眾。

如果不是「醫師」,這件事會怎麼發展?

而筆者注意的是,若發生在其他「普通人」身上,可能已淪為某些行政流程裡的一行字:「肇因疑似未注意前方路況,行人傷重不治,案件移送交通隊處理。」

是不是非得人有身分、有影響力,這社會的反應才會加快,制度的回應才會被推動?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的「官僚體系」——對事件本身處理遲緩、對權力與媒體反應靈敏,對弱勢與無聲者,則視而不見。

台灣的交通問題,該如何改變?

欣欣客運在記者會上提及,駕駛當時未超速、未違規轉彎,研判精神不濟無關,主要問題出在「未做指差確認」。這段說法,幾乎已為肇事駕駛鋪設了「最低限度過失」的定調。

指差確認制度在日本等國家是嚴格執行的安全措施,但在台灣似乎淪為形式主義,當業者承認「推行已久,遺憾居然還沒辦法杜絕便宜行事」時,究竟是制度設計有問題,還是執行力度不足?

台灣的行人死亡率長年居高不下,根據交通部數據,2023年行人死亡人數創下10年新高,尤其是轉彎車禍、視野死角、行穿線斑馬線事故等問題,早被反覆點名,卻總是有討論,沒改善,每一次重大的車禍,官員上節目、道歉、會勘、宣布新措施,但一陣子後,又會一切如常。

制度要能保護無名者,不只是悲劇主角

周醫師的離世,再次敲響沉痛的警鐘,但這聲警鐘不應僅在特定身分的受害者出現時才被聽見,每一位踏上斑馬線的行人、每一位搭乘大眾運輸的乘客,都理應享有同等的安全保障與社會關注。

更令人心痛的是,日前國小校門口也發生汽車暴衝意外,一輛失控車輛在上下學尖峰時段衝進人行空間,造成孩童與家長傷亡,校門口本應是最需要守護的安全場所,卻依然無法阻止車輛的入侵。

無論是周醫師在斑馬線上遭撞擊,或是孩子在校門前受害,這些血淋淋的事件都指向同一個事實,也就是台灣的行人安全保護措施,至今仍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制度規劃與實際執行之間存在著巨大鴻溝。

交通事故絕非單純的偶發悲劇,而是制度性失能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從一般道路到校園周邊,從醫師到孩童,行人的生命正在這個鬆散、冷漠的制度下一再被犧牲。

真正的進步,不該是悲劇發生後的亡羊補牢,而應該是悲劇發生前的系統性預防。我們迫切需要的,是一套不分身分地位、一視同仁的交通安全體系,一個讓每條生命都受到同等重視的社會制度。

唯有當改革不再因受害者的社會地位而有所差別,當每一個生命都能獲得平等的保護時,台灣的交通環境才有望真正邁向安全與文明。

我們不該再等到下一位受害者恰好是「醫師」或其他特殊身分,才有改變的動力。每個人的生命都同樣珍貴,每個人都值得安全回家。

(本文亦投稿於關鍵評論刊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潮行者的道路
5會員
38內容數
觀察財金生活議題,累積思辨能力; 偶爾寫寫小說小詩,抒發生活壓力; 期望和讀者共成長,也會保持正經。
思潮行者的道路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民法是規範日常生活的法律基礎,本文介紹5個重要條文:第72條(法律行為與公序良俗)、第184條(侵權行為的責任)、第213條(損害賠償的計算)、第753條(買賣契約的基本義務)及第972條(遺囑自由),並以生活情境說明其重要性及應用。
Thumbnail
2025/04/24
民法是規範日常生活的法律基礎,本文介紹5個重要條文:第72條(法律行為與公序良俗)、第184條(侵權行為的責任)、第213條(損害賠償的計算)、第753條(買賣契約的基本義務)及第972條(遺囑自由),並以生活情境說明其重要性及應用。
Thumbnail
2025/04/17
2025年臺灣政局動盪,倒閣議題浮出檯面。本文探討臺灣倒閣制度、歷史案例及2025年政治現實,包含國民黨評估與民眾黨合作倒閣的傳聞、北檢爭議、司法政治化,以及國民黨地方黨部遭搜索等事件,分析其對憲政秩序的衝擊與挑戰。
Thumbnail
2025/04/17
2025年臺灣政局動盪,倒閣議題浮出檯面。本文探討臺灣倒閣制度、歷史案例及2025年政治現實,包含國民黨評估與民眾黨合作倒閣的傳聞、北檢爭議、司法政治化,以及國民黨地方黨部遭搜索等事件,分析其對憲政秩序的衝擊與挑戰。
Thumbnail
2025/03/14
2025年初臺灣爆發大規模罷免行動,涉及數十名立法委員及地方公職人員,為臺灣政治史最大規模罷免案。此運動由公民團體發起,後因藍綠兩黨對抗而擴大。本文探討罷免行動的來龍去脈、發展狀況、罷免門檻及流程、藍綠態勢、社會反應與變數,以及未來展望。
Thumbnail
2025/03/14
2025年初臺灣爆發大規模罷免行動,涉及數十名立法委員及地方公職人員,為臺灣政治史最大規模罷免案。此運動由公民團體發起,後因藍綠兩黨對抗而擴大。本文探討罷免行動的來龍去脈、發展狀況、罷免門檻及流程、藍綠態勢、社會反應與變數,以及未來展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交通事故後的處理與求償程序十分重要。文章提到了發生車禍後該如何處理,包括報警、向警方索取事故聯單等程序,以及民、刑事訴訟相關事宜。同時強調了不要私下和解的重要性,建議在遇到交通事故時應當保留相關單據並及時向警方報案。最後,建議如遇到問題,可以請專業律師協助。
Thumbnail
交通事故後的處理與求償程序十分重要。文章提到了發生車禍後該如何處理,包括報警、向警方索取事故聯單等程序,以及民、刑事訴訟相關事宜。同時強調了不要私下和解的重要性,建議在遇到交通事故時應當保留相關單據並及時向警方報案。最後,建議如遇到問題,可以請專業律師協助。
Thumbnail
車禍事故發生的當下,已成為事件裡當事人時,不論肇責比例或肇事原因,就是要先下車查看-已倒在路中的他者。 不是一勁咆哮跟辱罵對方,不論肇責,只要受傷的那方,都能在案件發生的6個月內提起過失傷害的刑事告訴喔⋯⋯。 🚴🚴🚴🚴🚴 至於,上班的尖峰時間,當車禍案件發生在眼前的時候,身為
Thumbnail
車禍事故發生的當下,已成為事件裡當事人時,不論肇責比例或肇事原因,就是要先下車查看-已倒在路中的他者。 不是一勁咆哮跟辱罵對方,不論肇責,只要受傷的那方,都能在案件發生的6個月內提起過失傷害的刑事告訴喔⋯⋯。 🚴🚴🚴🚴🚴 至於,上班的尖峰時間,當車禍案件發生在眼前的時候,身為
Thumbnail
文:陳湘如律師       本所最近又收到一份不起訴處分書,事情是這樣的,當事人開車停紅燈,等號誌一變綠燈,正起步沒多久時,遇到一位阿婆無照騎車,阿婆為了閃避路邊違停小貨車,因此稍往內側靠,結果不慎擦撞到當事人車輛而人車倒地,阿婆也因為年紀很大了,傷得滿嚴重的。這種情形下,阿婆的家屬不能接受,
Thumbnail
文:陳湘如律師       本所最近又收到一份不起訴處分書,事情是這樣的,當事人開車停紅燈,等號誌一變綠燈,正起步沒多久時,遇到一位阿婆無照騎車,阿婆為了閃避路邊違停小貨車,因此稍往內側靠,結果不慎擦撞到當事人車輛而人車倒地,阿婆也因為年紀很大了,傷得滿嚴重的。這種情形下,阿婆的家屬不能接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當事人遭遇車禍後的處理過程,以及推薦的桃園律師事務所。文章提供了車禍處理的SOP、官司逆轉的關鍵、官司結果以及車禍知識小提醒。另外還分享了邑元聯合法律事務所的聯繫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發生車禍糾紛的朋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當事人遭遇車禍後的處理過程,以及推薦的桃園律師事務所。文章提供了車禍處理的SOP、官司逆轉的關鍵、官司結果以及車禍知識小提醒。另外還分享了邑元聯合法律事務所的聯繫方式。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更多發生車禍糾紛的朋友。
Thumbnail
一、以下為同仁親身遭遇車禍案例分享:     方先生家住新竹市,每日開車通勤至新竹縣竹北市上班,一如以往將愛車停放於馬路白線內便進辦公室辦公,展開忙碌的一天。上午公出要該車前往目的地時,發現愛車車頭保險桿破損頭燈破裂,來回查看沒有找到肇事車主,亦無留下聯絡方式,幸好愛車內的行車紀錄器有熄火錄影功能
Thumbnail
一、以下為同仁親身遭遇車禍案例分享:     方先生家住新竹市,每日開車通勤至新竹縣竹北市上班,一如以往將愛車停放於馬路白線內便進辦公室辦公,展開忙碌的一天。上午公出要該車前往目的地時,發現愛車車頭保險桿破損頭燈破裂,來回查看沒有找到肇事車主,亦無留下聯絡方式,幸好愛車內的行車紀錄器有熄火錄影功能
Thumbnail
最近看到高雄榮總繳停車費的事件在FB上發酵。一位準備離開醫院的人因為看到兩臺繳費機但只有一臺排隊,選擇到沒人排隊的那臺繳費。這位被指責的小姐在網上抱怨,引發了不少討論。事後才發現排隊的人是在有秩序地排隊,而被指責的小姐其實是在插隊。這事件引起不少思考,也提醒我們在社會生活中要遵守秩序原則。
Thumbnail
最近看到高雄榮總繳停車費的事件在FB上發酵。一位準備離開醫院的人因為看到兩臺繳費機但只有一臺排隊,選擇到沒人排隊的那臺繳費。這位被指責的小姐在網上抱怨,引發了不少討論。事後才發現排隊的人是在有秩序地排隊,而被指責的小姐其實是在插隊。這事件引起不少思考,也提醒我們在社會生活中要遵守秩序原則。
Thumbnail
記者彭可/臺北報導 士林分局天母派出所警員劉致丞(下稱劉員),日前擔服9時至12時勤區查察勤務,於10時50分許接獲通報中山北路七段171號前公車上有民眾需要協助,立即趕赴現場處理。 抵達現場,公車司機表示一名老婦人一直坐在公車上不肯下車,立即趨前關懷,惟該老婦人疑似患有失智症
Thumbnail
記者彭可/臺北報導 士林分局天母派出所警員劉致丞(下稱劉員),日前擔服9時至12時勤區查察勤務,於10時50分許接獲通報中山北路七段171號前公車上有民眾需要協助,立即趕赴現場處理。 抵達現場,公車司機表示一名老婦人一直坐在公車上不肯下車,立即趨前關懷,惟該老婦人疑似患有失智症
Thumbnail
本文將帶您了解我國交通法規中,有關救護車警號相關的法律責任,以及如何合法讓道,並詳細解析若濫用救護車警報的相關罰則!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本文將帶您了解我國交通法規中,有關救護車警號相關的法律責任,以及如何合法讓道,並詳細解析若濫
Thumbnail
本文將帶您了解我國交通法規中,有關救護車警號相關的法律責任,以及如何合法讓道,並詳細解析若濫用救護車警報的相關罰則!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本文將帶您了解我國交通法規中,有關救護車警號相關的法律責任,以及如何合法讓道,並詳細解析若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