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AI來幫助學習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不管是路邊停車 修理水龍頭 還是開口說外語
明明在Youtube上面看過幾十次
但是到要實際動手時卻腦袋空白
這是因為「有沒有記住」跟「會不會」是兩回事
在1950年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 Benjamin S. Bloom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當時的教育以講解跟背誦為主
Bloom認為教育應鼓勵學生從記憶逐步發展到分析、評鑑甚至創造
因此他於1956年在芝加哥大學提出了Bloom’s Taxonomy (又稱Bloom 分類法)
將學習的層次明確列出
提醒學校老師不只教記憶,也要設計活動讓學生分析與創造
不過,在學校時,大多數老師沒辦法照顧到每個學生
也沒辦法設計不同程度的活動給不同程度的學生
出了學校之後,我們也不再有教師教導或引導我們
但這個時代我們有AI
AI 可以針對每一個人程度不同提供不同的教材
也可以設計各種符合學生需求的活動
這讓學習可以不僅是停在低階的「記住」
還可以逐步拓展到高階的「創造」
為此,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學習的等級
什麼是Bloom分類法
Bloom分類法指的是由淺入深的思維層次: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估、創造。

- 記憶(Remember):指的是對信息的回憶,如牢記政策、習得安全守則等基礎知識
- 理解(Understand):表現出對事實和概念的理解能力,能夠比較、翻譯或解釋
- 應用(Apply):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新情境
- 分析(Analyze):將信息分解為幾個部分,進行推論並尋找支持性證據
- 評估(Evaluate):使用標準、理論或過程對事物進行價值判斷,形成個人觀點
- 創造(Create):能夠創造出新的或原創的成果
舉例來說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可以是
- 記憶:列出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 理解:解釋光合作用如何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 應用:預測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
- 分析:比較C3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機制差異
- 評估:評估不同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效率的影響
- 創造:設計一個提高溫室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系統
了解了Bloom分類法後
我們就可以要求 AI 依照Bloom分類法的層級 將知識教給我們
這時我們可以使用Daino這個筆記軟體
為什麼選擇Daino
這個市面上有這麼多筆記軟體
為什麼要選擇Daino
這是因為大部分的筆記軟體思考方式都是線性的
例如Notion
一層一層的方式雖然可以很清楚的表示知識的層級
但人類的思考方式是網狀的
Daino使用畫布的方式來做筆記
畫布上可以呈現知識點之間的關係 (如圖)

配合網狀的方式對於分析與評估相當有用
或是最近很紅的NotebookLM
雖然也可以使用 AI 來協助思考跟整理
但AI整理出來的內容無法進行二次編輯
也就沒辦法在上面增加自己的想法跟心得
也就少了最終的創造這個步驟
因此接下來我會使用Daino配合學習日文的範例來講解
題目是學習「たら、ば、と、なら」這幾個日文在文法上的差異
第一步 記憶
首先,我們需要先搜集需要記憶的資料
我先在Perplexity、ChatGPT、Claude、Grok這幾個AI上分別詢問
「たら、ば、と、なら這幾個日文在文法上的差異有哪些」
接著將搜集到的資料丟入到Daino的畫布內,讓AI可以參考這些資料來回答
為了方便整理 我會用Frame (快捷鍵F) 將四個回應包起來
如下圖

(從左到右分別是Perplexity、GPT-o3、Claude Opts、Grok 4)
這些資料就是我們學習過程中的參考資料
這對應了Bloom學習法中的記憶
第二步 理解
接著選擇Frame
將剛才搜集到的資訊當作背景知識
要求AI整理出知識點 (點擊畫面右上角的按鈕叫出AI chatbot)
並解釋這些知識點

之後我們可以使用Sticky note (快捷鍵S)
將這些知識點放到畫布上

這時候還很散亂
我們可以使用更換顏色的功能
將這些知識點分類
例如:
黃色代表每一個接續助詞的解釋
綠色則是助詞之間區分的方式
藍色則是使用習慣

接著 我們可以根據綠色的資訊
使用箭頭 (快捷鍵X)
做出基本的判斷流程圖

第三步 應用
應用層是指我們可以使用學到的知識應用於新的情境
在這個情境中我們可以叫 AI 產生題目
用這些題目來驗證我們目前的流程圖
1. 選擇一開始準備好的資料
2. 請 AI 產生題目
3. 滑動到最下面,點擊+的按鈕,將題目放到畫布上

接著我們便可以開始使用剛才製作的流程圖來嘗試回答這些題目
做題目的過程中
我發現我對於情境跟假設的定義不太了解
因此我再次選擇剛才準備的資料
然後詢問 AI 正確的定義是什麼

答題過程中你可以不斷地去詢問或釐清定義
只要不要叫AI直接給你答案就好
回答完之後
可以直接要 AI 幫我們改考卷
(同樣選擇剛才準備的資料 然後把考卷貼在chatbot內)

第四步 分析
這個步驟是要找出知識點之間的關係
識別目前知識中缺失的部分
根據之前考試中的錯誤
我發現流程圖中有些流程可能需要修正
因此我回去改了一下我的流程圖

並且請 AI 根據之前的錯誤再次出題
好讓我可以再次測試我的流程圖

這次我的答題全部正確
因此我判斷我的學習沒問題 可以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在這裡你也可以不斷要求 AI 出題
並讓 AI 訂正
並不斷迭代你的流程圖
直到正確率達到你滿意
第五步 評估
這個步驟需要批判筆記,檢查不完美之處,並添加支持/反對觀點
問自己:「這好嗎?為什麼?有什麼缺點?」
所以我將之前所有的題目
不管是正確還是錯誤的題目都拿回來測試我的流程圖
確保我的流程圖的思考流程沒問題
第六部 創造
這個步驟要求學習者重組元素創造新內容,如寫文章、設計計劃或產生假設
現在我們已經建立好我們的思考流程圖了
這個也算是創造的一部分
如果要更深入創造的練習
由於我們之前都是使用填空題
可以請AI產生中翻日的題目
直接測試我們的學習狀況

自己翻好之後一樣可以請AI檢視我們的學習狀況
結尾
今天我們學習了Bloom分類法這個學習架構
以及如何用 AI 來協助使用這個架構
在學習過程中
不一定要做流程圖
也可以使用心智圖、魚骨圖、決策樹等方式
只要是可以幫助你思考的都可以
如果你也想使用這套方式來學習
可以到以下網址註冊
https://app.dain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