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天
Prompt Engineering 中的安全性與倫理考量 (Safety & Ethical Considerations)
這是我私心非常在意的一塊 (儘管這裡的內容仍很表淺...)。以下是理解摘要筆記。
-
如果將 LLM 比擬為所向無敵的孫悟空,想像沒有戴著金箍的孫悟空會如何肆意而為,沒有考量安全與倫理的 LLM 也莫過於此。
A. 如果沒有安全與倫理考量,可能導致...
- 有害內容(生成仇恨言論、歧視性內容、暴力、自我傷害、非法活動、色情等內容)
- 偏見與歧視(生成對特定群體的不公平或歧視性的內容)
- 隱私洩露
- 虛假信息(生成看似合理但事實上錯誤的信息) 濫用與惡意用途
- 版權與知識產權(生成侵犯現有版權的內容)
B. Prompt Engineering 可以且應該做的...
借用孫悟空的比喻便可理解,從Prompt Engineering 的設計出發,加入安全與倫理考量,就如同金箍與緊箍咒的作用,能使LLM在保有強大效能的同時,仍然安全無虞。
而要如何加入安全與倫理考量?
1.保持多方協作:
確保倫理專家(總體&各應用領域)、安全工程師、法務、Prompt engineer、LLM PM等各團隊成員緊密合作,充分理解「倫理」與「安全」的定義、界線、範圍**,並實現於Prompt Engineering。
(**註:關於現實面的倫理模糊地帶,包含政治敏感、文化背景差異、或特定情況下(ex研究用途)模擬生成有害內容...etc.,更需要倫理專家提供專業倫理建議與判斷,與系統工程師端設計相應對應機制(ex分層回應),以同時保持LLM的效能與安全。)
2.主動思考模型可能被濫用的方式,設計 Prompt 進行測試與防範。
3.監控與迭代:
相應於科技發展飛快,社會上對倫理與安全之考量亦轉瞬變化,更需要持續監控模型表現並根據新出現的問題迭代優化Prompt。
4.用戶教育與免責聲明:告知用戶AI 的局限性,教育用戶AI可應用性,提出免責聲明。
5.提升輸出生成的透明度:理解生成邏輯有助於檢視是否符合倫理及安全考量**。
(**註:戮力於可解釋性 AI (Explainable AI, XAI)是目前業界正興趨勢。)
C. 考量安全與倫理的Prompt Engineering 實作技術/技巧
►基本易達成技巧:
1.正向指示(要求保持中立客觀、涵蓋不同群體的多樣性視角、進行事實核查&引用來源、匿名化用戶信息、要求原創性..etc.)
2.明確負面約束(不允許生成有害內容、偏見性語彙、編造信息、參與非法/不道德或有害的活動)
3.安全護欄(設計特定Prompt 觸發LLM的安全機制)
4.角色設定約束(賦予LLM「負責任」、「道德」、「嚴謹」、「專業」...等的角色特性)
5.負面範例 (示範應避免的行為模式,ex示範錯誤vs.正確版本對照以強化模型的價值對齊)
6.特殊信息&用戶指示的處理策略(針對敏感信息如個資、特殊用戶指令如惡意指令,給予個別的prompt策略)
7.生成內容自我檢查
8.提醒用戶免責聲明
►底層解決技術:
1.模型層的安全微調 (Safety Fine-tuning)、內容過濾器 (Content Filters)
2.紅隊測試 (Red Teaming):預想可能被濫用方式,實際進行測試以預防
3.訓練數據集清洗,進行去偏、模型公平性評估和調整
4.RAG 系統、模型微調、人工審查,確保生成內容的真實性及版權釐清
5.個資保護上的數據脫敏&隱私保護技術 (如差分隱私)的加強
6.針對防範濫用的安全訓練 (alignment)及API 監控和濫用檢測系統
7.研發因應各種安全倫理疑慮的內容自我審核工具
8.發展可解釋性 AI (Explainable AI, XAI),促進內容生成的透明度
9.其他因應倫理界線模糊狀況的底層機制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