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媽媽常說:「你爸七十歲了,當年你外公、外婆也都七十幾歲過世的。」語氣裡透漏著的擔憂,也藏著無聲的提醒。每當爸爸喝酒,媽媽就像在對我們,也在對自己做心理建設。
前陣子,我無意間看到一份醫療簡介,媽媽淡淡地說,如果哪天出了意外,她不想做緊急急救。我才知道,她已經開始規劃自己的後事。
她甚至和爸爸挑好了靈骨塔的位置,也買好了。我知道,這不是消極,而是一種體貼。她不願女兒們為她奔波、不捨、不知所措。
身為么女,我明白她的用意,卻也無法不心酸。我們曾經以為爸媽會一直陪著我們,他們的身影那麼穩,那麼習慣。殊不知,他們開始替我們打點將來,彷彿預告著人生進入下個篇章。
「七十歲」,對他們來說,是不是一種分水嶺?對我來說,是提醒:該多回家了,該學會放下自己的傻,去理解他們的靜默與淡然。
或許,人到晚年,不是走向終點,而是慢慢交棒,把愛與牽掛轉交下一代。爸媽用自己的方式教我:生命的終章,也可以從容、坦然、溫柔。
而我,也在學著不只是心酸,更要學會接住這份深沉的愛,而且走得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