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碳權標準機構 Gold Standard 一直都有在關注追蹤全球的碳市場管制與政策,並且定期發布相關報告,揭露資訊給利害關係人。
近期 Gold Standard 更新了碳市場管制報告的內容,文件內容可於官網下載。
碳市場管制趨勢
現有監管框架
- 全球政府的法規增加:近年來,全球政府推出的碳權機制相關法規數量顯著增加。
- 多方面監管努力:這些監管工作涵蓋多個方面,包括引入國家框架以規範和管理司法管轄區內的碳市場活動、規範碳權交易及其使用,以及設立新的國內碳權發行計畫。
- 非空白起始點:政策制定者在考慮新的碳市場政策和法規時,並非從零開始。全球碳市場標準、專案和中介服務的格局已發展數十年,大部分時間是在缺乏市場監管的情況下運作的。
- 三類碳權計畫:碳權計畫大致分為三類,依其治理方式而定:
- UNFCCC 管轄計畫:例如《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展機制 (CDM) 和《巴黎協定》第 6.4 條下的《巴黎協定》信用機制 (PACM)。
- 國家計畫: 專為特定司法管轄區內使用而建立的計畫,通常由國家政府管轄或參與。範例包括泰國自願減排計畫 (T-VER)、英國的林地碳規範 (Woodland Carbon Code) 和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 (CCER) 計畫。
- 獨立計畫: 由非政府實體建立並以營利或(通常)非營利方式運作的計畫。範例包括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Verra、全球碳理事會 (Global Carbon Council)、ART TREES 和 Cercarbono。
演變趨勢與驅動因素
- 合規與自願碳市場的融合:近年來,合規與自願碳市場之間出現了融合趨勢。過去鮮受政府監督的自願碳市場,如今在全球範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規管,其基礎設施也日益被用於合規目的,無論是在《巴黎協定》第 6 條下還是在國家碳定價政策下。
- 主要驅動因素:
- 《巴黎協定》下第一個國家自主貢獻 (NDC) 期間的開始。
- 《巴黎協定》第 6 條的實施。
- 自願碳市場活動規模擴大的跡象。
- 規管的潛在效益與挑戰:更受規管的碳市場能為投資提供更大的清晰度和法律確定性,從而奠定更堅實的基礎。然而,政策制定者的決策也可能為投資設置障礙。未來幾年政策制定者如何參與碳市場,將是決定碳市場能否動員所需資金以實現國家自主貢獻和邁向全球淨零經濟的關鍵因素。
具體監管領域的演變
- 計畫層級的誠信 (Programme-level Integrity):
- 計畫層級的誠信理解、評估方法,以及政策制定者確保國家計畫層級誠信的選項。
- 理解並考量計畫層級的誠信在制定碳市場監管法規時的重要性,因為它影響了專案的誠信和碳權的購買意願。
- 政策制定者常依賴現有的評估方案(如 CORSIA 或 ICVCM)作為參考點,以減少國家層面的行政工作並促進全球市場標準的協調。
- 方法學與地方脈絡 (Methodologies in Local Contexts):
- 理解方法學是什麼及其重要性,方法學不適用於地方脈絡的方式,以及是否和如何偏離既定方法學。
- 儘管大多數碳權是透過全球適用方法學產生,但已出現關於方法學在特定國家或地區背景下是否合適的擔憂,這可能抑制這些地點的專案開發。
- 確保方法學與地主國目標保持一致,在參與 Article 6 時尤其重要。
- 包容性、保障措施與利益共享 (Inclusivity, Safeguards and Benefit Sharing):
- 理解在碳市場中利害關係人包容性、保障措施和利益共享的含義及重要性,碳權計畫在這些領域已採取的做法,以及政府可能超越現有要求的範圍。
- 碳權計畫已採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利害關係人諮詢、保障措施和利益共享,其中利益共享在碳權計畫中涵蓋最少。政策制定者正考慮是否在碳權計畫之外引入額外要求。
- 永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永續發展與碳權專案的相關性,永續發展貢獻在市場中如何處理,以及政策制定者如何塑造其國家碳專案的永續發展貢獻。
- 強調識別和量化永續發展目標 (SDG) 貢獻,且其重要性日益增加,並成為高品質碳權專案的組成部分。黃金標準和 PACM 等計畫已將強制性 SDG 影響報告納入主流。
- 註冊與專案資訊 (Registries and Project Information):
- 註冊在碳權市場中的作用和功能及其演變,碳權計畫註冊與監管機構管理註冊之間的關係,以及政策制定者在使用主側方面的選擇。
- 政策制定者正考慮是否建立國家登記冊,以及如何與碳權計畫管理的登記冊進行互動,例如透過 API 實現資料互通。
- 碳權使用案例與 NDC 關係 (Credit Use Cases and Relationship to NDCs):
- 碳權使用案例的演變,國家和 UNFCCC 報告框架下的碳權會計處理,以及使用案例對政策制定者和碳市場策略的影響。
- 碳權的用途已發生顯著變化,從傳統的抵銷轉變為多種用途(例如貢獻性、轄區內合規、轄區外合規和全球排放總體減緩 (OMGE)),這對國家會計處理產生影響,並需要避免重複計算。
- 第 6.2 條下的碳權計畫使用 (Using Crediting Programmes Under Article 6.2):
- 碳權計畫在 UNFCCC 第 6.2 條指南下的地位,政府如何在第 6.2 條下與碳權計畫合作,以及碳權計畫為支持第 6.2 條所做的發展。
- 碳權計畫在第 6.2 條下能扮演支援角色,降低專案誠信評估和減排成果驗證的行政負擔,並開闢額外的融資來源。
- 雙重認證 (Dual Certification):
- 碳市場中雙重認證的概念,過去雙重認證的案例,以及實施雙重認證的實務考量。
- 雙重認證允許活動獲得多於一個標準的認證,這可能增加碳權的價值和/或擴大潛在買家群體,特別是如果它能使其在新市場中符合資格。這為國內計畫提供了一條途徑,以解決市場碎片化和國際認可度不足的問題。
- 碳權稅費 (Taxes and Fees on Carbon Credits):
- 政府如何從碳權專案中獲得財政收益,過去和現在的碳專案稅費實踐範例,以及在增加收入和確保碳專案持續可行性之間取得平衡。
- 政府正日益探索如何透過預扣部分已發行碳權、對碳權銷售收入徵稅或收取行政費用等方式,從碳市場活動中獲得財政收益。然而,重要的是要避免稅費水準影響專案的經濟可行性。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2025全球碳定價與碳權市場趨勢分析
2024 自願性碳市場:誠信驅動的轉型與市場重塑
日本碳權市場調查:J-credit當道,國際趨勢崛起
Verra與Hedera攜手:區塊鏈技術加速碳市場數位轉型
全球森林碳市場:現況、挑戰與改善建議
自願碳市場的關鍵洞察:企業參與度、品質需求與供應緊縮
碳市場監管與碳權註冊登記系統
法國推出碳權憲章,引領全球碳市場誠信改革
巴黎協定第六條與國際碳市場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快報:低迷交易量背後的強勁動能
UN 首批 PACM 碳權專案通過審核,引發市場信任危機
中國重啟減碳市場,價格震盪與未來發展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