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森林碳市場:現況、挑戰與改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言

碳市場的發展趨勢正逐漸向高品質碳權傾斜,因此如何鑑別出品質足夠好的專案將會是買方最關切的要點。例如微軟在自然碳權的採購案,肯定也是希望藉由與 Rubicon Carbon 合作,確保所取得的碳權都是具有公信力的。

至於全球目前的森林碳市場表現如何?個別專案品質受到申請平台的標準協議所規範,可以說採用何種方法學,就已經決定了該項專案的先天品質表現。今年的一份綜合整理研究,針對當前所有森林類碳權的方法學進行統整評分,給出了還有許多改善空間的評價。

論文全文連結請參考。

全球森林碳市場

森林在減緩氣候變遷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樹木透過葉子從空氣中過濾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在樹幹、樹枝、樹根和土壤中。森林碳權市場是引導私人資金來支持能夠提升森林碳儲存的專案的一種方式。在這些市場中,買家購買碳權,每個碳權代表減少或移除的 1 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主要類型

  • 改善森林管理 (Improved Forest Management, IFM):涵蓋管理森林中碳封存的一系列實踐,例如延長輪伐期、保留採伐和減少影響伐木。
  • 造林/再造林 (Afforestation/Reforestation, AR):指在近期沒有森林但能支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土地上種植樹木(造林),或在近期有森林但被清理的土地上進行管理再生(再造林)。
  • 避免計劃中的森林轉變 (Avoided Conversion, AC):指阻止森林計劃轉變為其他土地利用(例如農業或開發)的專案。

碳市場結構

碳權可以在「法規遵循市場 (compliance system)」或「自願市場 (voluntary system)」中交易。

  • 法規遵循碳權:可用於滿足法規限制或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碳排放目標。法規遵循系統可能允許汙染者購買由森林碳專案等非受管制實體產生的認證碳權,以抵消其排放。北美的法規遵循抵換機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基於森林的碳權。
  • 自願碳市場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VCM):由獨立的非營利組織(稱為註冊機構)組織,負責制定碳權量化指南並管理經核證的碳權。VCM 參與者包括供應方的註冊機構、專案開發商和驗證與核證機構 (VVBs),以及需求方的買家。註冊機構根據「協議 (protocols)」、「方法學 (methodologies)」和/或「標準 (standards)」來設定規則。專案開發商遵循協議產生碳權,並聘請 VVB 進行第三方核證以確保符合協議。買家通常從註冊機構中註銷碳權,以抵消其一部分排放。森林和土地利用碳權是全球自願碳市場中最大的份額,佔全球發行碳權的近 40%

四個基本要素

  1. 非永久性風險降低 (Non‐permanence risk reduction):解決碳重新釋放到大氣中的脆弱性。協議要求碳必須儲存一段設定的時間,稱為監測期。這段期間可能因管理/人類影響(砍伐森林)或野火、蟲害等干擾,導致碳封存逆轉。協議通常要求設立緩衝池 (buffer pool),將專案產生的一部分碳權撥作保險,以應對意外損失。
  2. 額外性與基線建立 (Additionality and baseline establishment):證明專案封存的碳如果沒有該專案就不會發生。專案開發商必須證明獲得碳權補償是啟動專案的決定性原因(額外性),並確立在沒有付款情況下最可能發生的活動(基線)。
  3. 碳儲量的量化與監測要求 (Qua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for carbon stocks):指定相關的碳庫和排放源,對於確保專案封存碳的準確性和持續存在非常重要。專案額外量化的碳儲量(或避免的排放)與估計基線之間的差異決定了發行的碳權數量。
  4. 洩漏核算 (Leakage accounting):評估實施碳專案是否會影響專案邊界以外的土地利用活動和市場。活動轉移洩漏 (Activity‐shifting leakage) 是指專案導致原在專案地點發生的碳排放活動轉移到其他地點。商品市場洩漏 (Commodity market leakage) 是指專案活動減少木材供應,導致市場調整並在其他地方增加木材採伐。這兩種洩漏都可能損害森林碳專案的碳效益。

現有挑戰與批評

廣泛的研究表明,森林碳專案可能未能充分、嚴謹地處理協議的四個基本要素,特別是非永久性風險降低、額外性與基線以及洩漏部分。科學和經濟上的複雜性以及缺乏集中的監督系統,可能導致了普遍存在的過度信用 (over‐crediting)。許多評估風險和緩衝池的方法並未基於現有的最佳科學,未能考慮當前風險的空間變化或氣候變化導致的風險增加,可能導致緩衝池資本不足 (undercapitalizing)。

對於額外性,批評主要集中在基線設定方法上,因為無法確定地測試假設的基線情境是否會發生。近期使用公開數據追溯測試額外性和基線的新方法表明,由於非額外性以及低估了沒有專案情況下會儲存的碳量(基線估算不足),碳專案存在過度信用。這意味著許多森林專案未能提供真實、額外且持久的氣候效益。此外,森林碳專案也可能通過非溫室氣體回饋(如反照率降低)影響氣候,但目前評估的協議都沒有考慮這些潛在影響。

改善建議

根據對現有森林碳權協議的評估,大多數協議得分普遍較低,沒有一個被評為「穩健」(robust),只有一個尚未發行碳權的新協議被評為「滿意」(satisfactory)。這表明現有協議無法確保碳權始終是真實、高品質且準確代表 1 公噸的減排或移除。

各森林碳權方法學之評估結果

各森林碳權方法學之評估結果

主要的改善方案與建議包括:

針對協議關鍵組成部分的改進

  1. 非永久性風險降低 (Non‐permanence risk reduction): 應要求至少每 5 年重新評估風險。風險評估應使用註冊機構指定的第三方最佳科學數據來確定,包括火災、病蟲害和其他干擾(如乾旱、風暴、洪水)的風險地圖。應提供模板和方法,將特定專案的資訊與獨立資料結合,以得出適用於專案場地的數值。緩衝池的貢獻比例必須適當反映觀測到的和預測的風險,以確保緩衝池能涵蓋可能的損失。目前的許多方法未能充分考慮風險的空間差異或氣候變化導致的風險增加,可能導致緩衝池資本不足 (undercapitalizing)。
  2. 額外性與基線建立 (Additionality and baseline establishment): 基線應該是動態的,並隨著條件變化而調整。報告應要求以視覺方式呈現基線預測。基線應基於對更廣闊範疇相關變化的持續實證觀察來確定,包括進行中的土地利用轉變率、森林管理實踐和常見的蓄積量及採伐率,以及森林物種、結構和組成的變化。應提供詳細指南,以選擇參考地點並確保透明和可重複的匹配,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舞弊和不利選擇。應提供方法來定量核算與參考區域相關的不確定性並進行相應扣減。如果在某些地區缺乏實證資料,定期重新評估基線是一種令人滿意的方式來增加基線的動態性。
  3. 碳儲量的量化與監測要求 (Qua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for carbon stocks): 協議應提供適用於區域的生物量估算值。目前不應為森林專案的土壤碳增加頒發碳權,直到開發出適當的方法來處理這一碳庫的空間和時間變異性。應扣除因專案相關干擾導致的土壤碳損失。不確定性應清晰闡明並按來源報告,而不是只提供整體修正。協議必須設計成能夠迅速整合工具和技術的改進,以提高生物量測量的準確性和精密度。採伐之木製產品量很難估算,建議查驗者能取得加工廠報告。若無加工廠報告,協議應建立工具以提供標準化的區域特定數值。
  4. 洩漏核算 (Leakage accounting): 應提供保守且適用於區域的洩漏數值,特別是對於美國的專案。對於某些改善森林管理 (IFM) 專案,禁止減少採伐可以防止市場洩漏。 洩漏評估方法需要從根本上改革,以應對在區域、國家和全球尺度上實際存在的活動轉移和市場洩漏問題。需要投入研究以開發更好、標準化的洩漏評估工具。

結構性改進

  • 所有發行的碳權應註明其認證所依據的協議版本。
  • 需要大幅提高透明度,應以可公開獲取的用戶友好格式提供關於資料來源和專案進展的詳細報告。
  • 用於風險、基線、生物量、木材儲存估算和洩漏的支援數據和參數應來自獨立來源並由註冊機構規定,而不是由專案開發商提供。
  • 應解決驗證與核證機構 (VVBs) 與專案開發商之間潛在的利益衝突,例如透過更系統化和獨立的匹配過程。
  • 隨著科學發展,應考慮並整合非碳森林-氣候反饋(如反照率)。例如,限制在反照率降低會抵消碳效益的地區進行造林/再造林 (AR) 專案。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改良式森林經營碳權專案:方法學協議比較與潛在風險
從太空監測到碳市場信任:Space Intelligence 重塑森林碳權未來
微軟投資印度造林專案,推動亞太最大碳移除交易
林業碳權:永續林業的 IFM
林業碳權:重新造林的 ARR
林業碳權:減少毀林的 REDD+
ICVCM核可三項REDD+方法學,更公正可信的森林保育碳權來了
Chestnut Carbon 募資 1.6 億美元:推動自然型碳移除市場邁向新高度
生物多樣性:TNFD、自然基礎解方與永續發展策略
美國2025年將推出自然基礎碳權競標,早買有折扣
想種樹賺碳權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然氣候解方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3會員
283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2
科技巨頭 Microsoft 與生物炭領導企業 Exomad Green 簽署為期十年的碳移除協議,預計封存至少 124 萬噸二氧化碳,創下全球最大規模的生物炭碳移除交易紀錄。該協議不僅展現生物炭在工業規模下的可行性與擴展潛力,也強化永續生質來源與社區公益,包括提升農業生產、改善土壤健康與空氣品質。
Thumbnail
2025/05/22
科技巨頭 Microsoft 與生物炭領導企業 Exomad Green 簽署為期十年的碳移除協議,預計封存至少 124 萬噸二氧化碳,創下全球最大規模的生物炭碳移除交易紀錄。該協議不僅展現生物炭在工業規模下的可行性與擴展潛力,也強化永續生質來源與社區公益,包括提升農業生產、改善土壤健康與空氣品質。
Thumbnail
2025/05/21
JPMorgan 正積極布局碳市場,宣布與新創公司 CO280 簽署長達13年的碳移除採購協議,預計以每噸不到 200 美元的價格購入共 45 萬噸二氧化碳移除額度。該案將回收美國墨西哥灣岸一座紙漿廠的碳並永久封存於地底。儘管碳市場仍存透明度與品質爭議,JPMorgan 視此為財務與影響力雙重機會。
Thumbnail
2025/05/21
JPMorgan 正積極布局碳市場,宣布與新創公司 CO280 簽署長達13年的碳移除採購協議,預計以每噸不到 200 美元的價格購入共 45 萬噸二氧化碳移除額度。該案將回收美國墨西哥灣岸一座紙漿廠的碳並永久封存於地底。儘管碳市場仍存透明度與品質爭議,JPMorgan 視此為財務與影響力雙重機會。
Thumbnail
2025/05/20
本文介紹最新資料深入分析後的自願性碳市場現況。顯示更多企業參與市場,但總碳權退役量下降。這反映了企業正從「抵消」轉向強調「貢獻」,更偏好購買高品質、價格更高的信用。市場因此加速分叉,導致高品質、移除類碳權面臨嚴重的供應緊縮。企業正透過投資組合、需求聚合及提前採購等策略應對此挑戰。
Thumbnail
2025/05/20
本文介紹最新資料深入分析後的自願性碳市場現況。顯示更多企業參與市場,但總碳權退役量下降。這反映了企業正從「抵消」轉向強調「貢獻」,更偏好購買高品質、價格更高的信用。市場因此加速分叉,導致高品質、移除類碳權面臨嚴重的供應緊縮。企業正透過投資組合、需求聚合及提前採購等策略應對此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前言 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自然生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森林逐漸被砍伐,生態系統也變得日益脆弱。保護森林和推動生態再生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文將探討森林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分析生態再生對森林保護的重要性,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重大使命。
Thumbnail
前言 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自然生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森林逐漸被砍伐,生態系統也變得日益脆弱。保護森林和推動生態再生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文將探討森林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分析生態再生對森林保護的重要性,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重大使命。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