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本即將在國內推動強制碳交易(ETS)來強化淨零轉型,從近期的市場調查報告結果數據中,其實能看出一些端倪。
某些企業重視合規性,重視性價比,因此最直接的日本國內制度 J-credit 最受歡迎。但同樣有些企業看得更遠,可能受到供應鏈的影響,開始規劃 PACM 等符合國際認可的未來規格,以及 DAC 等尖端技術。
其實日本之前推出的一些 J-credit ,在方法學以及外加性方面沒有很好,不曉得未來是否也會逐漸將標準修正地更嚴格。新聞來源連結請參考。
摘要翻譯
日本碳權市場正值轉型關鍵期,交易熱度與複雜性同步升高——這是 exroad 在 東京證券交易所 支持下所發佈的一項最新報告指出的趨勢。
隨著 GX ETS Phase 2 預計於 2026 年正式上路,企業、地方政府與開發業者紛紛加快腳步,積極佈局碳權交易。報告根據 283 個組織、共 362 份問卷回覆彙整而成,描繪出一個雄心勃勃、但仍受限於高度不確定性的市場景象。
日本的碳權策略圍繞在本國主導的 J-credit 制度,其地位壓倒性地高於其他國內外標準,不僅遠遠超越 Verra、Gold Standard 等國際機制,甚至也勝過政府主導的 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JCM)。exroad 創辦人兼執行長 Keisuke Kimura 表示:「84% 的需求端受訪者表示,他們未來有意購買 J-credit,或已經開始採購。」
至於為何青睞 J-credit,多數企業表示是為了符合範疇一與範疇二的碳排放合規要求。不過,近年來將碳權應用於碳中和產品與服務的意願也迅速攀升,目前已有 44% 的受訪者表達這類用途的興趣,對於 Direct Air Capture(DAC) 等尖端減碳技術的關注度也正在快速上升。
儘管當前市場需求以 J-credit 為主,但對其他國際碳權機制的興趣正逐步浮現。調查顯示,已有 36.1% 的受訪者採用了 JCM,33.5% 則選擇海外碳權,顯示企業正在尋求更具多元性的碳權配置。
exroad 執行長 Keisuke Kimura 表示:「我們意外發現,有些具前瞻性的企業已經開始關注 PACM。」雖然根據《巴黎協定》第 6.4 條所產出的碳權尚未能納入日本的合規市場,但仍有 13.3% 的受訪者對其未來應用表達興趣。目前日本政府仍在討論是否將這類國際碳權納入本國機制,但整體政策動能正穩步累積,方向已相當明確。
另一個日本邁向去碳化的訊號是積極推動雙邊碳權協議。近期,日本與印度宣布,雙方正合作推動一項聯合碳權機制,未來可望成為重要的碳權供應來源,協助緩解日益成長的市場需求壓力。
根據調查結果,exroad 謹慎預估,隨著 GX ETS 第二階段 於 2026 年上路,日本碳權市場的年需求將達 300 萬公噸。不過,供給卻遠遠不足,尤其是核心制度 J-credit 的年供應量目前僅約 100 萬公噸,預料將帶動價格逐年上揚。
預測顯示,碳權價格將從 2027 年的每噸 $27.6–41.4(折合日圓 ¥4,000–6,000),漲至 2030 年突破 $41.5(即 ¥6,000 以上)。若碳權供給無法及時擴增,勢必造成市場波動,也將使高碳排產業面臨更沈重的財務壓力——尤其是在減碳目標愈加嚴格、轉型時程加快的情況下。
對企業而言,碳權的可追溯性與可信度,已躍升為參與市場的必要條件。在 J-credit 與其他碳權方案的布局上,大型企業持續領先,而品質保證已成為能否參與市場的決勝點。調查顯示,超過半數(56%)的買家最在意碳權的可追溯性,高完整性的碳移除解方也因此需求上升,儘管市場環境仍高度複雜。
碳移除技術如 DAC 與 CCUS,雖具高成本與低供給等挑戰,卻因其可信度高,逐漸成為企業氣候策略的一環。隨著日本企業愈發看重與國際規範對齊,如何在碳權供應鏈中建立信任,不僅攸關永續,更可能成為在低碳經濟中勝出的關鍵競爭力。
而展望未來,exroad 2025 年調查指出,日本碳市場正醞釀一場「規模化」與「制度化」的雙軌轉型。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日本淨零之路:碳權、能源轉型與自然基礎解方
區塊鏈於碳市場之應用實例,KlimaDAO 日本交易平台啟動
日本碳交易,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UN 首批 PACM 碳權專案通過審核,引發市場信任危機
直接空氣捕捉 (DAC) 技術:現況、類型、挑戰與未來展望
Phlair 與 Frontier 簽署 DAC 採購協議,加速低成本技術商業化
加拿大DAC規範:全球首創,如何改變氣候行動與碳市場?
直接空氣捕捉DAC的發展契機與應用
歐盟碳交易機制 ETS 的成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