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碳權市場調查:J-credit當道,國際趨勢崛起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前言

日本即將在國內推動強制碳交易(ETS)來強化淨零轉型,從近期的市場調查報告結果數據中,其實能看出一些端倪。

某些企業重視合規性,重視性價比,因此最直接的日本國內制度 J-credit 最受歡迎。但同樣有些企業看得更遠,可能受到供應鏈的影響,開始規劃 PACM 等符合國際認可的未來規格,以及 DAC 等尖端技術。

其實日本之前推出的一些 J-credit ,在方法學以及外加性方面沒有很好,不曉得未來是否也會逐漸將標準修正地更嚴格。

新聞來源連結請參考。

摘要翻譯

日本碳權市場正值轉型關鍵期,交易熱度與複雜性同步升高——這是 exroad東京證券交易所 支持下所發佈的一項最新報告指出的趨勢。

隨著 GX ETS Phase 2 預計於 2026 年正式上路,企業、地方政府與開發業者紛紛加快腳步,積極佈局碳權交易。報告根據 283 個組織、共 362 份問卷回覆彙整而成,描繪出一個雄心勃勃、但仍受限於高度不確定性的市場景象。

日本的碳權策略圍繞在本國主導的 J-credit 制度,其地位壓倒性地高於其他國內外標準,不僅遠遠超越 VerraGold Standard 等國際機制,甚至也勝過政府主導的 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JCM)exroad 創辦人兼執行長 Keisuke Kimura 表示:「84% 的需求端受訪者表示,他們未來有意購買 J-credit,或已經開始採購。」

至於為何青睞 J-credit,多數企業表示是為了符合​範疇一與​範疇二的碳排放合規要求。不過,近年來將碳權應用於碳中和產品與服務的意願也迅速攀升,目前已有 44% 的受訪者表達這類用途的興趣,對於 Direct Air Capture(DAC) 等尖端減碳技術的關注度也正在快速上升。

儘管當前市場需求以 J-credit 為主,但對其他國際碳權機制的興趣正逐步浮現。調查顯示,已有 36.1% 的受訪者採用了 JCM,33.5% 則選擇海外碳權,顯示企業正在尋求更具多元性的碳權配置。

exroad 執行長 Keisuke Kimura 表示:「我們意外發現,有些具前瞻性的企業已經開始關注 PACM。」雖然根據《巴黎協定》第 6.4 條所產出的碳權尚未能納入日本的合規市場,但仍有 13.3% 的受訪者對其未來應用表達興趣。目前日本政府仍在討論是否將這類國際碳權納入本國機制,但整體政策動能正穩步累積,方向已相當明確。

另一個日本邁向去碳化的訊號是積極推動雙邊碳權協議。近期,日本與印度宣布,雙方正合作推動一項聯合碳權機制,未來可望成為重要的碳權供應來源,協助緩解日益成長的市場需求壓力。

根據調查結果,exroad 謹慎預估,隨著 GX ETS 第二階段 於 2026 年上路,日本碳權市場的年需求將達 300 萬公噸。不過,供給卻遠遠不足,尤其是核心制度 J-credit 的年供應量目前僅約 100 萬公噸,預料將帶動價格逐年上揚。

預測顯示,碳權價格將從 2027 年的每噸 $27.6–41.4(折合日圓 ¥4,000–6,000),漲至 2030 年突破 $41.5(即 ¥6,000 以上)。若碳權供給無法及時擴增,勢必造成市場波動,也將使高碳排產業面臨更沈重的財務壓力——尤其是在減碳目標愈加嚴格、轉型時程加快的情況下。

對企業而言,碳權的可追溯性與可信度,已躍升為參與市場的必要條件。在 J-credit 與其他碳權方案的布局上,大型企業持續領先,而品質保證已成為能否參與市場的決勝點。調查顯示,超過半數(56%)的買家最在意碳權的可追溯性,高完整性的碳移除解方也因此需求上升,儘管市場環境仍高度複雜。

碳移除技術如 DACCCUS,雖具高成本與低供給等挑戰,卻因其可信度高,逐漸成為企業氣候策略的一環。隨著日本企業愈發看重與國際規範對齊,如何在碳權供應鏈中建立信任,不僅攸關永續,更可能成為在低碳經濟中勝出的關鍵競爭力。

而展望未來,exroad 2025 年調查指出,日本碳市場正醞釀一場「規模化」與「制度化」的雙軌轉型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日本淨零之路:碳權、能源轉型與自然基礎解方
區塊鏈於碳市場之應用實例,KlimaDAO 日本交易平台啟動
日本碳交易,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UN 首批 PACM 碳權專案通過審核,引發市場信任危機
直接空氣捕捉 (DAC) 技術:現況、類型、挑戰與未來展望
Phlair 與 Frontier 簽署 DAC 採購協議,加速低成本技術商業化
加拿大DAC規範:全球首創,如何改變氣候行動與碳市場?
直接空氣捕捉DAC的發展契機與應用
歐盟碳交易機制 ETS 的成效如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7會員
318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9
Verra與Hedera合作,利用Hedera Guardian區塊鏈技術提升碳權專案的透明度和效率,加速碳市場數位轉型。此合作整合至Verra Project Hub,簡化流程,並提升dMRV(數位監測、報告與驗證)效率。此舉解決碳市場長期透明度和效率問題,有助於吸引更多資金投入氣候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5/05/29
Verra與Hedera合作,利用Hedera Guardian區塊鏈技術提升碳權專案的透明度和效率,加速碳市場數位轉型。此合作整合至Verra Project Hub,簡化流程,並提升dMRV(數位監測、報告與驗證)效率。此舉解決碳市場長期透明度和效率問題,有助於吸引更多資金投入氣候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5/05/28
Microsoft 與 Carbon Direct 合作推出建材產業環境屬性憑證 (EACs) 指南,協助企業降低供應鏈碳排放,促進低碳建材生產。指南強調 EACs 需具備外加性、催化作用、採購彈性、可量測性、完善的防護機制及防止洩漏與重複計算等條件,以確保減碳成效真實可靠。
Thumbnail
2025/05/28
Microsoft 與 Carbon Direct 合作推出建材產業環境屬性憑證 (EACs) 指南,協助企業降低供應鏈碳排放,促進低碳建材生產。指南強調 EACs 需具備外加性、催化作用、採購彈性、可量測性、完善的防護機制及防止洩漏與重複計算等條件,以確保減碳成效真實可靠。
Thumbnail
2025/05/27
Carbon Removal Alliance (CRA) 發表礦業和汙水處理產業的備忘錄,探討碳移除 (CDR) 的應用潛力,並提出政策建議。導入 CDR 有助於提升產業效率、創造新的收入來源,並強化美國在全球市場地位。CRA 強調政府在推動產業合作中的關鍵角色,並預測未來五年產業的發展前景。
Thumbnail
2025/05/27
Carbon Removal Alliance (CRA) 發表礦業和汙水處理產業的備忘錄,探討碳移除 (CDR) 的應用潛力,並提出政策建議。導入 CDR 有助於提升產業效率、創造新的收入來源,並強化美國在全球市場地位。CRA 強調政府在推動產業合作中的關鍵角色,並預測未來五年產業的發展前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太陽能發電市場在全球持續擴大,2022年的年度安裝容量以直流(DC)基礎計算達到240GW。全球各國都積極導入太陽能發電,然而,在日本的安裝容量卻有下降現象。未來太陽能發電的安裝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預計將持續。本文探討了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解決日本市場下滑問題的對策。
Thumbnail
太陽能發電市場在全球持續擴大,2022年的年度安裝容量以直流(DC)基礎計算達到240GW。全球各國都積極導入太陽能發電,然而,在日本的安裝容量卻有下降現象。未來太陽能發電的安裝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預計將持續。本文探討了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解決日本市場下滑問題的對策。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愈發嚴重,促使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方式。臺灣也積極參與,於今年2月15日正式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立法確立。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愈發嚴重,促使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方式。臺灣也積極參與,於今年2月15日正式實施《氣候變遷因應法》,並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立法確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