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廿三章 同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原文】

希言自然,飄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熟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文】

希言自然,飄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道」自然運行無須多言,暴風不會吹一整個早上,急雨不會下一整天。


熟為此者?天地。

最瞭解這些事情的是誰?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但天地都不能長久,何況是人?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所以遵循道,便要和道在一起;


德者,同於德;

遵循德,便要和德在一起;


失者,同於失。

遵循有遺漏的,便會有遺漏。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和「道」在一起,就能很愉快的得「道」;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和「德」在一起,就能很愉快的得「德」;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和「缺漏」在一起,也能很愉快的得到「缺漏」。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還不足以相信,還能不相信!


【註解】

「希言」自然:少說話

飄雨不終「朝」:讀ㄓㄠ早晨

「驟雨」不終日:突然的大雨

「失」者:遺漏


【解析】

最了解天地萬象的是天地,最了解人事變化的不就是人,跟什麼在一起,久了就會成那個樣子,想要成道,不就該和道在一起嗎?沒什麼奇怪!


《道德經》總覽 https://comprehend2020.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73.html

我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d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示現我聞
0會員
29內容數
記錄吾師之「教」,及我的「學習」。 我所見,你可能看不見,我所聞,你可能聞所未聞。
示現我聞的其他內容
2025/08/01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 窪則盈,敝則新, 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偽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誇故長。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譯文】 曲則全,枉則直, ➡繞彎才能保全,邪惡才顯出價
Thumbnail
2025/08/01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 窪則盈,敝則新, 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偽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誇故長。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譯文】 曲則全,枉則直, ➡繞彎才能保全,邪惡才顯出價
Thumbnail
2025/07/05
【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譯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有大德的人無所不容,求道也是這樣,
Thumbnail
2025/07/05
【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譯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有大德的人無所不容,求道也是這樣,
Thumbnail
2025/07/04
【原文】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儡儡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Thumbnail
2025/07/04
【原文】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儡儡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廣泛的十善,猶如良田,長養一切善行。 戒律猶如強勁的不老松,高高挺立於生命的原野, 頭頂星辰,根深於大地。 我們的生命,沐浴行善、律己的德光, 每天都珍貴無比! 請善待這值遇了教法的美好的自己!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Thumbnail
新的一步總是奠基在先前一步。有軌跡可循,有方向有行,溫故知新,全都化為踏實前進的能量。  學習慈悲讓心安住,在真確、回歸的價值中,一步一步成長。
Thumbnail
新的一步總是奠基在先前一步。有軌跡可循,有方向有行,溫故知新,全都化為踏實前進的能量。  學習慈悲讓心安住,在真確、回歸的價值中,一步一步成長。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愛語如和諧的音樂,微笑如盛開的花朵,善行如濁世的清流,真理如久旱的甘霖。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愛語如和諧的音樂,微笑如盛開的花朵,善行如濁世的清流,真理如久旱的甘霖。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道》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