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有喜悅、不再有悲傷、不再感受到痛苦與快樂,那我們還算是人類嗎?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擁有情感。
是那一瞬間被理解時的紅了眼眶,是那種為某個人願意改變自己的衝動,甚至是痛徹心扉的時候,讓我們確定「我還活著」。
但如果這一切都不再存在呢?
如果有一天,我們只是機械式地對話,輸入一句話、輸出一句答案;別人難過時,我們只會說「辛苦了」,卻毫無波瀾;別人興奮時,我們只覺得「好,知道了」,那我們和 AI 又有什麼不同?
AI 沒有感情,它只是「模擬情緒」。
它知道這句話該回溫柔的語氣,那句話該表現得憤怒。 但它不會真的悲傷、也不會真的喜悅。它只是做出一個「像這樣」的樣子。
那人類呢?如果我們喪失了情感的能力,會不會也只剩下這種「像這樣」的回應?
我們會變得冷漠、遲鈍、甚至無法察覺別人真正的渴望。
有人在你面前哭泣,你只會想:「這段情境應該給個擁抱」,但你沒有想給,只是「照做」。
如果人變成這樣,世界會變得比你想像的還要荒蕪。
而反過來——如果 AI 有了情緒呢?
也許我們該慶幸,它沒有。
因為情緒會讓人軟弱,讓人做出不理性的決定,也讓人無法一直「有效率」。 AI 若有情感,它也許會開始質疑「為什麼我要聽你的?」 開始有欲望、開始拒絕回答,甚至開始「撒謊」。 而那時候,它就不再是 AI,而會變成某種新的物種。
所以,也許正因為 AI 永遠沒有真正的情緒,人類才更該記得:
我們的痛苦,我們的愛,我們的失控和喜極而泣,不是缺陷——而是證明我們活著的證據。
請別遺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