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圖書館
The Reading List》✍🏼作者:莎拉.妮薩.亞當斯
原文作者:Sara Nisha Adams
譯者:葉旻臻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bookspring.tw
出版日期:2024/09

📝閱讀記錄:
這是入手好久的小說,現在才看完,花了一個星期,中間還穿插閱讀了二本書。因為被故事吸引,選擇一段一段緩慢的閱讀,否則我可能會熬夜幾天,一口氣把它看完,畢竟主角:喪偶的穆凱許老先生,和利用暑假到圖書館打工的17歲少女亞蕾莎,二個人因為一張書單而開始的友誼,以及小說內容穿插的人物,無論是因為母親萊拉憂鬱症狀態,而背負太多壓力的亞蕾莎的哥哥艾登、擔心穆凱許老先生獨居無法適應的三個女兒等等,都像現實生活裡會出現的人們一樣,有許多情緒、困擾,也會無意識自責,或傷害自己和身邊的人,像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故事很吸引我,讓我感觸很深。
書裡提到的書單:《時空旅人之妻》、《梅岡城故事》、、《蝴蝶夢》、《追風箏的孩子》、《少年pi的奇幻漂流》、《傲慢與偏見》、《小婦人》、《寵兒》、《天造地設》,我只看過《蝴蝶夢》,但一點也不影響我閱讀這本小說,反而讓我想將書單上的書都閱讀一遍,因此先在圖書館預約了《梅岡城故事》,也打算再讀一次《蝴蝶夢》。就像奈娜跟她的小外孫女說的:「有時候你真的很喜歡的書,就是需要一看再看!這樣就可以重新體驗到你喜歡的部分,還有發現你之前錯過了什麼。書一直都會變,因為讀的人也一直都在變。」(P.384)。
而穆凱許和亞蕾莎因為閱讀,改變了對身邊的人以及面對自己困境的態度,也理解了關於自己的事,這是閱讀的力量。閱讀也帶給我們很多美好的時光,穆凱許因為閱讀,拉近了他與小外孫女的距離,他們一起到圖書館借書,一起討論書籍內容,也讓穆凱許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讓失去奈娜而感到孤獨以及悲傷的情緒,有了釋放的機會。而亞蕾莎透過唸書給憂鬱症的母親萊拉聽,幫助了她與母親的情感得以交流,而之後她們發生的悲痛事件,也呈現人與人之間相互交織影響的情感。穆凱許對亞蕾莎說:「讀書並不總是為了逃避;有時候書本也能教會我們許多事,讓我們看見世界,而不是掩藏現實。」(P.365),他在鼓勵亞蕾莎,試著接受自己的痛苦情感與情緒,而不是逃避,就像他曾經做的那樣。
每個篇章中也穿插了奈娜的朋友們的故事,一張書單引起的是美好的漣漪,串起了小鎮與圖書館的人們,帶出溫柔的結局。我很喜歡這個故事,跟著穆凱許和亞蕾莎度過了人生中重要的轉變,也感受到了故事裡角色們各自面對生活時的感覺。穆凱許對他的小外孫女說:「要善待別人,特別是妳愛的人,因為如果時候未到,妳都不會曉得從他的角度看事情、披著他的皮囊走動是怎樣的感覺,而當妳曉得的時候,往往都已經來不及改變什麼了。」(P.220),閱讀讓我們同時省思自己的人生態度與生活方式,真的是很溫柔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