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是種天賦》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

HIGHLY SENSITIVE PEOPLE IN AN INSENSITIVE WORLD: HOW TO CREATE A HAPPY LIFE》

✍🏼作者:伊麗絲.桑德

原文作者:Ilse Sand

譯者:呂盈璇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4/08/02

raw-image


📝閱讀記錄:

很久以前就在網路上做過「高敏感族自我檢測量表」的測驗,最近終於閱讀這本書,也再做了一次測驗,結果數值略低一點,但是整體而言還是很高,超過60就有高敏感族的傾向,而我的數值是116。

raw-image


但就像書裡提到的,這不是要高敏感族把自己標籤化,而是要能夠更理解自己、愛惜自己,因為高敏感族性格纖細敏感、同理心強、自信自尊較低、自我評價低…等等,常常被別人和自己批評為「想太多」或「太敏感」,也常常太過替他人著想失去自我,身心疲憊不堪。因此如果不能理解自己就是有與眾不同的感覺,從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開始做起,那麼高敏感族很容易就會覺得心理受傷,挫折感很高。

raw-image


「高敏感族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認為自己『只是高度敏感而已』。高敏感族必須更悉心照顧自己的狀態,而不是把人生套用在高敏感族的刻板印象之中。」(P.134)

raw-image


書裡提到高敏感族從嬰兒時期就可以觀察出來,對於聲音、光線、照顧者的情緒以及反應等等外在刺激,就是比一般嬰幼兒來得敏感。我的二個孩子也是高敏兒,不同的是我們的成長環境。我的母親有暴力傾向,而高敏兒的我又特別難養育,常常夜啼與生病(又要工作又要育兒的母親為此抱怨到我長大還無法釋懷),我在不安全不穩定的情況下長大(母親常對我語言與肢體暴力),自卑又退縮,使得我的成長過程非常不順利,與同儕相處也有困難,直到出社會工作也是常常感覺到挫折與痛苦。而因為自己的經歷,我在養育孩子們的時候,發揮了高敏人的特質:同理、時常感受到幸福、擁有高度創意和藝術創作天賦。讓我順利的養育了二個孩子(痛並快樂著😂)。高敏人育兒其實很需要另一半的理解與配合,我先生也是高敏人,因此我們都很需要有喘口氣的時間,彼此支援,因此孩子們對我們來說就是禮物,而不會是負擔。我們也確實偏愛獨處的時光,各自都有擅長的手工創作。

raw-image


這本書其實適合所有人閱讀,高敏感族可以因此理解自己、開始學習如何照顧自己,一般對自我要求有較高標準的人、低自尊的人、無法拒絕他人的人(不知道如何設立自我界線的人)、不敢表現憤怒情緒或害怕爭執的人…等等,也都很適合閱讀這本書。書裡提到很多關於如何應對自己與他人情緒的方法,以及可以如何改善較為負向的特質。

raw-image


「完全不理解對方究竟置身在什麼狀況,就妄加批判的人,根本不明白自己的行為有多過分。他們在自己理解的範圍內捕風捉影,更不曾嘗試思考那些與自己視角不同同的觀點。」(P.214),但願我們可以不要成為這樣的人。透過閱讀本書,了解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的高敏感族,也了解自己是否也有許多偏誤的觀點,無論是看待自己還是他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u nian 舒年書黏的沙龍
49會員
465內容數
☘️閱讀記錄📖、喜歡的書籍📚、偶爾出現生活吃喝☕️、人生感受也有一些🗓。
2025/07/29
《出門買蛋去 卵を買いに》 ✍🏼作者:小川糸 譯者:陳妍雯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悅知文化 @delightpress 出版日期:2023/07/03 📝閱讀記錄: 我是小川糸的書迷,這本散文是我入手的第11本小川糸的書,最近的新書是小說《緞帶》,我也打算入手。對於
Thumbnail
2025/07/29
《出門買蛋去 卵を買いに》 ✍🏼作者:小川糸 譯者:陳妍雯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悅知文化 @delightpress 出版日期:2023/07/03 📝閱讀記錄: 我是小川糸的書迷,這本散文是我入手的第11本小川糸的書,最近的新書是小說《緞帶》,我也打算入手。對於
Thumbnail
2025/07/23
《雲邊有個小賣部》 ✍🏼作者:張嘉佳 🎨繪者:微枝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30 📖故事簡介:   劉十三從小在山間的雲邊鎮長大,自小與經營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外婆省吃儉用供他念書,但他奮發向上一心只想離開這個鄉間小鎮,追
Thumbnail
2025/07/23
《雲邊有個小賣部》 ✍🏼作者:張嘉佳 🎨繪者:微枝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30 📖故事簡介:   劉十三從小在山間的雲邊鎮長大,自小與經營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外婆省吃儉用供他念書,但他奮發向上一心只想離開這個鄉間小鎮,追
Thumbnail
2025/07/21
《前男友食譜埋葬委員會 元カレごはん埋葬委員会》 ✍🏼作者:川代紗生 譯者:黃筱涵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皇冠 @crownbook1954 出版日期:2025/05/05 📝閱讀記錄: 看完第一篇「前男友喜歡的奶油雞肉咖哩飯」,結城桃子成為「雨宿」咖啡店一員的經過
Thumbnail
2025/07/21
《前男友食譜埋葬委員會 元カレごはん埋葬委員会》 ✍🏼作者:川代紗生 譯者:黃筱涵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皇冠 @crownbook1954 出版日期:2025/05/05 📝閱讀記錄: 看完第一篇「前男友喜歡的奶油雞肉咖哩飯」,結城桃子成為「雨宿」咖啡店一員的經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小到大對於自己高敏感性格的困擾和困惑,以及透過一本書的認識,我重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的高敏感特質。我列舉了我對於高敏感的五個思考方式,並且希望能夠啟發其他高敏感族群的人,讓他們也能認同自己獨特的特質。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從小到大對於自己高敏感性格的困擾和困惑,以及透過一本書的認識,我重新認識自己並接受自己的高敏感特質。我列舉了我對於高敏感的五個思考方式,並且希望能夠啟發其他高敏感族群的人,讓他們也能認同自己獨特的特質。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對《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的閱讀心得,書中提到高敏感族群的特質和能力,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文章裡提到了情感抒發的方式和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以及對高敏感族群的理解和接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對《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的閱讀心得,書中提到高敏感族群的特質和能力,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文章裡提到了情感抒發的方式和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以及對高敏感族群的理解和接納。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感知讓我得到什麼?感受讓我辨別什麼?情緒讓我經歷什麼? 高敏感者容易神經緊繃、精神疲憊, 因為感受力較為強烈,就更容易受到刺激, 大部份的人無法理解高敏感者,究竟誰來體諒我們呢? 我只是跟你想得有點不一樣,並不是錯,而是"福"。
Thumbnail
高敏感族,意指感受性較為敏銳的人,外界總是把「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與高度敏感畫上等號,然而在合適的情境下,高敏感族比起一般人更容易享受當下,更容易覺察到幸福。 很多人從小便在一種「不符合你是誰」,或「不知道如何應付周遭的負面情緒」的環境下成長,因為具有較高敏銳度,他們常常提取別人的感覺與情
Thumbnail
高敏感族,意指感受性較為敏銳的人,外界總是把「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與高度敏感畫上等號,然而在合適的情境下,高敏感族比起一般人更容易享受當下,更容易覺察到幸福。 很多人從小便在一種「不符合你是誰」,或「不知道如何應付周遭的負面情緒」的環境下成長,因為具有較高敏銳度,他們常常提取別人的感覺與情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不需要假裝外向面對社會,這個世界正因為有形形色色的人才會有趣!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不需要假裝外向面對社會,這個世界正因為有形形色色的人才會有趣!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你時常被貼上「想太多」的標籤嗎?或是對於身邊的人事物,擁有十分敏銳的感受力嗎?他人的情緒宣洩,也容易感同身受的同理對方嗎?擁有高敏感能力的人,也會較偏向心思細膩且偏感性層面的類型。擁有高敏感的情緒感受力,是一種天賦,也正因為敏感度拉高,如果沒有經過覺察和練習,也會讓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裡
Thumbnail
與眾不同的內在力量,與眾不同是值得驕傲的事。
Thumbnail
與眾不同的內在力量,與眾不同是值得驕傲的事。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特別需要學不要勉強自己,承認需要獨處及待在安全的環境讓自身可以好好的喘口氣,不斷的耗費內在能量容易在生活中提不起勁,甚至做事的效果不佳更是惡性循環的過程。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特別需要學不要勉強自己,承認需要獨處及待在安全的環境讓自身可以好好的喘口氣,不斷的耗費內在能量容易在生活中提不起勁,甚至做事的效果不佳更是惡性循環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