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誰說了什麼,而是誰把那句話抄了下來。」——匿名抄書師(可能真的存在)
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書不是印出來的,也不是像今天我們在 Word 上敲一敲、存個檔案就搞定。中世紀的書,是一筆一筆「抄」出來的。每一本書,都是靠人手複製,一頁一頁謄寫下來,往往需要耗時數月甚至數年。不只慢,這種人工複製的方式,其實漏洞百出。從語法錯誤到整句遺漏、甚至手抖畫錯一個字母,都可能讓整段文本出現意義偏差。而這些錯誤,很多後來竟然變成了正式版本,影響了整個歐洲文化與知識的傳承。
|抄書師:中世紀最重要卻最容易出錯的職業
在中世紀的修道院裡,抄書師、書吏又稱作抄寫員(Scribes)是一種極具學術地位的職業。他們專門負責將聖經、哲學、醫學與古典文學等文本進行人工謄寫與保存。每個抄書師都有自己一套筆法與風格,甚至連錯誤也具有個人特色。
錯字從哪來?原因很多:
- 燭光昏暗、視力差、眼花、抖手、疲憊造成的誤抄
- 抄寫時跳行(homoioteleuton)
- 誤解原文意思,自己「補」內容
- 抄到一半去吃飯,回來忘了寫到哪
- 不識拉丁文或希臘文,亂改字形
歷史學家發現,有些書甚至在不同版本中,存在多達幾百處差異,這些都來自「人手抄寫的誤差」!
|錯字如何影響歐洲知識史?
你可能會想,錯一兩個字能有什麼大不了?但當這些錯誤被其他抄書師再次抄走,變成下一版的「原稿」時,錯誤就被永久固化了。這不只是小失誤,可能對後世解讀產生重大影響:
- 神學爭議:聖經某段話如果錯一個詞,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神學解釋,甚至引發異端審判。
- 科學誤解: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若出現誤譯,會影響整個歐洲自然觀幾百年。
- 地理迷思:有文獻記載地圖方向錯誤,導致後世地理知識混亂(甚至影響航海規劃)。
這些錯誤不只是小事,有些甚至影響到宗教改革、文藝復興乃至整個歐洲思想演變的歷程。
|抄書錯誤的真實案例
📜 《聖經》拉丁文譯本(武加大譯本)
中世紀廣泛流傳的拉丁文聖經,有一個地方把「發光的臉」翻成了「有角的臉」,結果讓米開朗基羅在雕刻摩西像時,真的幫他雕了對角……〔註1〕〔註2〕
📜 《藥草書》拼寫錯誤
《Tractatus de herbis》(草藥書)抄本出現大量拼寫與縮寫錯誤(尤其在專業術語與技術詞彙方面),例如某抄本中誤把“frigiditate”(寒性)抄成 “fraternitate”(兄弟會)、植物名稱與疾病名稱拼寫混淆等,說明抄寫者可能並不理解內容。〔註3〕
📜 《荷馬史詩》希臘文版本差異
不同地區的版本在關鍵角色名字、神祇稱呼與地名上有多處誤抄,學者花了數百年進行文本比對重建。
|印刷術的出現:一場知識的「糾錯革命」
直到15世紀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這一切才逐漸被改善。書可以大量且準確地印刷,錯誤也更容易被比對與糾正,學術界得以建立所謂的「校訂版本」(critical editions)來還原原文。但這也讓我們意識到:今天我們所認為的「經典原文」其實未必是「原來」的樣子,而是經過多層人工修補、重構與還原的結果。
|錯字背後的人性與歷史
中世紀的書不是機器產物,而是人類智慧與缺陷的結晶。每一個錯字,背後都有一位抄書師在燭光下、寒夜裡,奮筆疾書的身影。那些錯誤不只是一種缺陷,也是一種歷史的指紋,提醒我們——知識的傳承之路,是充滿人性的、曲折的、也值得珍惜的。
〔註1〕根據《出埃及記》34:29‑30,《聖經》原文使用希伯來語「qāran」,意為「發光、閃耀」,而聖杰羅姆在其拉丁語譯本(Vulgate)中誤譯為 cornuta(「有角的」),使後世誤解為「摩西臉上長角」:
〔註2〕Aleteia 與 Bibl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的文章指出,這一譯法被廣泛採用,並成為中世紀以至米開朗基羅雕塑中摩西形象的重要來源:
〔註3〕《Tractatus de herbis》(草藥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eatise_on_Herbs
參考文獻
- 中世及拜占庭傳統手稿數量巨大,其變異涵蓋神祇名稱、地名、人物稱謂,體現出抄本手抄與學術傳承中不同版本的差異: https://www.lib.uchicago.edu/collex/exhibits/homer-print-transmission-and-reception-homers-works/homer-print/
- 邊註在重建荷馬文本與辨識錯誤變體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學者依此比對版本、追溯文本演變路徑:https://continuum.fas.harvard.edu/homers-text-and-language/1-the-quest-for-a-definitive-text-of-homer-evidence-from-the-homeric-scholia-and-beyond/
- 如果你對內容有共鳴、想分享想法,
- 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或訂閱我的專欄,一起穿越古今、破解謎團! 💬 你的支持就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也歡迎來信交流:childbenefit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