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機動性變成日常,應該檢討的是什麼?我大致上分成這六大類
1. 資源規劃
2. 流程設計3. 溝通與協調
4. 風險管理
5. 目標管理
6. 文化及心態
當機動性成為日常工作的常態時,最根本需要檢討的往往是組織的文化及心態。這是所有問題的根源,也是解決方案能否真正落實的關鍵。
組織文化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卻深深影響著每個人的行為模式。當一個組織習慣性地依賴機動性來解決問題時,往往反映出以下幾種文化問題:
1. **救火文化**:習慣等問題發生後才處理,缺乏預防性思維
2. **個人英雄主義**:過度依賴某些關鍵人物的臨時應變能力
3. **短視文化**:只關注眼前問題的解決,忽略長期規劃
4. **責任模糊文化**:當問題發生時,大家習慣推卸責任或等待他人解決
### 心態層面的檢討
#### 管理層心態
- **控制型心態**:過度集中決策權,導致下屬缺乏主動性
- **放任型心態**:缺乏適當的指導和監督,讓問題累積
- **功利型心態**:如搶功勞現象,破壞團隊信任
#### 員工心態
- **被動等待**:習慣等待指令,缺乏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承擔額外責任,導致問題被忽視
- **短期思維**:只關注完成當下任務,不考慮流程優化
### 轉型的策略
#### 1. 建立學習型組織文化
鼓勵員工從每次機動性應對中學習,將經驗轉化為標準流程。定期舉辦覆盤會議,討論:
-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
- 我們的應對方式是否最佳?
- 如何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 2. 培養預防性思維
改變「問題導向」為「預防導向」的思維模式:
- 建立風險識別機制
- 鼓勵員工提出改善建議
- 將預防性工作納入績效考核
#### 3. 建立當責文化
明確每個人的責任範圍,建立「當責不推責」的文化:
- 清楚定義角色職責
- 建立問題追蹤機制
- 獎勵主動承擔責任的行為
### 心態調整的實務做法
#### 領導層示範
領導者的一舉一動都在塑造組織文化:
- 承認錯誤,展現學習心態
- 公平分配資源和功勞
- 支持員工的改善提案
#### 建立正向回饋機制
- 表揚主動發現問題的員工
- 獎勵提出流程改善建議的行為
- 建立內部分享機制,讓好的做法能夠推廣
#### 培養系統性思維
鼓勵員工從整體角度思考問題:
- 跨部門輪調體驗
- 定期分享各部門工作內容
- 建立全公司視角的培訓課程
### 變革的挑戰與對策
#### 常見阻力
1. **既得利益者的抗拒**:習慣現有模式的人可能會抵制改變
2. **短期績效壓力**:文化改變需要時間,但業績壓力不等人
3. **慣性思維**:長期養成的習慣難以一夕改變
#### 應對策略
1. **漸進式改變**:不要期望一夕之間改變所有問題
2. **建立標竿**:樹立成功案例,讓其他人看到改變的好處
3. **持續溝通**:定期說明改變的必要性和進展
文化及心態的改變是最困難但也是最根本的。當我們能夠建立起「主動發現問題、系統性解決問題、持續改善流程」的文化時,機動性就不再是日常的必需品,而是偶爾使用的應急工具。
這需要組織上下一心的努力,從領導層的身教言教開始,到每個員工的心態轉變,都是這個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