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放鬆會需要理由?
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以產值來定義生活。
「體脂下降多少%?」
「這個月有達到 KPI 嗎?」
「這篇文觸及多少?」
各式各樣的數字充斥在生活中,彷彿在說,
如果你沒產值,你就是懶惰、鬆懈、不積極。
所以每個人都在說好累,但每個人都在幫休息找理由。
「我有達標了。」
「沒辦法,我生病。」
「我上班一整天了,很累。」
千奇百怪的理由只為了證明「我值得」。
彷彿如果只是單純要休息就會是十惡不赦。
我們需要理由來為自己辯護,來維持我們的「正當性」。
我們把放鬆當成一種產值獎勵,而不是日常狀態。
但所謂的「放鬆」是什麼?
放鬆本來就沒有要證明什麼。
它沒有立即回報、沒有生產價值、沒有 KPI,卻是支撐生活的基石。
放鬆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平衡、一種自我照顧。
我們其實也不是不想放鬆,而是在高壓生活下忘了很多事。
甚至忘了「人本來就可以不需要理由就休息」。
潛意識裡,把放鬆當成了一種「拖延的罪」。
但真正的拖延,是永遠延後「感受自己」。
因為只有在不做任何事的時候,你才聽得見內心那些被壓抑的聲音:
「我其實很累。」
「這其實不是我想做的。」
「我只想,好好存在。」
當你靜下來,什麼都不做,你不是變得沒有用,而是正在找回自己。
✧
一半邏輯,一半溫柔。
放鬆不是浪費,感受也是選擇。
——奧羅拉的觀察筆記
你最近一次沒有理由的休息是什麼時候?
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文字,我會在這裡繼續寫。
這裡是奧羅拉 → @aurora_clea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