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性教育||身體紅綠燈—孩子的同意比舒服更重要||
#身體紅綠燈:孩子的舒服,必須建立在「同意」之上 #身體自主權
我在上親子性教育,談到「身體自主權」時,會帶家長和幼兒們,一起來認識「身體紅綠燈」,陪伴親子學習,我的身體我保護,並能持續覺察自己的感受,以及對於身體自主權的意願。

某次上課時我分享了「身體紅綠燈」的教學法,課後一位媽媽來我面前,跟我分享說:「他之前上其他老師的課程,那位老師提到綠燈是指觸碰讓孩子感覺舒服、安全的。」,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其實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就是每一個觸碰都必須經過「同意」。
(家長分享當下,我有點擔憂,身體自主權是這麼重要的事情,不完整的教學或誤導都是不應該的)
很謝謝這位家長來跟我分享與確認,我進一步解釋:
如果只告訴孩子「綠燈=舒服的觸碰」,他們可能會誤以為「觸碰者自身認為的觸碰感覺不錯,就可以觸碰他人」、「只要對方是熟人、認識的,觸碰就會是安全的」「看似「友善」動作,可以不用問就觸碰」。
但事實上,身體自主權的核心精神是:「我的身體,我作主。」 #我的身體我作主。所有的觸碰,都是建立在「我同意」的基礎上,這才是身體自主權。
三大元素:我的感覺、我的願意、我的同意,且同意是當下的、自由的、可隨時改變。
孩子必須同時擁有「自己同意」與「感覺舒服」,才能稱得上「綠燈」。
我自己則會定義「我允許且不造成困擾的觸碰,且這一次同意不代表之後同意」。
當我們在跟孩子談身體自主權,很常用「身體紅綠燈」,來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身體觸碰感受與規則,可以這樣理解:
🟢「綠燈」:經過孩子的同意,並且讓孩子感覺舒服的觸碰。例:媽媽問「我可以抱你嗎?」孩子微笑說「好」,並回抱。
🟡「黃燈」:可能是還不確定感受的觸碰,或者讓孩子覺得怪怪的、不確定喜不喜歡的觸碰。黃燈是對觸碰覺察很重要的部分之一。例:朋友突然摟肩,孩子愣了一下、鄰居摸了一下孩子的臉,孩子嚇一跳等等。幫助孩子來覺察這些觸碰的感受,並定義是自己是否接受這些觸碰。當這些觸碰即將發生時,孩子有機會阻擋、並表示不要、不喜歡,告訴對方自己真實的感受,真正做到自我保護,維護自身的身體自主權。
🔴「紅燈」:侵犯隱私部位、讓孩子害怕或不舒服的觸碰。例:任何人摸嘴巴、胸部、屁股、兩腿間;要孩子保密的觸碰。
在紅燈這一塊,我則是會再擴大定義:我會告訴孩子,你自己可以自己定義,或許有更多沒有歸類在隱私、重要部位的身體部位,例如耳朵、後腰,只要你覺得是不舒服的觸碰,你都可以定義為身體不可被觸碰的紅燈區。
為什麼『舒服』不等於安全?
有些不當觸碰一開始可能感覺舒服,例如輕拍、搔癢,甚至彼此之間「遊戲」的方式,但它可能是侵犯或造成不適感的開端。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即使感覺舒服,但如果自己沒有同意,也要立刻說不。
此外,#大人也有自己的身體自主權,不要忽略自己的感受與界線,性教育是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與孩子一起學習愛自己、尊重他人。
關於身體自主權,我們可以這樣做
主動徵求觸碰的同意:孩子允許之後再做,在抱孩子、親吻前先問「我可以嗎?」。反之,當孩子要觸碰我們時,大人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身體界線在哪裡,彼此允許之後再觸碰。
尊重孩子的拒絕:任何觸碰,只要是不舒服的,即使對方是親近或認識之人,例如,阿公阿嬤、親戚朋友、鄰居等,也要支持孩子勇敢說不。說「不」不是代表我們討厭對方,懂得說「不」才是真正能夠表達對彼此的尊重。
一段一段時間可以和孩子情境練習: 可以和孩子角色扮演黃燈、紅燈的場景,練習說「不要」和求助。我都會鼓勵家長,過去、現在及未來,孩子的身體自主感受會有一些變化,我們可以一段時段陪孩子來檢視,也藉此了解孩子對自己的身體自主權的概念發展。
當孩子知道「我有權決定自己的身體」,他就擁有了保護自己的第一道防線。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日常生活中的性教育 #我的身體我作主 #親子性教育 #身體自主權 #身體紅綠燈 #性別平等 #自我保護 #me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