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講不聽,不是不乖,是還不會停下來,大人的一句溫柔正念引導,是他安定的開始||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孩子講不聽,不是不乖,是還不會停下來,大人的一句溫柔正念引導,是他安定的開始||

孩子停不下來的時候,不是聽不進去,而是「需要引導」,我們說出口的每一句話,其實都在教孩子,我要怎麼對待我自己。

威脅與焦躁只會讓孩子更不安,而正念的引導,能幫助孩子回到當下,看見現在、感受現在、選擇現在能做什麼。這樣的「當下覺察力」,正是情緒調節能力的起點。

在我過去的某一堂課程中,遇到一個年紀3、4歲的孩子在課前等候時間,不斷地在空間中跑跳,精力充沛,難以安定下來。帶他來上課的爸爸提醒著不要跑,但孩子不聽,持續跑跳,爸爸看著越來越焦躁,就用生氣的語氣對他說:「你再跑!等一下就不要去OO樂園玩了!」吼完之後,孩子還是沒有停下,反而更加賣力地奔跑。

「孩子講不聽!念了又更發故意」,是許多家庭裡常見的日常。

在這個狀況中,我看到的是一個焦慮的父親,以及一個需要被理解的孩子。

大人出於急躁,為了讓孩子趕快聽話,常會使用「如果你再怎樣,就不准怎樣」這類的話語,用威脅的方式告訴孩子:「你再怎樣,我就剝奪你某樣東西」,但這樣做,會讓孩子從當下的注意力離開「現在」,轉向「對未來的失去與擔心」。這樣的教養回應,無法幫助孩子冷靜,反而會讓他更不安、無法停下來,因為孩子也不知道如何面對與控制眼前的情緒與能量。

威脅、怒氣,會把孩子推得更遠,也讓孩子離「自我調節」更遠一步。這時,給孩子「當下的陪伴與感知」,會遠比指責和威脅更好。

用「正念引導」,陪孩子回到此時此刻

我輕聲對家長說:「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幫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回現在的環境。」。也提醒家長,為了讓孩子聽話,剝奪孩子未來的樂趣,對他現在的行為安放可能幫助不大。

接著,我與孩子分享,我說:「你看看教室的牆壁上有些什麼?牆上掛了什麼顏色的畫?現在來了幾個人?你也可以聽聽看在教室裡有什麼聲音?老師正在放什麼樣的音樂?」.....隨著我的引導,孩子看著、聽著、觀察著、等待的,孩子慢慢地安靜了下來,不再跑動,他正在被允許用一種「探索的方式」回到了他的當下。

我想,孩子需要的是被理解:「我好無聊、我不想等、我不知道要做什麼。」

帶孩子一起練習「正念感知,給孩子一個溫柔地,可以在當下安放自己的好奇、好動的聚焦練習。正念的力量是不急著糾正與剝奪,先陪孩子看見和感受:「現在的我,正在做什麼?我還可以怎麼做?」

給孩子的正念練習,還可以從不同的感官出發,陪伴孩子聚焦當下,回到自己的此時此刻,就能幫助孩子收斂情緒和無法安靜的好動。

「看」用眼睛觀察:「你看看,教室牆上有幾幅畫?」、「這幅畫裡面用了哪些顏色?」

「聽覺」用耳朵感受聲音:「你現在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冷氣的聲音?遠方的腳步聲?」

「觸覺」用身體接觸當下:「把手放在自己的膝蓋上,感覺一下,是溫暖還是涼涼的?」

「呼吸」用呼吸讓心與身慢下來:「你可以感覺一下你的鼻子吸氣、吐氣嗎?像在聞一朵花,再慢慢吹一根羽毛一樣。」

這些簡單的正念覺察引導語句,可以像小船一樣,把孩子從「無法控制的行為波動或情緒浪潮」中接回到一個可以安心待著的「此時此刻」。

正念練習,一直都是親子可以在日常親子互動中,一步步練習的小技巧。

面對孩子的各種行為,我會先試著理解,多數時候,孩子不是故意搗蛋,而不知道該怎麼做。此時,急著糾正會讓家長自身和孩子都處在焦慮中,換個方式,大人保持平穩地,溫柔地輕聲地引導孩子回到當下,感受與覺察、選擇與改變。這不只幫助孩子冷靜,也讓他學會未來可以自己面對情緒的方式。

持續練習正念感知,覺察此時此刻的自己與周遭環境,能培養孩子觀察力、靜心力和覺察力。

教養的關鍵,不是控制,而是共同感知。

我們也可以這樣和孩子一起練習正念感知:

「來,我們一起用耳朵聽三種聲音。」

「來找五樣你現在看到的東西,有沒有紅色的、圓圓的?」

「我們一起當石頭人站著,感覺一下腳有沒有貼在地板上。」

「深深吸氣,像聞花香;慢慢吐氣,像吹泡泡。」

每一次感官的探索,就是一次溫柔地回到當下。孩子「看見」與「被看見」,自然也能慢慢靜下來。每當孩子不專心,心念不集中,無法靜下來時,就可以鼓勵他們正念呼吸、聚焦和感覺,幫助孩子聚焦在自己的此時此刻。

此外,當孩子願意在我們的引導之下,讓自己安靜、安定下來,孩子做到了,一定要記得肯定孩子。「你做得非常好,你現在可以坐下來和靜下來了」,這樣的正向話語千萬不要吝嗇回饋給孩子。

當下就是禮物,教養是一趟又一趟回到「當下」的練習

當孩子在我們眼裡違反了、叛逆了,先別急著「修好」孩子。大人轉個身、轉個彎,陪孩子「覺察」,我們會逐漸發現:那份原本屬於孩子的好奇、注意力與安定,其實一直都在。讓我們一起陪孩子找回屬於自己此刻的「現在」。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溫柔教養 #正念教養 #不否認的教養 #親子教養 #mindfulness #SEL社會情緒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eelingKuo的沙龍
0會員
11內容數
相信藝術的力量能溫暖療癒人心,在課程中,喜歡跟與會者互動,彼此連結,產生正向的支持及鼓勵,目前受邀各地授課
FeelingKu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8
心理師日常中的親子性平教育 || 女兒問「為什麼男生可以站著尿尿?女生不可以?」陪著孩子經驗身體,理解差異,尊重自己 ||  關於女兒的問題:我選擇陪她一起體驗與理解。性教育是在生活中落實。孩子的提問,並不需要急著給予指導或糾正;孩子需要的,是一個願意陪他們一起探索的父母。
Thumbnail
2025/07/18
心理師日常中的親子性平教育 || 女兒問「為什麼男生可以站著尿尿?女生不可以?」陪著孩子經驗身體,理解差異,尊重自己 ||  關於女兒的問題:我選擇陪她一起體驗與理解。性教育是在生活中落實。孩子的提問,並不需要急著給予指導或糾正;孩子需要的,是一個願意陪他們一起探索的父母。
Thumbnail
2025/07/04
||愛的樣子不只一種:陪孩子認識多元家庭與自己的模樣|| 諮師心理師郭蕙寧 每個家庭都獨特,每一種愛都值得被看見。有些家庭沒有爸爸,也能長出勇敢與溫柔;性別不是框架,是活出自我與自由,差異不是問題,是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2025/07/04
||愛的樣子不只一種:陪孩子認識多元家庭與自己的模樣|| 諮師心理師郭蕙寧 每個家庭都獨特,每一種愛都值得被看見。有些家庭沒有爸爸,也能長出勇敢與溫柔;性別不是框架,是活出自我與自由,差異不是問題,是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2025/06/27
||做一個溫柔有力量的人|陪孩子一起學習反霸凌與同理心||有機會受邀到國小為二年級的孩子們,分享反霸凌與同理心的學習。透過繪本《學校有一種大狐狸》,帶領孩子們一起進入「當遇到霸凌時的世界中」。
Thumbnail
2025/06/27
||做一個溫柔有力量的人|陪孩子一起學習反霸凌與同理心||有機會受邀到國小為二年級的孩子們,分享反霸凌與同理心的學習。透過繪本《學校有一種大狐狸》,帶領孩子們一起進入「當遇到霸凌時的世界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大人應有耐心等待,接納孩子放手一試的掙扎過程,不要批判指認情緒,提供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步克服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微調孩子的改變,建立學習自信。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