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緣起
自從17歲開始接觸瑜伽,在那個只把瑜伽當作是一種雕塑身材與拉筋運動的年代,我卻在練習完瑜伽之後的大休息過程,隨著指導師溫柔平和的口令引導,淚水卻不由自主靜靜地從眼角淌出。那時的我,並不清楚真正的原因,即便經歷了人生種種的重要階段,也參與了許許多多的瑜伽課程,包括各種類別的研習班,甚至是多次的教師培訓課程,我仍舊還在尋找著答案。
閱讀感想
讀了這本《瑜伽真的有用嗎?》感受特別深刻,原來,尋尋覓覓的根本源頭,早已存在這本《瑜伽經》當中,千年前的大師將智慧濃縮成這本小書,而《當和尚遇到鑽石》的作者麥可羅區格西,用一本小說,以故事性情境來緩緩演示出其中的道理。當我讀到17章節的【筆非筆,牛非牛】以及18章節的【以為所見事物就是事物本身,這就是自我】時,不由得自內心笑了出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原來,在逐漸瞢懂的那個年齡,在大眾遵循的那個年代,以為這個世界給予我的是一個牢籠,所有的一切,只能按照既定的人生軌跡,例如,用功讀書才能擠進大學窄門,努力工作才能獲得成就,結婚生子才能擁有幸福等等。然而,我的心靈似乎在牢籠內、外不斷地遊走,似是而非的想法,考驗著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也讓我帶著疑惑,不斷地在人生旅途路上,尋找著答案。難怪在《奇蹟課程》練習手冊的第一課就是,「你所看到的一切,都不具任何意義」。而《金剛經》就更妙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裡的智慧教會我們"不著相”,就是要我們別被外境所轉,一切要向內求。聯想到這裡的我,嘴角揚得更高了,原來,智慧的真理不論古今中外都是殊途同歸啊!
故事開始
若使用這本書的原文書名,或許會更好地理解:〝How Yoga Works:Healing Yourself and Others With The Yoga Sutra〞瑜伽如何發揮效用:用《瑜伽經》來療癒自己和他人。
故事是描述在西元1101年,一個來自西藏的17歲女孩,帶著一本書和一隻小型西藏犬,在獨自前往印度尋找瑜伽導師學習的路上,莫名地冠上偷竊罪名而被逮捕入獄,在監牢期間發生的種種事件。故事裡的人物不多,卻各有其明顯特質,例如,長年背痛加上工作不快樂的隊長、脾氣不好且冷酷無情的中士、性格懶散卻是天真憨厚的下士,以及似乎有雙透視眼的隔壁牢房神秘大叔。通過女孩教授的瑜伽課,逐漸讓這些人物背後的故事更加清晰地完整呈現,故事循序漸進、情節高潮迭起,而在最後幾個章節,謎團的答案才真正地浮出了水面。
書中內容主要是透過瑜伽的練習來闡述《瑜伽經》的奧義,我們往往是因為身體出現明顯的狀況,才會想辦法著手去治療,然而問題點的成因大都是由內心產生的,按部就班地規律練習瑜伽,不僅僅是外在形式的修身,更是內在力量的修心,由內向外才是瑜珈真正的練習方式。這位名為"星期五"的西藏女孩,不但學會運用瑜伽的智慧療癒自己,還能幫助他人打開一個又一個心結,可以說是一場轉化命運的覺醒之路。
全書共有48個章節,不但有懸宕起伏的故事,還有瑜伽練習的遵行規律,並且伴隨著《瑜伽經》的奧義詮釋。我個人認為,甚至可當成在日後教授瑜伽課的教師指導手冊。
跟隨著星期五小老師的引導,在瑜伽墊上練習的意念愈來愈清晰,每一個清楚的口令與溫柔而堅定的話語,感覺就像是一位熟悉的瑜伽指導師,心,在不知不覺當中微笑著。
瑜伽練習首重「呼吸」
從自我覺察開始吧!以瑜伽體式來練習承擔與贈予,藉由規律呼吸來疏通內脈。了解自身的身體結構,如日月脈、中脈及念頭風息,如何運用內在的力量,用正確坐姿的靜心冥想,來讓努力與放鬆維持平衡,以深長且規律的呼吸,隨時記得要打開眉心,帶著一抹微笑來練習瑜珈。
「瑜伽練習,重點不是動作本身在旁觀者眼中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比方說,你在做出西方伸展式時,不在於你的頭是否碰到了膝蓋。重要的是動作開展的過程,是它在你體內做的事:看它如何拉直、打開你的內脈。」
我們經常「以為所見事物就是事物本身」,然而,「筆非筆,牛非牛」,決定所看到的事物是心靈。「控制心靈的轉變,就是瑜伽。」瑜伽的最終目的和意義,就是約束這種轉化事物的思考方式。
「我們曲解了這個世界:事物看似表面所見,其實不然。」
「事物在心中留下的強烈印象,以為所見事物就是事物本身,這就是自我。」
「執念自會在心中成形並日漸壯大,即使知曉之人也難避免。」
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根深蒂固,是否可以重新審視自身的世界觀,把善意當作準則,能夠用體貼入微的方式為人設想,種下小而微的善意種子,並且成為心靈的園丁,藉由自制力與自律性,等待著種子的逐漸長大。我們周圍的一切,或許就是由對他人展現的善意所創造的。
瑜伽的核心法則「善意與慈悲」
「確實,眾生皆苦。」
中間的幾篇章節開始,進入瑜伽練習的核心法則,也就是如何種下正確的心靈種子,並且成為心靈的園丁。選擇種下永久不滅的種子,是想得的且保證一定能得到的最佳途徑,就是以智慧之眼,選擇你希望發生的事,然後刻意種下種子,等待日後豐收。
在瑜伽練習的過程中,找到並追隨你的老師,尊重和敬愛他,療癒的力量就會開展。
「老師就是–容器,瑜珈能一直流傳下來,從一個容器倒進另一個容器,從老師注入學生,然後是學生的學生,延續好幾千年。」
「學生對於老師的尊重和敬愛,就像一個人終其一生對自己醫生的尊重和敬愛;不管傷風感冒或大病大痛,醫生都會一一幫助你度過。」
「一個病人或學生,如果對自己的醫生或老師懷有這種敬愛,就會出現神奇的力量,無論是教何種知識的老師。大師稱這種神奇的力量為『祝福』。所有療癒的力量,所有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奮力學習,學會之後再把這份大禮傳給下一代,好讓它生生不息的力量,都會在你身上釋放。然後,療癒就會展開,瑜伽就會發揮效用。」
「心念與身體感官截斷,掙脫外在事物的束縛,便能重現心念的自然本質。」
除去空間的雜物,亦即是除去心靈的雜物。這便是近年來流行的『斷、捨、離』。家裡的很多東西,不管你有沒有實際使用那些東西,都會佔據了你心靈的一部分。因為每樣東西的資料都會存在你的心裡,可是心靈的容量有限,雖然我們不常這麼想。」「清理掉家裡多餘的東西之後,對你的生活方式也要如法炮製。沒時間好好做的額外事項就不要做,這樣才能更加專注。」「沒有必要說的多餘話語就不要說,學習跟彼此了解、欣賞的朋友用心靈溝通,即時沉默也舒服自在。」
「種子寶庫乃由我們的作為所建。」
「因果之間互有關聯:有的種子長成振奮人心的愉悅經驗,有的長成糾結人心的痛苦經驗,端看你行善或行惡。」
心靈運作的方式,亦即所謂『心想事成』的原理,由無數的心靈種子整合,而成為我們眼前真實的世界。
有形的手,無形的光
隨著謎團的逐漸浮出了水面,也進入到最後精彩的大結局。
「你化成的無數軀體皆來自你的念頭,來自你的真正本質。」
所有的一切都是源於最初的"起心動念 ",亦即"念頭 "決定一切的結果,決定念頭是最重要的事,因此,必須隨時觀照自己的念頭。
「心念鎖定一物,便是專注。」
「心念停在該物上一段時間,便是入定。」
「完美的禪修,看相同的客體即看到它的純粹,它澄澈的光完全沒有自性。」
「整個過程你會意識到,事物並非事物本身,而是你的心靈種子使你這樣看待事物。在上課時專注精神、入定冥想,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如果你精通此道,甚至駕馭自如,你就擁有了我們所說的『智慧之眼』。你就是在用包含這三者的智慧之眼在觀照課堂;專注心念、固定心念,然後重新貫穿牛和筆的概念。」
這『合力』的三種心境,專注精神、入定冥想及完美的禪修,可以種下更高層次的好種子。這種種子強大無比,能使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還有全世界徹底轉變。
「把不傷害別人當作一種生活方式,那麼在你面前,所有衝突都將止息。」
瑜伽八支中首重持戒、自律,其自制的5種方法包含:避免傷害任何人、永遠誠實、不偷竊、禁欲,以及克服佔有慾。而自制的最高層次即是看待事物、看待世界的方式,終極的世界觀就是推己及人,而每個人的天命,便是成為純粹的光。
「洞悉萬物的人,打破了過去和未來乃時間本身的觀念,因此心靈才能獲得力量。」
真正的財富,不在於銀行存摺的數字,而是在自己平日的一言一行,以及對於周圍世界的善意。自己先做到了,才能幫助別人,不斷地精進,並且學習分享,把學到的東西傳授給別人。
把書合上的這一刻,似乎找到了我的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