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記類書籍,種類繁多,但專注於描寫殺人犯生命故事的卻相對稀少。我已記不太清,當時為何在眾多書籍中對這本特別好奇,但讀完後,覺得它確實值得推薦。
或許與我的專業背景有關,我們在新聞媒體看到關於殺人犯的報導時,往往聽到的多是譴責之聲,也容易被媒體的觀點牽引。然而,世界所見並非全然真實,同一件事有太多可能的面向。這本書雖然是由殺人犯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但作為訪談者與催生此書的作者,始終抱持著開放且探問的態度,試圖呈現並釐清這名女性背後的思維與感受,而非急於下任何好壞對錯的評價。書中也細緻地記錄了出版過程中的困難、疑問與掙扎。
雖然我在學習中不斷練習「去標籤化」地看待他人,但要在面對加害者時仍能做到,實在並不容易。人性的複雜與多變,也在這裡被深刻地呈現。
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故事後段的種種補充:他在書寫時的心理狀態、對殺人犯敘述真實性的考察、進入監獄採訪的種種困難,以及訪談不同立場人士時所收到的多元回應。這些細節讓人一窺此類書寫背後的艱難,也讓這本書的出版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讀完之後,我也想起曾聽朋友分享,他們進入監獄、觀護所,或參與對加害人的服務時所面對的情境——那或許與一般的輔導與助人工作截然不同。此刻的我,似乎還沒有足夠的準備與能力投入其中,但對那些投身於此的專業工作者,更加心懷敬佩。
願我們都能有更多元且包容的視角去觀看這個世界和人。
🌷思嘉|書寫與藝術陪伴🌷 :https://linktr.ee/lovescholast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