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習慣在遇到不公平的時候,會反應。我們還相信「溝通會改變現狀」,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公司會變好」。
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這麼想了。
他們更快、更準地辨識什麼值得投入,什麼該轉身離開。有個年輕同事說得很直接:「如果我已經不打算待在這裡,為什麼還要幫你變好?我幫你,是在投資你;但我不看好你,就不會浪費時間。」
我聽完之後沒有反駁,因為我知道──他說的是實話。
這一代的年輕人,不是不願努力。他們只是更清楚界線:「你的事」跟「我的事」,不一定需要混在一起。不是因為他們冷血,而是因為他們的未來,比我們面對的難太多太多。如果沒有更高的自我覺察,他們撐不住。
所以他們選擇──只為值得的人努力,不為爛主管燃燒熱情只在讓自己成長的地方付出,不為不健康的環境承擔責任只留在看得見未來的團隊,不當組織的無聲耗材過去我們常說年輕人「抗壓性低」、「說走就走」、「沒有忠誠度」。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不是抗壓低,而是他們清楚知道:「你給不起我想要的未來,那我就不投資我的現在。」
這一代不是不願意努力,而是不願意白費力氣在錯的戰場上。
擅長跨世代溝通的李河泉老師說:「我們那一代人,工作是為了養家活口;這一代人,是為了實現自我。」而所謂「實現自我」,不是要你給他舞台,是他自己選擇舞台,自己建劇本,自己上場演。
所以,如果你還停留在「你要學會配合」「你要學會委屈」的管理方式,那你很快就會發現: 你身邊會越來越空。那怎麼辦?
問自己一句話:「我現在提供的,是他們想要留下來的理由嗎?」
因為人才越來越少,績效標準卻越來越高。你不能再靠「責任感」去綁住一個人,你要能設計出一個讓他們覺得「值得強大起來」的理由。
擺渡人生設計學校的呂亮震老師提醒得很直接:「也許,你可以說他們態度不好,但未來這個世界是靠他們撐的。 你不讓他們變強,你就沒有未來。」
這是我們這一代的功課~我們不能只是習慣教,而要開始設計。設計一個讓他們想留下、能成長、會貢獻的場域。
他們不是草莓,是雷:會炸,但也能照亮
他們不是玻璃,是水:需要好的容器,才能發揮彈性
他們不是不努力,是不盲從
你永遠不會知道,你以為不成熟的那個人,會不會在下一個地方發光。
他不是不努力,只是不在你這裡努力。我們要學會放下控制,改用設計。
因為,未來不會是我們想像的樣子,但他們,會活在那裡。
#盤點你的職場籌碼 #俠客斐恩 #三對三職涯聊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