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不是演練場,資源也不會輕易借給你試錯
那天的活動,是為了工作十年以上的職場人舉辦的「籌碼盤點」計畫。結果來了一位年資還不到十年的年輕朋友,我就稱他小安吧。小安的工作資歷還沒滿十年,卻主動報名。理由很簡單:「我知道我年資還不夠,但我很想參加,因為我想搞懂我手上的籌碼。」
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小安說出了三個跟他有關的關鍵字:#大局思維、#全責任感、#使命必達。
小安年紀不大,卻有一種過早開竅的成熟。他提到自己不只是做份內事,而是會去看整個部門、甚至整個流程的運轉問題,並主動推動改變。他的發言讓在場一些已經工作二十年的前輩們點頭如搗蒜:「這個年輕人,厲害,有未來。」
但,真正讓我對小安產生深刻印象,是在活動結束、進入自由交流的時候。
一進入自由交流,小安就立刻走到我面前,開門見山地說:「我很喜歡做產品企劃,尤其是食品類的。但我發現台灣很多做產品的公司都太保守了,我覺得裡面的人跟流程都有點僵化。如果我還是想做產品企劃,而且是前端的產品開發的部分,台灣有哪裡適合我?」
他說得有點著急,語氣中滿是悶氣與不甘。
我問他:「你現在在哪一家公司?」他提了一個名字,說完後補了一句:「以前我在小公司,說了沒人有反應,現在換到這家,大家都知道我在哪了。」
雖然這部分他是開心的,但他馬上又說:「其實,我還是不太喜歡現在的公司,在這裡,我還是發揮不了什麼,我進來不到一年,已經又想走了。」
這句話,我聽出來兩個東西:焦躁感與急迫的期待。
我繼續問:「那你上一家公司是做什麼的?」
當他提起前公司時,我愣了一下,那家公司的品牌顧問,我認識,還挺熟的。所以我非常清楚他教的東西有多紮實。他不只是顧問,而是真正打造出許多品類的冠軍產品的高手。他教的是一整套完整的產品開發與行銷體系,從市場調查、需求釐清、品牌定位,到工廠落地與通路推廣,流程一絲不苟、邏輯完整。
幾個他之前做過的案子,都是市場的佼佼者。現在他做的幾個品牌,也有很不錯的成績。所以當我知道小安過去是經過這位品牌顧問的教導,而且不只一年之後,我可以肯定小安確實學了一套從市場研究、概念開發到產品落地、產品商品化到熱銷的整個流程。而那個”前公司”讓二代接手新品牌,這幾年已經是該品類市佔率第一了,也長出了很不一樣的樣貌。
所以我很自然地問小安:「你當初為什麼不留下來?或者,有機會為什麼不回去?」小安露出了一抹微妙的表情,有點尷尬,有點閃躲。我沒再追問,但我心裡知道,這背後的劇情可能比他願意承認的複雜。
我開始理解他的處境了。他像是一個剛學成下山的武林新秀,懷裡抱著一本武功祕笈,滿心期待能大展身手——但走到每個山頭,不是沒人理他,就是他嫌人家出招太慢。他以為自己準備好了,世界卻還沒準備好讓他出手。
這是很多年輕人共有的職場盲點。
你學會了一套流程,掌握了一些邏輯,甚至能講得頭頭是道。但這不代表別人就願意把預算、資源、團隊交給你來「照你想的做」。
現實不是演練場,資源也不會輕易借給你試錯。
你想當主角沒問題,但請問你跑龍套跑了多久?
你說你有想法,那你的成果在哪?
你學會了架構,那你落地了什麼?
你知道流程,那你真正執行過哪些步驟?
你說你能領導,那有誰真的跟過你一整個project?
你要推動改變?那改變會牽動什麼?牽動誰?需要多少成本?誰負責?萬一失敗呢?你有一身招式沒錯,但你有資源嗎?你有隊友嗎?你有被授權嗎?你有足夠的信任度讓人願意出資讓你去試錯嗎?
很多年輕人卡在這裡。
他們以為「我已經學會了」,這世界就應該要讓位給他們出手。但真實世界的節奏永遠比你想像的更慢、條件更複雜、人性更保守。
你說你會做,但你還沒做出成果。你說你能改變,但還沒有人願意賭你一把。你說你學過SOP,但市場要的不是流程,是結果。
我認識的那位顧問,真的打造了許多冠軍產品,他的策略方法也曾被很多企業採用。但你知道他怎麼做到的嗎?
他花了十幾年,在一家公司慢慢建立信任;他懂市場、懂流程,也懂內部資源;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什麼時候要忍,什麼時候可以推。他不是用理想去逼別人改變,而是用實績來換取權限。你要成為這樣的人,不是靠跑公司跳板,而是靠留下來,做出來,讓人願意把更大的權限交到你手裡。
所以~
不是你準備好了,這世界就要讓你出手。現實不會因為你有熱血就給你舞台。資源也不會因為你有方法就讓你來試錯。這世界相信的是,你有沒有待得夠久、扛得夠穩、交得出結果。
真正的大局思維,是你知道自己雖然準備好了,但也知道機會還沒成熟。那你要做的,不是往外跳,而是往內深耕。等條件齊了、資源聚了、信任建立了,舞台自然會來。
但那之前,你得先練穩、練深、練久。別急。給自己一點時間,也給世界一點時間。
*歡迎想聊聊的朋友,於accupass搜尋 #俠客斐恩 #盤點你的職場籌碼 #三對三職涯聊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