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什麼是你還能贏得的?
你會不會跟我一樣以為在大型金融機構待了21年,身為行銷VP的人,應該早就摸熟派系遊戲的規則。
可是這位朋友卻說:「其實我一直很幸運,一路跟著贏的派系,從沒真正體驗過輸的滋味……直到這一年。」一切看似順遂的職涯,卻因為一次派系鬥爭,天翻地覆。
新主管、新任務、陌生領域,還有逐漸流失的團隊成員……
他站在職場的低谷,面對過去未曾碰過的挑戰與自我懷疑。
他該怎麼走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ˍ
我在一場活動中遇見了這位朋友,他的故事讓我很有感,也有點羨慕他。
羨慕什麼呢?
因為他職涯的第二份工作就碰到了夢幻職業,待了21年不說,還一路做到了行銷VP。
很多人夢想中的職場劇本,在他身上都成真了。
但,這一年他的職場世界卻被重組了。
派系鬥爭裡,他所屬的那一派輸了。
原本熟悉自在的行銷領域,被迫調到一個他完全陌生的部門,做著不擅長的工作。
團隊成員不安,有人離開,剩下的也在觀望。
這位朋友的困境,其實有兩個面向:
🟨 能力面的斷層
以前做行銷,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不用嚴格扣緊公司策略。但新主管要求高度策略導向,每一個創意都必須回扣到核心戰略。這對他來說是新挑戰,也充滿不適應。
🟨 角色地位的變化
從「老闆眼中的愛將」變成「派系戰敗的代表人物」,團隊的信任感也被動搖。他不確定自己是否還有機會證明價值,也不敢對部屬保證前景,導致團隊成員一直流失,讓新主管質疑他的領導能力。
復原力,是一種「肌肉」
在外商文化裡,我們很習慣老闆輪替、策略更動,所以在經常的調整中練就了所謂的 resilience(復原力)。
而他的職涯一直順遂,幾乎沒有「在高山跟低谷間震盪」的經驗,所以這次跌落就顯得特別痛苦。
我舉了一個例子,就像分手這件事,需要練習復原力,我有位朋友結束了十多年的感情後,復原期特別長。因為過去在這個領域的「存款」很少,所以一旦需要提領,馬上就是負數,需要先花時間回到零,然後才能往上加。
職場也是同樣的道理。
於是,我請他試著練習,轉換以下幾個看事情的角度跟心態:
🟨 第一點:認清「輸贏」只是當下,不是結局
派系文化重的金融圈,贏家有光環,輸家往往背負質疑。
但真正的職場高手,是能在輸的時候,還找得到自己的位置。
這位朋友過去一路「很幸運」,沒怎麼碰過輸的滋味,這次跌落低谷,才發現這滋味有多苦。
「派系輸了,不代表你的人生就輸了。職場的修煉,是學會輸了還能站起來的能力。」
🟨 第二點:把目標從「再發光」改為「穩穩到站」
他距離豐厚退休金只剩四年,這意味著:
不必再像過去一樣燦爛發光,反而要調整姿態,成為新老闆的「手和腳」,把對方的策略落地執行。
磨合期過了,默契建立,職場之路會順很多。
🟨 第三點:誠實面對團隊,建立同舟共濟感
當主管,不必假裝萬事皆知。
跟團隊坦承自己也一樣,都在摸索新老闆的期望,讓團隊知道他們不是孤軍作戰。
這樣反而能拉近彼此距離,讓團隊更有凝聚力跟一起前進的信心。
🟨 第四點:切割職場與家庭情緒
孩子正值叛逆期,對大人的情緒極為敏感。
如果把工作壓力帶回家,家庭氣氛自然緊繃。
職場的情緒和家庭的能量場要分開,才能避免壓力變成連鎖反應。
🟨 第五點:重新開啟外部視野,打破困境
過去在公司順風順水,他幾乎沒花時間經營外部連結。
即使不打算跳槽,我也建議他該多去參加外部活動,看看產業趨勢,開拓人脈,讓心態不要陷在被困住的陰影裡。
「派系輸了,不要也輸掉了你的未來。」
想想:什麼是你還能贏得的?
在職場的起起落落中,真正的修煉是調整心態、改變策略,並守住自我的掌控感。
僧人心態作者Jay Shetty說過:
「你以為別人看到的你,其實只是你認為別人看到的你。」
請把自己的人設,設定成一個穩穩走到終點,並在過程中不斷修煉的人,別人看到的,就會是那位長跑選手,而非戰敗者。
*想參加實體活動跟我聊聊嗎?
歡迎於accupass搜尋 #俠客斐恩 #盤點你的職場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