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1:《不配得感、被需要的渴望與自責:三封信看見真相》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詐騙之後的自責:林先生的故事

嘉義的林先生寫來一封滿是痛心的信。他在上個月,因為假冒檢警的詐騙,被騙走了兩百多萬積蓄。回想起當時,明明警察與行員都提醒過,他卻選擇相信陌生人的話,最後把錢交給了車手。

「如果當初我誠實告訴員警,錢就不會沒了。」他在信裡不斷責怪自己。買房、結婚的計劃全被打亂,他說自己每天都在後悔裡煎熬。

raw-image


心理師聽完後,語氣沉穩卻溫暖:「你要知道,被騙不是因為你笨,而是因為有人有心設局。」

他提醒林先生,不要在受傷之後,還跟著加害者一起責怪自己。「那就像被打了一拳,回家還要自己補兩拳。」他用這樣的比喻,讓聽眾都忍不住笑出來,但也更懂了——原來我們常常這樣對待自己。

「錢沒了可以再賺,但你這個人、這個能力還在。不要忘了這一點。」心理師堅定地說。


被取代的孤單:沈小姐的故事

另一封來信,來自沈小姐。她的兒子剛交了一位比自己大八歲的女友。過去,兒子總會詢問她的意見、安排家庭日,如今這些都消失了。她覺得自己被取代,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已經不愛她了?

raw-image


心理師靜靜地聽著,然後緩緩開口:「你不是不被愛了,而是孩子正在學習成為一個大人。」

他解釋,父母投入大量心力照顧孩子,當孩子長大開始獨立時,父母心裡會留下巨大的空洞。這就是所謂的「空巢期」。

「你的寂寞很真實,但那不是因為你不重要了。」他建議沈小姐,嘗試把時間與精力,放回自己身上。「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延續,而是他的選擇。那麼,你自己的人生,又想怎麼活呢?」

那一刻,沈小姐沉默了。聽眾也在心裡問自己:如果不再以孩子為中心,我想要怎樣的人生?


一直覺得不配:波波的故事

最後一封信,來自一位叫「波波」的聽眾。她大學畢業後患上憂鬱症,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卻常常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好機會。她曾在一間待遇極佳的公司上班,但因為壓力過大,她恐慌發作,最終選擇辭職。即使老闆想要挽留,她依舊覺得自己撐不下去。

raw-image


之後,她換了幾個工作,卻始終找不到能長久待下去的地方。每一次,她都因為壓力、因為自責,而把自己推向離開。

心理師聽後,眼神裡透著心疼:「你不是不配,而是你對自己太嚴苛了。」

他解釋,波波很容易因為他人對自己的期待而拚命,甚至壓榨自己到極限。結果不只沒有更好,反而失去了最重要的平衡。

「你要記得,工作不是靠燃燒自己到兩百趴才算盡責。真正的能力,是能在八十分時,讓自己長久地撐下去。」

他提醒波波,把喜歡的部分寫下來,學著去爭取,而不是因為「不完美」就放棄。「今天你不會要求我十年前就能講得像現在這麼好,那為什麼要要求自己一開始就做到最好呢?」

他笑了笑,補上一句:「別忘了,給你的貓咪吃豪華罐罐,因為你值得被愛,也值得被善待。」

raw-image

照顧自己,才有力氣走下去

三封來信,三種不同的困境,卻都指向同一個答案:我們常常忘了,最需要我們陪伴的人,就是自己。

「搞懂我自己、了解我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我的責任。」心理師的聲音沉穩而有力。

當我們把力氣放在照顧自己,不再陷入無止境的自責、不再只想從被需要裡找存在感、不再因為不完美就放棄,我們就能真正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

raw-image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1. 「被騙不是因為你笨,而是因為有人有心設局。」
  2. 「不要在受傷後,還跟著加害者一起責怪自己。」
  3. 「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延續,而是他的選擇。」
  4. 「真正的能力,是能在八十分時,讓自己長久地撐下去。」
  5. 「搞懂自己、了解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責任。」
  6. 「錢沒了可以再賺,但賺錢的人,還是你。」
  7. 「空巢期的孤單,不代表你不被愛了。」
  8. 「你不是不配,而是對自己太嚴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36會員
278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04
在職場上,什麼樣的人才不愁沒工作?答案不是學歷、不是年資,而是「價值」。本篇專欄以陳宗賢教授的真實故事為基礎,透過細膩的場景描寫與心理刻畫,帶你看見一個專業經理人在企業界超過五十年的觀察與體悟:當你具備價值,工作會來找你,而不是你去追著工作跑。
Thumbnail
2025/09/04
在職場上,什麼樣的人才不愁沒工作?答案不是學歷、不是年資,而是「價值」。本篇專欄以陳宗賢教授的真實故事為基礎,透過細膩的場景描寫與心理刻畫,帶你看見一個專業經理人在企業界超過五十年的觀察與體悟:當你具備價值,工作會來找你,而不是你去追著工作跑。
Thumbnail
2025/09/04
當你覺得已經用盡全力,卻依然原地踏步,也許問題不是在努力,而是在方向。 孫治華,從顧問到創業導師,帶著數十年的實戰與洞察,看見了事業突圍的隱形路徑。 這是一段從混沌到清明的歷程,教你用策略取代盲目的奮力掙扎。
Thumbnail
2025/09/04
當你覺得已經用盡全力,卻依然原地踏步,也許問題不是在努力,而是在方向。 孫治華,從顧問到創業導師,帶著數十年的實戰與洞察,看見了事業突圍的隱形路徑。 這是一段從混沌到清明的歷程,教你用策略取代盲目的奮力掙扎。
Thumbnail
2025/09/04
在這個企業喊著「招不到人」的時代,她卻用一杯咖啡、一段散步,找到最契合的人才。 林娟相信,招募不是篩選,而是連接——理解人,比填補人更重要。 這是一個關於信任、文化與溫度的故事,也是大缺工時代最稀缺的管理智慧。
Thumbnail
2025/09/04
在這個企業喊著「招不到人」的時代,她卻用一杯咖啡、一段散步,找到最契合的人才。 林娟相信,招募不是篩選,而是連接——理解人,比填補人更重要。 這是一個關於信任、文化與溫度的故事,也是大缺工時代最稀缺的管理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唯有對工作充滿熱情,才能走得長久。但真實的人生卻告訴我們:熱情會消退,興趣會轉移,而動力往往來自更深的地方。本篇專欄以一封年輕聽眾的來信為起點,帶我們走進他失落的心境,並透過故事、心理學與生活經驗,找出一條在無趣與倦怠中仍能前行的道路。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唯有對工作充滿熱情,才能走得長久。但真實的人生卻告訴我們:熱情會消退,興趣會轉移,而動力往往來自更深的地方。本篇專欄以一封年輕聽眾的來信為起點,帶我們走進他失落的心境,並透過故事、心理學與生活經驗,找出一條在無趣與倦怠中仍能前行的道路。
Thumbnail
許多人感到倦怠,並非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努力的方向錯誤。文章列出倦怠的徵兆,例如情緒低落、容易疲倦、逃避工作等,並建議讀者停下來思考自身喜好、嘗試新挑戰、與人交流,從錯誤方向轉個彎,找回職場能量。
Thumbnail
許多人感到倦怠,並非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努力的方向錯誤。文章列出倦怠的徵兆,例如情緒低落、容易疲倦、逃避工作等,並建議讀者停下來思考自身喜好、嘗試新挑戰、與人交流,從錯誤方向轉個彎,找回職場能量。
Thumbnail
職場受委屈,該如何自處?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在公職及私人企業都曾遇到不被尊重、善待的處境,決定離職後,反而活得更健康快樂,也更有能力貢獻社會。文章鼓勵讀者,當環境無法善待自己時,更要學會善待自己,離開不適合的工作環境,是通往幸福的起點。
Thumbnail
職場受委屈,該如何自處?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在公職及私人企業都曾遇到不被尊重、善待的處境,決定離職後,反而活得更健康快樂,也更有能力貢獻社會。文章鼓勵讀者,當環境無法善待自己時,更要學會善待自己,離開不適合的工作環境,是通往幸福的起點。
Thumbnail
離職的念頭,不代表你錯了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 某個深夜,你盯著筆電上不完的報告,忽然冒出一句:「我真的不想再這樣了。」你打開求職網站、研究證照課程,甚至填好了一封辭職信。可到了隔天早上,一想到現實壓力,你又默默把辭呈關上。 離職的念頭,常讓人糾結、焦慮,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太不知足。 但
Thumbnail
離職的念頭,不代表你錯了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 某個深夜,你盯著筆電上不完的報告,忽然冒出一句:「我真的不想再這樣了。」你打開求職網站、研究證照課程,甚至填好了一封辭職信。可到了隔天早上,一想到現實壓力,你又默默把辭呈關上。 離職的念頭,常讓人糾結、焦慮,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太不知足。 但
Thumbnail
當職場的苦已經無法下嚥,工作和生活失去了平衡,如何判斷該離職或留下?
Thumbnail
當職場的苦已經無法下嚥,工作和生活失去了平衡,如何判斷該離職或留下?
Thumbnail
先前曾談過如何在好聚好散的情況下離職,但現實中,離職往往並非如此美好。 當因為忍受不了或期待落差而主動離職時,我們該如何應對與調適? 釐清核心原因 在忍受不了/期待落差的情況下離職,我們多半會帶著憤怒、低落、失望、自責等情緒與反應,
Thumbnail
先前曾談過如何在好聚好散的情況下離職,但現實中,離職往往並非如此美好。 當因為忍受不了或期待落差而主動離職時,我們該如何應對與調適? 釐清核心原因 在忍受不了/期待落差的情況下離職,我們多半會帶著憤怒、低落、失望、自責等情緒與反應,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在工作中感到迷茫,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那麼你並不孤單,有很多人都在掙扎著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或許你已經感受到現在這個工作很難再給你熱情,或是成長的空間越來越小,這時候,放手一搏,轉職是否會是你心中那道光?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在工作中感到迷茫,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那麼你並不孤單,有很多人都在掙扎著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或許你已經感受到現在這個工作很難再給你熱情,或是成長的空間越來越小,這時候,放手一搏,轉職是否會是你心中那道光?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辭職的原因及其背後的心路歷程。作者面對工作上的多重困難,包括身心健康、工作關係和自我價值,最終決定離開不適合的職場。透過自我反省,作者分析了工作本身的優劣勢及未來職涯規劃,並考慮離職的風險與機遇。文章旨在幫助讀者理解辭職決定背後的因素,以及如何從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辭職的原因及其背後的心路歷程。作者面對工作上的多重困難,包括身心健康、工作關係和自我價值,最終決定離開不適合的職場。透過自我反省,作者分析了工作本身的優劣勢及未來職涯規劃,並考慮離職的風險與機遇。文章旨在幫助讀者理解辭職決定背後的因素,以及如何從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