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的迷惘
1973年,年輕的陳宗賢教授剛從研究所畢業。那一年,他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拿著履歷、懷抱熱情,開始尋找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他坦言:「那時候,我和大家一樣,心裡也怕,會不會沒人要?」

價值的開端:正向思維
「一個有價值的人,永遠是正向思維的。」這是他在課堂上最常說的一句話。
在錄音室裡,他推了推眼鏡,語氣堅定而溫和:「正向思維不代表天真,而是選擇在任何情境裡,看見可以作為的地方。」
他從不抱怨、不比較、不計較。相反地,他把壓力視為自己找來的挑戰——因為唯有壓力,才能逼出新的成長空間。
「真正的成功,是從滿足裡再創造不滿足。」他常常提醒學生,進步的原動力,不是來自抱怨,而是來自在感恩中發現新的可能。

從知識到智慧:價值的進階
學歷高、專業強,真的就代表有價值嗎?陳宗賢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書念得高,不代表你能做事,更不代表你會被需要。」
他提出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公式:
- 學識 × 常識 = 知識
- 知識 × 修為 = 智慧
他形容,社會上有許多人,學識與技術都很高,但缺乏常識,於是知識無法轉化為判斷。更有人欠缺修為,於是即便有知識,也無法沉穩面對挑戰。

「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他語氣篤定,並舉例自己團隊中的精英,往往不是學歷最高的,卻是情緒穩定、能冷靜判斷的人。
Accountability:當責的精神
在他看來,價值最關鍵的一環,是「當責」。
他引用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話:「Accountability,不只是負責,而是要交出績效。」
「努力工作不等於有價值,能交出成果,才叫價值。」
他笑著分享自己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如果你有價值,就不用去找工作,人家會來找你。」這不只是豪語,而是他親身經歷的寫照。

價值的展現:企業案例
談到企業,他舉了兩個例子:台積電與鴻海。這兩家公司不怕競爭,因為它們能在市場上提供無可取代的價值。

「代工不是沒有未來,純代工才沒有未來。」他強調,台積電與鴻海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級企業,正因為他們不只代工,而是能優化客戶的設計,提供超乎期待的成果。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個人。當你提供的價值,別人無可取代,自然會有人願意排隊找你。
服務的價值:Just in Time
陳宗賢常用Toyota的「零庫存」原則來比喻價值。他把這個概念轉化為「Just in Time」——即時服務。
「真正有價值的人或企業,不是囤積資源,而是能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及時給到。」
他舉例自己在企業輔導的做法:客戶一旦有問題,他幾乎第一時間回應;國內市場能在四小時供貨,國際市場一天內到貨。這就是服務的價值,也是能被長期信任的原因。

人生的後半場:不為錢,而為被需要
71歲那年,他決定不再接任專業總經理或執行長的職位。但他並沒有退下來,而是繼續教書、當顧問。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還要這麼忙?」他笑著說,「因為被需要的感覺,真的很快樂。」
在他眼中,「被需要」就是「有價值」。而當一個人能持續創造價值,他就不必害怕沒有工作,因為市場與人心,會自然給予位置與尊重。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 「價值決定價格。」
- 「正向思維,不是天真,而是選擇在任何情境裡,看見可以作為的地方。」
- 「努力工作不等於有價值,能交出成果,才叫價值。」
- 「學識 × 常識 = 知識;知識 × 修為 = 智慧。」
- 「真正的成功,是從滿足裡再創造不滿足。」
- 「當你有價值,就不必找工作,工作會來找你。」
- 「代工不是沒有未來,純代工才沒有未來。」
- 「被需要的感覺,就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