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2》:讓我們接住彼此,願我們與善的距離更接近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們與惡的距離1》探討精神病患者去標籤化、加害者家屬的壓力與傳媒的社會責任。「惡」不是單指某個犯罪者或具體罪行,而是一種普遍存在於社會與人心中的複雜現象,以至於集體冷漠、媒體煽動和標籤他人的行為。從而,希望觀眾反思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的距離2》講述一個橫跨20年,涉及六個家庭的故事。各人都經歷不同程度的失望、挫折、掙扎、自責、內疚和後悔。在崩潰的邊緣和絕望中,幸好身邊總有人出現,互相扶持。我認為「接住彼此」是《我們與惡的距離2》的核心主題。

raw-image

事實上,我們接不住所有人,就連一個人都接不住。不過,我想「接不接住」不是劇集的重點,就如劇中的胡冠駿就算有很多人關心,他依然犯下不可補救的過錯。所以,重點是我們有沒有嘗試「接住」對方。當對方身臨看不到的絕望中,我們有沒有盡力去了解和關心對方?當馬亦森陷入無比傷痛之中,幸好有心思慎密的主任,以一種溫柔而不打擾的方式「接住」,才避免馬亦森衝動復仇。隨著故事的發展,想不到兩個小朋友成為馬亦森活著的理由。之後,馬亦森和高政光也成為高政茗的「救生圈」,讓她可以慢慢好起來。如果深入探討的話,「接住」的背後是我們是相信人性善或性惡。

raw-image

佛洛姆(Erich Fromm)所寫的《人心》探討人到底是性本善的「羊」或是性本惡的「狼」?書中論述人性之中的惡,以及人如何在善惡之間作選擇。佛洛姆認為人的惡會以「戀屍癖」(necrophilia)、「自戀」(narcissism)與「亂倫共生」(incestuous symbiosis)三個型態出現。「戀屍癖」是指人沉迷於死亡和過去之物,對物質的崇拜和追求。「自戀」顧名意義指人只愛自己到一種自我膨脹的地步,缺乏對外在世界的興趣。「亂倫共生」指的是人有一種渴望倒退回子宮的欲望,找到回安全感。他們會寄情和依賴於某種意識形態、民族或宗教,藉此尋找慰藉。

raw-image

佛洛姆指出人性本善或本惡是一個流於抽象的問題,因為在籠統地選擇時,大多人都選擇「善」,而不是「惡」。然而,這世上不存在選擇「善」或「惡」兩個選項,只存在具體行動之間的選擇。有些行動是與惡距離更近,有些行動則是邁向善的那一邊。在我們選擇的過程,就是讓自己獲得自由的行為。每一次選擇都是自由。好的選擇能增強自信和人格完整性,也會在往後增強我選擇的能力。反之,每一次選擇懦弱和不負責任,會讓我變得更軟弱,從而為更多的投降鋪路,最終讓自由將一去不返。

劇中胡冠駿一次又一次衝動地行事,沒有聽牛祐荷的建議,沒有體諒父親的努力。他從不認錯,也不會嘗試控制自己情緒,只會把所有過錯和失敗委過於人 。這跟佛洛姆所說的一樣:「大多人的人生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缺乏意志力,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決心,再走到十字路口和必須做出決定時不自知。他們沒有覺察生命向他們拋出問題,沒來得及在還有選項的時候做出選擇。之後在歧路上每多走一步,要他們承認自己走錯路就更困難。」

raw-image

怎樣才能選擇較好而非較壞的選項呢?其決定性因素在於覺察 (Awareness):

覺察那種行動是實現目的和背後的欲望;

覺察自己有多少真正的可能選項;

覺察自己選擇某一選項,而非另一選項的後果;

覺察以外,還需要具備行動的意志,以及承受與激情相反的行動所帶來的痛苦和挫折;

最後,我覺得《我們與惡的距離2》不是談論「惡」,而是討論「善」。劇中的人物大多具有矛盾傾向的普通人,要在善與惡的十字路口作出選擇。在最後一集《烏托邦》中,各人在紛亂的世界中,擇善困執。當一個人墜落的重量太大,一個人可能接不住。那就找多幾個人來幫手,形成一個「接住彼此」的烏托邦吧!

寧願徒勞無功,也不願無動於衷。

願我們與善的距離更接近。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ay Chair的沙龍
1會員
9內容數
Ray Chai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8
人性本善或惡? 作者Rutger Bregman寫了厚厚的《人慈》,回答這個千百年的大問題。簡單來說,他認為我們是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善良⋯⋯
Thumbnail
2022/10/18
人性本善或惡? 作者Rutger Bregman寫了厚厚的《人慈》,回答這個千百年的大問題。簡單來說,他認為我們是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善良⋯⋯
Thumbnail
2022/09/26
「真正的放下,是不介意再度提起。」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 兩次看這本書的原因也是一樣,就是失戀。
Thumbnail
2022/09/26
「真正的放下,是不介意再度提起。」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 兩次看這本書的原因也是一樣,就是失戀。
Thumbnail
2022/09/23
「就算憂鬱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雖然很想一死了之,卻還是會因為肚子餓而想吃辣炒年糕,這就是真實人生。」 人生是苦樂參半的事情,特別對於飽受輕鬱症的作者白洗嬉來說,每一天都過得不容易。作者紀錄了自己與精神科醫生的對話,寫成了這本書,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幫助同樣有輕鬱症的朋友。 我們
Thumbnail
2022/09/23
「就算憂鬱了一整天,也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雖然很想一死了之,卻還是會因為肚子餓而想吃辣炒年糕,這就是真實人生。」 人生是苦樂參半的事情,特別對於飽受輕鬱症的作者白洗嬉來說,每一天都過得不容易。作者紀錄了自己與精神科醫生的對話,寫成了這本書,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幫助同樣有輕鬱症的朋友。 我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關於對家人複雜感情,以及對成就和認可的渴望。
Thumbnail
關於對家人複雜感情,以及對成就和認可的渴望。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外表看似是在探討中年婚姻危機,內在卻是剖析價值及選擇的可能性,藉此探索心靈深處的糾結與失落。如果兩個相似的我們碰在一起的時候,註定會有一個人要消失,那麼我們該犧牲的是哪一個面向?也許,就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了。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外表看似是在探討中年婚姻危機,內在卻是剖析價值及選擇的可能性,藉此探索心靈深處的糾結與失落。如果兩個相似的我們碰在一起的時候,註定會有一個人要消失,那麼我們該犧牲的是哪一個面向?也許,就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了。
Thumbnail
「是答案在前方等待我們,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簡慶芬在與老公何瑞之日復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到疲乏,在社群上關注了12年前老公的前女友Rebecca,將她視為「假想敵」,開啟一連串「意識碰撞」的故事。
Thumbnail
「是答案在前方等待我們,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簡慶芬在與老公何瑞之日復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到疲乏,在社群上關注了12年前老公的前女友Rebecca,將她視為「假想敵」,開啟一連串「意識碰撞」的故事。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面對與家人的衝突,你總是選擇退縮或逃避嗎?你想學習新的應對衝突的方式,卻始終找不到方向嗎?歡迎4/25(四)早上10:00-12:00來聽我們的生命故事喔~看這些年來我們是如何把敘事治療的精神與方法應用在生活中,在面臨與家人的衝突時,如何翻譯對方看似指責的語言,將衝突由大化小,活出更幸福的人生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痛苦。通常,造成痛苦的因素,來自於某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為什麼與某個人不合?為什麼就是「不對盤」?也許只是簡單的磁場不合,也許有宿怨,也許擋了別人的財路,不論什麼原因,這個「怨憎會」的業力總會在某個時間點引爆。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關係是二個人的事,過火就由不得你了。
Thumbnail
關係是二個人的事,過火就由不得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