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診所在開幕時,為了吸引病患上門,會推出「免掛號費」或「開幕優惠」等活動。這看似是行銷手段的一環,但您知道嗎?如果處理不當,這樣的宣傳可能觸犯醫療法,甚至被主管機關認定為「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面臨罰鍰。
法律規範怎麼說?
醫療法第9條明確定義了「醫療廣告」:只要是透過傳播媒體或其他方法,宣傳醫療業務、以達招徠患者為目的的行為,都屬於醫療廣告的範疇。
換句話說,即便只是張海報、一則臉書貼文,只要帶有吸引患者來就醫的意圖,就可能落入醫療廣告規範。
再來,醫療法第61條第1項規定,醫療機構不得使用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的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而依第103條第1項第1款,違反者第61條第1項將面臨新台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鍰。

「免掛號費」為何可能踩線?
早在94年3月17日,當時的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以衛署醫字第0940203047號公告了「禁止之不正當方法」。其中第一項就明白指出:
醫療機構禁止公開宣稱,就醫即贈送各種形式之禮品、折扣、彩券、健康禮券、醫療服務,或於醫療機構慶祝活動贈送免費兌換券等情形。
從字面來看,「免掛號費」其實就是一種「折扣」或「免費提供醫療服務」的方式。如果診所在開幕時以此為宣傳重點,特別是在廣告或公開媒體上宣告,主管機關就可能認定診所使用了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實務上也其他被處罰的案例:
- 診所以「兩人同行一人免費」之優惠方案為宣傳,也被認定為禁止之不正當方法。
- 診所廣告,暗示粉絲只要按「讚」及留言、分享者,即贈送禮物再抽獎品,並載有該診所地址等聯絡資料。
- 宣稱於聖誕節、年末、情人節等慶祝活動贈送免費禮品。
風險在哪裡?
- 行政罰鍰風險
違反規定者,依法可被裁罰5萬元到25萬元,對新開幕的診所來說,不僅是財務上的負擔,更可能影響品牌形象。 - 公信力受損
診所被認定違法招攬病人,容易讓外界質疑其醫療專業是否建立在行銷優惠而非醫療品質上,長期來看,反而不利病人信任。 - 後續監管壓力
一旦有違規紀錄,主管機關可能對診所的後續行為加強監督,增加行政成本。
實務上該怎麼做比較安全?
- 避免明示「免掛號費」作為招攬手段
如果診所真的想在開幕期間減免掛號費,可以選擇不對外公開宣傳,而是在現場或口頭告知,並避免用來吸引新病患的廣告化呈現。 - 改用健康教育或公益活動增加曝光
舉辦免費的健康講座、量血壓、健康檢測等活動,這些屬於衛教性質,不會被視為不正當招攬。 - 強調醫療專業與特色
開幕行銷重點可以放在醫師資歷、專科服務、診療流程便利性等專業亮點,而不是價格優惠。 - 事先諮詢專業法律意見
在行銷活動前,先由律師或熟悉醫療法規的人員檢視宣傳內容,能大幅降低踩線的可能性。
行銷創意要落地,律師讓你合法又安心
對診所負責人來說,開幕行銷固然重要,但在醫療領域,法律對「招攬病人」的規範比其他行業嚴格許多。「免掛號費」這種看似常見普及的優惠,一旦被公開宣傳,就可能觸法。建議所有醫療機構在規劃任何促銷或開幕活動時,務必先了解相關規定,避免一時的廣告創意,換來罰單與信譽受損。
#所以別忘了,有「診所法律問題」,記得找陳建至律師。
👉 更多簡單易懂的法律資訊,請追蹤 商業法律護航|陳建至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