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中時期的你,若看見三個女生在作弄同學,還動手動腳;你會做點什麼嗎?
出社會了,若看見自己的同事不當對待受訪的小朋友;你會怎麼做?
#與別人的生命交會點,常被忽略
生命交會點就發生在,你看見別人、且內心有所觸動之時。
那一刻來得快,去得更快。
你霎時的那一念,以及因此一念所產生的行動會讓雙方互放光芒,照亮彼此。
可若一直忽略內心悸動,到後來會變得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無法擁有由衷的快樂。
電影《被接住的思念》講「叶海」在遇上「生命交會點」時所做的「一些小事」而帶來一連串「善念」的效應。
她國中時就熱愛攝影、相機不離身。有一天看到「梓」正被霸凌。她走向前去,「順勢」就拍了一張照片,笑嘻嘻說:「霸凌的證據照。」接著,很快拉起梓的手就向前跑。這就是她倆作為畢生好友的經典畫面。
後來,叶海採訪一個兒童機構,同行的記者問了孩子不當的問題。她後來便帶著蛋糕來安慰孩子們,並收到他們一起畫的感謝卡,就這樣開始往來。沒想到,這個緣分會在未來療癒到她的父母親。
# I Meet A Guy
日語「相身互い」(アイミタガイ,Aimitagai)是電影《被接住的思念》的日文片名與核心主題;
也與英文 I meet a guy(我遇見一個人)發音類似。
「遇見一個人」的時候,你心中會馬上浮現評語嗎?
有時能馬上判斷出「窮人」;有時是即刻反應「好醜」。
這種內在聲音即「成見」。他一見到誰,就反射性地認定對方如何。
可是,果真如此「而已」嗎?
再細看,或許會發現人家只是一時落難,或他是為了救人而顏面受損。
可若不細看就離開,那會不會錯過要由此降臨的善緣?
若持續餵養累世的成見,它就一直把你覆蓋住,也就蒙蔽你原初的善念了。
所以,每次「遇見一個人」,要警覺到自己的成見,
也要多應用人與人之間這個不變的宇宙法則——「相身互い」(互相幫助)。
#你付出去幫助別人,這不是損失
互相幫助,就像心存善念,有心實踐時才能瞭解有多不容易。
「相」(あい) ,即彼此;
「身」(み) ,即身體或存在;
「互い」(たがい) ,即互相對應。
全句意即「彼此以自身去面向對方」;這是互為鏡像,
即你看見對方的同時,也是透過對方,看見了自己。
小梓的祖母解釋說:
「凡事都是互相的,要懂得為對方著想。」
祖母說話的模樣,表現得恰如其分。那種味道是,世間有些道理不只是字面那樣,是很難說得一清二楚的;可是,你若有心,就一定感悟得到。
#首先,你要「看見」對方,瞭解他的需要後,幫助他才有意義。
#再則,這句話並不是用在要求別人,或討人情。不是說「這次我幫你,以後你要幫我喔」。
這句話是要自己去實踐的。
而且,要有「我幫助你,其實也幫了我自己」這樣的認知,因為是
#互為鏡像,彼此照見。
這樣去助人之後,你就不會有「損失感」。
也可以用這個原則來評估自己能幫到哪裡。
小梓又問:「單方面的付出不會太好心了嗎?」
祖母說:
「沒有人活在世上完全不需要別人幫忙,有時只是沒有發現,善意會回報到自己身上的。」
沒有人是完全獨立的。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孤單,沒人愛,那應該是你忘了曾受過很多人的恩惠。
也可能是你的「覺」還不夠打開。
只要是人,一定都受過別人幫助。真的,靜下來回想,你一定能想起。
#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善念,就像一條條長流細水般默默地流動,一段一段傳遞著而來到你身邊。
所以,不如你意時,先別發脾氣,要先靜下心來去「感覺」善念的存在。
或許,你就會很願意先對別人說聲:「謝謝您。」然後再表達自己委屈之處。
例如小梓。她在叶海離世後,常覺心煩意亂,也愈來愈覺得男友「澄人」不太可靠,還常帶衰。
然而,認識Aimitagai這句話後,她改變觀點,不僅提振了精神,也才驚覺澄人其實蠻可靠的。
差點錯過真愛!
遇見一個人,看見了他,他即是你的鏡像;某種程度上,他就是你。
因此,人與人之間,彼此的命運是相連的。
#只有好人的世界很假?
叶海爸爸說:
「以前總覺得只有好人的小說很假,但是我現在想相信有那樣的世界。這也是要謝謝叶海。」
他的工作需要大量閱讀,結果卻是覺得「只有好人的世界很假」。但他失去女兒後所遇見的人事物所傳遞出來的善念,讓他一再感受到美好與希望。於是,他開始相信這個由善念啟動的循環真實存在,而且,是真的有人這樣在生活的。
譬如說,澄人。他講話與舉止都透著傻氣,也不會看時機;可是,他很想娶梓為妻,也有真誠、溫柔與努力。梓卻因失去摯友,連帶地不是很想嫁給他。
澄人的「命運交會點」發生在他下班的電車中。平常他就有注意到一個大叔。這一天他發現大叔睡得很熟,可是快到站了,怎麼辦?
我們也遇過類似的情境,就是你很想幫忙,卻又覺得好像幫不上忙⋯⋯這時,很多人會想說「算了吧」。
可是,澄人沒放棄,他不斷在心中祈禱「大叔,快醒來!」
那一聲聲發自內心的無聲吶喊終於化為一本從天而降的書,正巧打在大叔頭上,
於是趕在電車關門前,他醒了,趕忙衝出車外。
很奇妙的一幕是,他走沒幾步後回過頭來,走到澄人所在的車窗前,向他舉手致意!
他睡著了,可是,他也全都有感知到。他瞬間明白有一個陌生人有在意他,有關心他,最終還用一種不直接介入的方式讓他及時下車。
而能及時下車這件事對他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他將因此能見上女兒叶海的最後一面,並因為她的一句建言:「對媽媽好一點。」而真的改變了自己的老年運。
#圓滿
我們常說的「圓滿」,通常是外在的、美好的結局。
這部電影卻額外讓我們看見另一種圓滿;那就是
#每一個角色都經歷了一場情感的釋放,與心境的蛻變,得到更深的釋懷、頓悟與平靜。
梓的圓滿是不再依賴叶海,而且能看見還有更多的人都祝願她幸福。
澄人的圓滿是接受梓的拒絕,溫柔守護,持續瞭解。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傳遞善念。
叶海爸媽的圓滿是願意主動連接上這一條善念的天線,不只療癒了喪女的傷痛,並找到未來的新希望。
琴師的圓滿是接受梓與照護者的鼓勵,年紀再大也能走出創傷,創造幸福。
所以,人生的圓滿,並非事事如意,而是你終於愈來愈有能力,能看見你身邊原來有這麼多的善念。
遠的就不說了,你能看見你伴侶的善念嗎?
伴侶之間也是互為鏡像,因為親近而生的嫌隙該如何避免,那是另一回事。
至少,你要在生活中,辨認出那一個一直願意幫助你的身影,常常對他表達肯定與感謝。
在他毛病畢露的脆弱時刻,不是撿到槍就攻擊他,
而是記得 I Meet A Guy,也幫他一把。
那麼,這就是在修行了。
後記:
這篇文章是信慧的回家作業。
#章成禪師 於 2025.08.05 「樸素禪修」高雄班線上課說,這一堂課講的是「藥師如來的佛法」、「藥師經的真義」。
除了課堂內容,另外指定這齣2024年出品的電影《被接住的幸福》(另譯「互幫互助」)為回家作業。
禪師提點:這部電影有一個能量。它寫出了一種圓滿。故事之所以好,不管從哪一個角色,你都會看到相同的圓滿。看到這個圓滿,你就知道為什麼稱為「互幫互助」。這是冥冥當中的現象,宇宙間真正法則的縮小版。
「內心的負面敏感神經」就這樣自動蒸發掉了。
圖:京都.露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