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生命故事,看似坎坷,卻能讓你感覺——他走過的不是一條絕路,而是一條開滿野花的山徑。楊士毅,就是這樣的人。

不被看好的人生,如何從「自卑」走向「閃閃發光」?
作者楊士毅從小寄人籬下,生活在理髮廳的閣樓裡。他曾是個畏縮、害怕又自卑的孩子,長期生活在恐懼與不被肯定的環境中。然而,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從小就開始練習一個大多數人長大後才學會的能力——「自我提問」(也是一種自我招魂儀式),書中有生動的故事,會讓你邊看邊笑,邊心疼邊哭。他透過攝影和寫作,慢慢回看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他發現,在按下快門、落筆寫日記的瞬間,其實都藏著一個「決定」——決定停下、決定感受、決定記錄。這些累積,讓他最終找到自己的熱愛與獨特,也因此擺脫了自卑。
不要白白受苦,把人生當成「生命健身房」
書中最讓我備受鼓舞的觀點,是「不要白白受苦」。面對沉重的家庭負擔與不公平感,楊士毅沒有選擇怨天尤人,而是告訴自己:「我們不要跟別人的人生做比較,不公平也要讓自己過得好。」他將痛苦的來源,從無法改變的環境,轉向自己能控制的「心態」。
他把艱難的生活當成一座「生命健身房」,把每個外在的辛苦都當作內在的「重量訓練」。在恐懼中學習穩定心情,在孤單中學習陪伴自己,在挫敗中學習鼓勵自己。當他的「負重能力」越來越強,那些曾經讓他掉眼淚的困難,也變得不再那麼沉重。這讓他脫離了怨恨與憤怒,帶著一身從苦難中淬鍊出來的「好武藝」,繼續向前。人生,真的沒有白走的路。
當你真心渴望,光,必然在來的路上
你相信「心想事成」嗎?楊士毅用一個爆笑又無法反駁的觀點,讓我對它有了新的理解。他說,因為自己悲觀,總是想著「沒希望」,最後真的什麼都沒發生。這讓他驚覺,這不也是一種心想事成嗎?既然心想什麼就會實現什麼,我們為何不專注去想「好」的事?
他更用一個科學小常識告訴我們:太陽的光,從發射到抵達地球,需要八分二十秒。這麼強大的能量與速度,都需要時間,我們又在急什麼呢?我們該擔心的,不是現在看不見光,而是我們有沒有持續渴望、持續努力。因為只要我們有,光,必然在來的路上。
《沒有門檻的幸福》並不是要我們去自討苦吃,而是鼓勵我們,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我們永遠都有「自己」,永遠可以選擇相信、選擇行動。每一個你現在正在經歷的困難,都可能是一段精彩故事的開端。
願這篇文章能陪伴正在奮鬥的你,給予你力量。別忘了,只要你努力實踐,你所渴望的光,也正在向你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