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某本書的時候,被它的文字吸引了。它的節奏、它的呼吸,甚至角色的情感,都像水一樣滲進我的腦子裡。
我寫作時才發現,自己的句子竟然不自覺地跟著它走,有些地方像是自己,但更多時候,好像在模仿別人的聲音。
我停下敲鍵盤的手指,看著螢幕上的字句,心裡有點茫然。這不是我嗎?還是我只是一個容器,把別人的靈魂照映出來?過了一會兒,我告訴自己:沒關係。這種影響或許並不是壞事,只是提醒我,我正在吸收世界,也在整理自己。
也許我需要一點空白,給自己呼吸的空間。
所以我擱置了那本書好幾天。在敲新作品的時候,泡了杯茶,翻開自己以前寫的段落,以及審視一下設定。讓熟悉的語感慢慢回來,那是只有我才有的節奏、只有我才會停留的呼吸,只有我才發得出來的聲音,而不是別人的影子。
創作本來就是這樣吧——被世界觸碰,被其他人的文字震動,再把這些感覺化成自己的形狀。每一次停頓,每一次回頭看,都是在提醒自己:風格可以被影響,但我的聲音,永遠屬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