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手與回頭之間,找到能陪你走遠的東西。
他邊走邊丟,又邊撿。
不是丟什麼鑰匙或手機,而是丟人、丟事、丟一些曾經重要的情感。有時他頭也不回地轉身,好像徹底告別了什麼;可下一刻,他又會在原路停下,彎腰,輕輕地把剛才丟掉的東西撿起來。
丟得乾脆,撿得小心
我看著他,想過要提醒:「這樣不累嗎?」
但後來我明白,這並不是猶豫或意志不堅,而是一種很人性的過渡狀態。
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候——理智說該放下了,可心還是牽著一條線。丟,是因為覺得太重了,背著走不動;撿,是因為怕自己空著手走太久,會冷、會怕、會孤單。
有些東西明明知道太重了,可放下的瞬間,心裡卻空得像風灌進來。那種空白讓人害怕,於是又回去把它抱緊,好像這樣就能重新有安全感。
有些東西,我們丟過一次才知道,它其實不適合再放回心裡;有些人,我們撿回來一趟,才真正明白,是該放手的時候了。
丟與撿之間的答案
這個過程,沒有對錯。它只是你和自己磨合的方式。
我只能陪他走著,看他反覆,像潮水一樣退又漲。他每一次彎腰撿起東西時,眼神都有些複雜——既是想留,又是想確認自己真的還需要它。
我沒有催他,也不想替他做選擇。因為我知道,丟與撿之間,藏著他和自己的對話。那是一種練習:練習辨別什麼是必需,什麼只是習慣。
也許有一天,他會走到一個地方,不再需要低頭找什麼。他的手會是空的,但眼睛亮著。因為他知道,真正重要的東西,不會丟,也不需要撿。
過渡期的倔強與柔軟
人生像一條很長的路,你會不停經過十字路口,也會遇見不計其數的岔道。在確定方向之前,誰不會多抓幾樣東西護在懷裡?你以為那是矛盾,其實那是你在學著分辨——什麼能帶到最後,什麼該留在原地。
所以,如果你正邊走、邊丟、邊撿,別急著責怪自己。那是你正在整理人生的聲音,一種屬於過渡期的,帶點倔強、帶點柔軟的旋律。
等你走到某個時刻,你會突然發現,手上只剩下一兩樣東西,但它們不再沉重,也足夠陪你走很遠很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