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孤立主義 2.0?—「雙普會」後的國際秩序變動與台灣的戰略抉擇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文/島國觀察室

一、導言:雙普會的背景與核心訊號

raw-image

  2025 年 8 月 15 日,美國前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舉行「雙普會」。儀式高調:紅地毯迎接、美軍戰機編隊飛越、兩人同乘禮車。會談僅約 2.5 小時,最後沒有宣布任何停火協議或具體文本。川普聲稱「談判有進展」、普丁則說「達成理解」,但雙方都沒有公布細節。

  這場會議更像是一場外交秀,傳遞的關鍵訊號是:美國正在從二戰後的「秩序建構者」,轉向一種「孤立主義 2.0」──以單邊談判、交易式承諾,取代多邊協商與長期制度建構。

二、美國新孤立主義的跡象

raw-image

(一)繞過多邊機制:川普選擇與普丁雙邊會晤,將烏克蘭與歐盟排除在外,挑戰了二戰後多邊合作的傳統。

(二)承諾再定價:安全承諾轉為「可交易化」,美國要求盟友提高軍費與分攤成本,將過去穩定的安全保證轉為短期可逆的談判籌碼。

(三)經濟民族主義抬頭:推出「互惠關稅」政策,以高關稅作為談判工具,連盟友如歐盟、日韓、台灣都被納入不同檔次的關稅清單。

(四)外交行為儀式化:重視鏡頭與表演感,但缺乏具體成果;「大場面、少內容」成為鮮明特色。

(五)敵手去孤立化:普丁即使沒有換得停火,也透過「高規格」會晤打破孤立,傳遞「必須跟我談」的訊號。

三、「雙普會」對國際局勢的可能影響

raw-image

(一)烏克蘭與歐盟國家

  1. 歐洲立場:歐盟領袖與北約明確表示「沒有烏克蘭,沒有和平協議」,批評美俄雙邊會談繞過當事人。
  2. 烏克蘭立場:澤連斯基公開排除以領土換取和平,要求任何談判都必須有烏方在場,否則不可接受。
  3. 趨勢:跨大西洋合作裂痕浮現,歐洲更傾向推動「戰略自主」,加強自身防務整合。

(二)印太地區國家

raw-image
  1. 軍事合作方面:
    • 日本與菲律賓的 RAA(相互准入協定) 將於 9 月 11 日生效,允許雙邊部隊更快速部署與聯合演訓。
    • 菲律賓的 EDCA 擴充基地為美軍提供台海南部與南海的戰略支點。
    • AUKUS(美英澳)則在美國內部面臨分攤壓力,但依舊是印太安全架構的重要一環。
  2. 經濟壓力:美國的關稅新政不僅針對中國,也對日韓、台灣、歐洲施壓,迫使東亞盟友加快「在美投資」與供應鏈多點化。
  3. 趨勢:印太正在形成「小多邊網絡」,藉此減少對美國單邊承諾的依賴。

(三)「邪惡鐵三角」:中、俄、伊朗

raw-image
  1. 俄羅斯:利用會晤取得外交舞台與時間,維持戰場韌性。
  2. 中國:保持「鼓勵對話」的中立口徑,在全球南方塑造「調解者」形象,同時深化中俄合作。
  3. 伊朗:持續輸送無人機與軍工物資至俄羅斯,深化能源合作,並利用代理人維持對中東的威懾力。
  4. 趨勢:三方的合作愈發制度化,對西方形成長期壓力。

(四)中東可能局勢

raw-image
  1. 紅海與亞丁灣航運:攻擊頻率下降,但「低頻高風險」事件仍存在,保險與繞航成本居高不下。
  2. 代理人網絡:伊朗扶植的武裝組織,行動雖暫緩,但仍具威脅,一旦美國注意力轉移,局勢可能再度升溫。
  3. 以色列納坦雅胡政府,在「以絕後患」的企圖下,可能成為不可控的戰爭機器,對巴勒斯坦地區形成嚴重人道問題。

(五)川普政府的外交與經濟政策

  1. 關稅政策:推行「互惠關稅」,建立 10% 基線,並對鋼鋁、半導體等核心產業設定高關稅門檻。
  2. 外交政策:以「單邊會談」取代「多邊協商」,營造領袖直接解決問題的形象。
  3. 趨勢:短期內能展現「強硬」與「效率」,但長期削弱美國作為秩序建構者與規則制定者的角色,為中俄爭取更多國際話語權。

四、未來可能的國際互動趨勢

raw-image

(一)歐洲:推動戰略自主,加快建立區域防務整合,減少對美國依賴。

(二)印太:小多邊合作(RAA、EDCA、AUKUS)將更緊密,台海與南海的戰略聯動加深。

(三)中俄合作升級:俄羅斯獲外交舞台,中國獲取調解者形象,雙方將在能源、軍工、國際敘事上更深度協作。

(四)中東:紅海風險與伊朗代理人活動可能隨著美國注意力轉移再度升溫。

(五)美國角色轉變:從「國際秩序主導者」轉為「選擇性介入者」,逐漸失去跨大西洋與印太的話語權。

五、台灣的戰略抉擇

(一)自主防衛 —「量能+質能+韌性」

raw-image
  1. 擴充後備戰力:建立「常備–後備–民防」三層整合架構,借鏡以色列與芬蘭模式,形成「戰時即戰力」。
  2. 精準與非對稱戰力:強化岸置飛彈、遠程火箭、機動防空與無人機蜂群,並強調分散化部署。
  3. 自主軍備生產:加強飛彈量產與部署、無人機(劍翔、騰雲)國產化,確保戰時供應鏈。
  4. 資通電戰防護:加強資安指揮中心、備援電網,避免中國「先網攻、後開戰」癱瘓台灣。

(二)多層次區域合作 —「低調、務實、多元」

raw-image
  1. 軍事交流:深化與日、菲、澳、歐盟的軍事互動,低調派遣軍事觀察團參與盟國演習。
  2. 經濟合作:推動半導體、能源、數位科技合作,強化與東南亞的經貿連結。
  3. 外交互動:持續議會外交、智庫交流,提升國際社會對台灣安全的認知。
  4. 安全技術合作:與日澳歐盟展開「資安防衛」與「基礎設施安全」的合作。

(三)軍工技術合作互惠 —「低調、務實、去敏感化」

raw-image
  1. 近期可行領域:
    • 無人機、反無人機、防空雷達等去敏感化技術。
    • 軍民兩用的資通訊與網電戰技術。
  2. 中期深化模式:
    • 零組件互補(台灣提供晶片、光學,日本提供感測器,澳洲提供稀土)。
    • 建立「防務創新基金」,與日、澳、歐盟投資 AI、無人系統、資安研發。
  3. 長期戰略目標:
    • 建立「三明治模式」:上層與美國維持核心軍售,中層與日澳歐盟推軍民兩用合作,底層與東南亞構建產業鏈互補。
    • 發展「隱形互惠」:以科研、產業合作名義實現軍工互補,避免政治衝擊。

六、結語

  「雙普會」沒有帶來烏克蘭停火,卻凸顯美國正在轉向「孤立主義 2.0」:單邊談判、交易思維、承諾可逆,與二戰後美國所推動的多邊秩序背道而馳。這將使歐洲加快防務自主,印太加強小多邊合作,中俄伊進一步深化協作,而美國逐漸失去作為國際秩序主導者的地位。

  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警鐘:必須更加自主防衛,並透過軍工技術互惠、區域合作與多層次外交,來強化生存空間與戰略韌性。唯有如此,才能在潛在軍事衝突與國際秩序碎片化的浪潮中,維持主動性。


參考資料

  • AP:《No deal to end Russia’s war in Ukraine after Trump rolls out red carpet for Putin》;《Takeaways from the Trump-Putin meeting》【turn0news31】【turn0news33】
  • Reuters:《Trump-Putin summit yields no deal on ending war in Ukraine》;《Zelenskiy ruled out handing Moscow any territory》【turn0search0】【turn1search16】
  • Washington Post:《Summit ends early, no ceasefire, no questions answered》【turn0news48】
  • ABC News:《NATO SecGen Rutte: This summit is about testing Putin》【turn8search0】
  • 新華社、中國日報:《中國外交部回應雙普會,支持對話與停火》【turn5search10】【turn5search6】
  • The Guardian、Foreign Policy:《Summit was more show than substance》;《Trump’s Putin Gambit Failed—but Maybe It Was Still Worth Trying》【turn1search12】
  • 日本外務省、菲律賓外交部:日菲 RAA 將於 2025/9/11 生效【turn3search0】【turn3search8】
  • Axios、AP:AUKUS 分攤審查與國會壓力【turn3search17】【turn3search36】
  • Crisis24、Washington Institute:紅海與伊朗代理人局勢【turn4search5】【turn4search6】【turn4search11】
  • Reuters:美國關稅政策、台灣經濟調整【turn2search8】【turn2search11】【turn2news23】【turn2news2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7會員
83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08/15
美國期中選戰的煙硝味逐漸瀰漫,台灣再一次被推上大國交易的檯面。一方面,華府在安全議題上持續強調對台灣的承諾,凸顯印太戰略的地緣重要性;另一方面,卻在經貿政策上祭出暫定 20% 關稅,將部分台灣出口商品納入國安化的貿易框架中。這種「安全承諾」與「經濟施壓」並行的局面,對台灣來說是考驗。
Thumbnail
2025/08/15
美國期中選戰的煙硝味逐漸瀰漫,台灣再一次被推上大國交易的檯面。一方面,華府在安全議題上持續強調對台灣的承諾,凸顯印太戰略的地緣重要性;另一方面,卻在經貿政策上祭出暫定 20% 關稅,將部分台灣出口商品納入國安化的貿易框架中。這種「安全承諾」與「經濟施壓」並行的局面,對台灣來說是考驗。
Thumbnail
2025/08/13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 Roger Wicker 將於本月率團訪台,傳達跨黨派國會對台安全承諾的堅定立場。此次訪問不僅具象徵意義,更關乎軍事合作實質進展,包括協訓重點、漢光演習觀察與延宕交付軍備的解決方案。未來將大幅提升國軍防空、反艦、火力與情報戰力,強化台灣在區域安全格局中的穩定地位。
Thumbnail
2025/08/13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 Roger Wicker 將於本月率團訪台,傳達跨黨派國會對台安全承諾的堅定立場。此次訪問不僅具象徵意義,更關乎軍事合作實質進展,包括協訓重點、漢光演習觀察與延宕交付軍備的解決方案。未來將大幅提升國軍防空、反艦、火力與情報戰力,強化台灣在區域安全格局中的穩定地位。
Thumbnail
2025/08/10
台灣為何長期偏向外交談判,而忽略軍事建設?這是一場由地理恐懼、社會心理、體制缺陷與兵源危機交織的結構性困局。
Thumbnail
2025/08/10
台灣為何長期偏向外交談判,而忽略軍事建設?這是一場由地理恐懼、社會心理、體制缺陷與兵源危機交織的結構性困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事) 美國川普:台灣要美軍保護,就要付保護費 以下,都只是我個人的見解想法 總之,我看到這個新聞,真的只有唯一想法: 幹!為什麼不早說啦! 要是美國政府那邊,高層有人早點這樣明說,事情真的就會簡單許多了!!!!!! 至少,咱們台灣這邊,就不必一直在:美
Thumbnail
時事) 美國川普:台灣要美軍保護,就要付保護費 以下,都只是我個人的見解想法 總之,我看到這個新聞,真的只有唯一想法: 幹!為什麼不早說啦! 要是美國政府那邊,高層有人早點這樣明說,事情真的就會簡單許多了!!!!!! 至少,咱們台灣這邊,就不必一直在:美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本文是詳細介紹兩位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刊物《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所發表文章的政策建議。重點是提醒台灣和美國的決策者,不要把重點只放在中共可能在2027年前後發動武力犯台,可能性更高的是中共以各種”灰色戰爭”的手段逐步蠶食台灣對自身空海域和對外經濟連結的控制以掌握台灣
Thumbnail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Thumbnail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4/0223 慕尼黑安全會議向來以抽象又不乏洞見的大會主題著稱。當今世界包括美國,幾乎是人人恐懼、人人不滿。三大不滿集團包括:跨大西洋夥伴、專制集團、全球南方。報告認為要求最多相對收益的是「專制集團」,美國認為自己過去主導做餅,現在卻能分得的越來越小...
Thumbnail
2024/0223 慕尼黑安全會議向來以抽象又不乏洞見的大會主題著稱。當今世界包括美國,幾乎是人人恐懼、人人不滿。三大不滿集團包括:跨大西洋夥伴、專制集團、全球南方。報告認為要求最多相對收益的是「專制集團」,美國認為自己過去主導做餅,現在卻能分得的越來越小...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