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美國波士頓的兒子寄來一批兒孫們的生活相片,選出兩張分享。照片裡,兩個孩子在客廳裡專注地練習足球,另一張則是兩兄弟圍坐逗弄小妹,彼此陪伴。這些看似尋常的片刻,卻令我心中湧起深切的喜悅。童年的笑聲與奔跑,是家庭延續最真實的印記,也是一種無言的安慰。 兒子 Yen-jie Lee 出生成長於台灣,台大物理所畢業後,赴美深造粒子物理學,曾榮獲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PECASE),經十多年努力,如今已是 MIT 物理系終身教授。這份成就,不僅屬於他個人,更是台灣精神的一種體現:在異鄉扎根,以專業立足國際,卻始終不忘本土的根源。身為父親,我深以為榮。 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孫兒們能在成長中學習中文、台灣閩南語與英語。他們在美國小學教育體系中健康成長,卻依舊與祖先的文化血脈緊緊相連。語言是溝通的工具,更是身分的記號與文化的橋樑。我期待他們能夠自在行走於東西文化之間,既承繼華人傳統,也以開放的心胸擁抱世界。 我期望孫兒們在未來,能成為華人子弟中的榜樣,而非麻煩的製造者。他們若能懷抱仁心與智慧,勇於承擔,樂於分享,那麼個人的成長將不僅為家庭帶來光彩,更能為人類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作出貢獻。 真正的榮耀,不在於頭銜與成就的堆疊,而在於能否將這些轉化為祝福,成為眾人的益處。願這一代的年輕人,能以自身的努力與善行,為世界增添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