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不懂那顆星球的校規 EP5》這集提到主角白鳥健治(磯村勇斗 飾演)的童年。
白鳥律師從小就能聽到、感覺到各種聲音,例如:風的顏色、聲音的氣味、與動植物對話...等等,媽媽始終溫柔接納他的特別。但在媽媽因病去世後,爸爸無法忍受,經常斥責他:「適可而止,拜託你,表現普通點。」
小學時,白鳥的特殊性,遭受同學的霸凌。而導師則輕描淡寫的將這件事輕輕帶過,讓霸凌惡化,直到某一天,他試圖用「法律」捍衛自己,那之後他開始蒐證、寫訴狀,到律師事務所對同學、導師與學校提告。
然而,這件事反被大人們視為荒唐的舉動,通告學校,引起了大騷動。身為高中教師的爸爸,知道自己兒子要對學校提告,除了對他的行為大失所望外,也覺得此事很丟臉,無法再與兒子繼續生活下去。
看到這段劇情時,讓我深深思考著:如果孩子不符合「常態」,我們的社會真的有能力接住他嗎?
1. 接納 vs. 期待
在白鳥的童年,媽媽代表「理解」,爸爸代表「排斥」。
白鳥能「聽見聲音的顏色」這種感受世界的方式,讓我聯想到「高敏感特質」、「神經多樣性」...等等的孩子。
有這些特質的孩子,他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或許因為感受力太強而容易焦慮不安,但社會往往缺乏理解,反而先貼上「奇怪」的標籤。
許多家庭其實都曾經歷過這種拉扯:父母知道孩子有那麼一點與眾不同,卻因害怕眼光與壓力,選擇強迫孩子「正常化」。
然而,壓抑並不會消除差異,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孤立與被否定,甚至可能成為孩子最大的傷害。
朋友的真實經歷:
還是孩子的他,從小就是左撇子,但父母、老一輩的家長堅決要他改成右撇子。
不斷的跟他說:「用左手跟別人不一樣,很奇怪!」「大家都是用右手,你這樣學習會有障礙。」
只要他下意識用左手,就會被打。在這樣的環境成長下,他也漸漸否定自己,甚至害怕自己跟別人有不一樣,凡事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活,去觀察其他人的言行舉止,並且去模仿,最後漸漸的失去自我。
直到有一天,偶然看到其他班級也有人用左手時,他去找對方聊天成為朋友,赫然發現父母曾經灌輸他的觀念,在那個人身上根本沒有發生,從那之後,他在學校都會偷偷用左手,然而家人的奇怪觀念已無法改邪歸正,所以在父母面前,還是用右手,最後他反成為左右皆能開弓的人,也漸漸的不再那麼自卑的否定自己。
故事結局是好的,朋友很幸運的遇到了另外一個帶他做自己的人,但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這麼幸運呢?
究竟父母的「期待」是出自孩子的幸福,還是社會的眼光?
2. 法律的力量與限制
導師對霸凌「輕描淡寫」的態度,促使白鳥試著用法律來對抗不公,他蒐證、寫訴狀,甚至到律師事務所尋求幫助。看到這段情節時,覺得很諷刺:法律明明存在,但對於一個小孩而言卻遙不可及。這點出法律雖是保護的工具,但若執行者缺乏同理或責任感,制度就可能變成冷漠的外殼
。
現實中也常見類似情況:因為麻煩、因為擔心形象,選擇忽視問題的人,是存在的。
有時候不禁會想,學校到底是培養孩子發展的地方,還是維護表面秩序的機構?
第五集讓我們看見白鳥成為律師背後的原因,是一個孩子在孤立中,拼命尋找「被理解」的出口。
這集依然用很溫柔的方式講述著沉重也真實的現實議題,我想我們的社會其實並不缺「規則」,缺的是「理解與接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