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1-2 (民國78年至82年)
摘要:
幼兒園時期經常生病,索性不讀了,在家自學
父母說從前的我只要去幼稚園,就一定會生病回來,然後就開始請假,當時公立幼兒園並不普遍,所以,父母覺得繳錢去讀書,然後又生病請假,這樣根本就是在浪費錢,索性就不讀了,在家自學,在我的印象中,我所學的東西幾乎都是父親在教我,還記得那時候練習寫名字、背九九乘法表、注音都是(別訝異,我在幼兒園的時期我就在被九九乘法表了,因為當時被的很痛苦,所以特別有印象!)
而當我就讀國小一年級的時候,也順利的接軌國小課程,順帶一提,我求學階段直至研究所,我沒有進過補習班,都是靠自己讀,成績也都是不錯的,只因父親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讀書靠自己,不是靠別人!
省思與體悟
由於我沒有讀過幼兒園,所以從小就習慣孤獨,沒有與其他孩子社交的機會以致於我不太喜歡去跟人做社交,雖然會想要跟同學玩遊戲,也很會講話,但是不擅長做溝通,不喜歡去爭取什麼,例如:遊樂器材被別人搶走,我也就自己去找其他東西玩,不會想要爭取回來,也不喜歡跟人家有爭吵,甚至是打架,遇到被欺負就是默默的被欺負,現在的我是經過多次的轉變、改變個性,都是遇到太多的惡事後,機累到一定程度後,才下定決心要做改變,然後就開始改變個性與行事做法。
因此,各位有緣看到我的書的朋友,如果你已經是父母了,希望你們記得,教育這件事真的沒有這麼簡單,父母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及未來,你可能會覺得有那麼嚴重嗎? 我可以很肯定的跟你說,是的,因為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你也有可能會說,這樣當父母的壓力很大阿,我也只能告訴你,這就是身為父母該負的責任,所以古人常在奉勸後來,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所作所為,父母要先負最大的責任,由其在現今生活壓力大、經濟壓力更大,網路普及的時代,父母的教育責任會比古人難上幾百倍,但俗話說,生了就是要養、就是要教。
不然我反而是希望夫妻、情人們真的要想清楚,是否要生孩子這件事,因為性愛的享受是一時的,但孩子的生養卻是一生的,就算再怎樣少也要18年,千萬不要小看教育這件事,也不是把教育丟給學校老師就好,老師是知識的傳遞者,父母才是真正身教言教的榜樣,教育影響的層面可大可小,小至家庭,大則影響到社會,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