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員工,哪有什麼個人品牌?」
這是我在某場一對一諮詢裡聽到的一句話。
說這句話的,
不是剛畢業、職涯剛起步的社會新鮮人,
而是一位在公司默默耕耘 6-7 年的小主管。
老闆交辦的事都做得還算不錯,
和團隊也相處得蠻融洽的,
但總覺得自己像是顆小螺絲釘,
或是所謂的社畜,工作推得動、事情也完成了不少,
可是...自己的「身價」感覺好像沒什麼成長。
她說公司裡有某位同事,
在會議上經常三言兩語就能主導方向、介紹方案也容易被客戶記住,
有感而發地說:「我覺得自己沒有比他差,可是他好像很容易被注意到、被表揚,去年還得到不少獎金的樣子。」
她忍不住問:「這是不是天生的?」
我跟他分享,天生的特質、口條會有不同沒錯,
但更重要的是
→ 你是否有意識地去經營自己?讓人想到什麼就想起你?
我請她回想幾次會議裡她的發言方式,
她可以鉅細靡遺地交代工作過程,
工作報告的內容也相當豐富,
但她自己也說:「我說完以後,好像沒什麼人接話…」
然後我們一起做了一件事——
我請她挑一次自己覺得提案順利的經驗,
根據目標對象(target audience, TA)和目標成果(outcomes),
重新設計她的開場、收尾,以及報告的整體結構,
讓她的工作成果和專業價值可以在一分鐘內就被聽見。
同時,我們也針對她在工作群組、會議簡報中,
常不自覺出現的用詞、語氣、風格進行調整和重點練習。
她很驚訝,
原來只是一點點方向和細節的調整,
就讓她的溝通「開始有了記憶點」。
主管會在會議上說:「上次 XX 提到的那個重點……」
客戶也開始回應她:「欸你上次講的那個例子我跟我老闆說了,他很有感覺,想討論一下合作機會。」
大約三、四個月後,
她成功拿到了專案 leader 的角色,
也被大主管找去討論新單位的架構安排。
她說:「我以前以為個人品牌是網紅經營社群或 YouTuber 拍影片之類的,原來在職場裡能被看見、被記住,就是一種品牌。」
其實我們不一定要很會賣弄自己,
也不是每個人都要變成在舞台上滔滔不絕的人。
但你需要讓別人知道:→ 你是誰?你擅長什麼?你能為團隊或客戶帶來什麼?
在職場中,有效的個人品牌建立,不是靠「說很多」,而是靠「表達得準」。
準備對的內容、用對的方式,在對的時機傳遞給對的人。
當你能做到這三件事:
- 準備時:先看懂場合和 TA,懂得調整策略
- 表達時:有邏輯、好理解,也有關鍵記憶點
- 結束時:懂得總結和延伸,讓你的貢獻被看見
你就會開始發現,自己的存在感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所以如果你問我,在日常職場裡,要怎麼開始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我會說——不是做更多,而是做對。
✅ 先釐清你希望別人怎麼記得你
✅ 再設計你在溝通裡的精彩時刻
✅ 然後持續微調改善,不用很急,但要讓自己走在看得見的方向上
這也是我這幾年輔導職場學員、培訓講者、或陪伴專業工作者打造內容時,
很常用的一個原則 → 一次專注一件事情,專注力放在哪,成果就會在哪。
📩 如果你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也有專業和經驗,
但總是覺得在職場裡「可有可無」、不容易被看見、好的機會輪不到自己,
那問題很可能不在能力,
而在於是否有意識地經營「被記住」的方式。
我專門幫助像你這樣的專業人士,
分析你的現況、找到關鍵差距,
協助你設計屬於自己的表達策略和職場品牌,
讓你不需要喊很大聲,
也能被主管、客戶、合作夥伴第一時間想起。
預留 30 分鐘時間,
我們聊聊你的現況和目標,
看看怎麼用三個月的時間,
幫你建立清楚的職場定位和影響力。
你會發現,
當你開始被記住,
機會和資源就會開始找上門。
預約你的策略會議 → https://drsoonlin.com/1on1/
Dr. Soo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