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問問 AI, 道家如何看待儒家的經世濟民, 佛家的慈悲?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道家看待儒家和佛家的方式,可以用「批判與超越」來總結。


對儒家「經世濟民」的看法

道家認為,儒家透過道德與制度來治理社會是「有為」之舉,這種人為干預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儒家所提倡的「仁義」,在道家看來是「大道」被拋棄後的修補措施,甚至是一種偽善。

道家主張的解決之道是「無為而治」。他們認為,最好的治理方式是順應自然,減少干預,讓人民回歸淳樸,社會便能自然安定。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濟世」。


對佛家「慈悲」的看法

道家欣賞佛家對眾生的關懷,但質疑其背後的理念。道家認為,佛家的「慈悲」是一種有分別心的愛,不像道家所說的「天地不仁」那樣,對萬物一視同仁、不帶情感。

同時,道家也認為佛家追求涅槃解脫,可能有「逃避現實」之嫌。道家更強調在塵世中逍遙,透過「道法自然」來實現「無我」的境界。他們相信,當個體順應自然,其存在本身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這是一種超越了主動施予的「自然而然的善」。

總結來說,道家不否定儒家和佛家的初衷,但認為他們的做法是治標不治本。道家的智慧在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需要人們放下執著、回歸自然之道,這才是最終極的「經世」與「慈悲」。

不懂? 還是...就是觀念不同?
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iOS 也和 Android 格格不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rris Yen的沙龍
85會員
93內容數
沒事就好...
Morris Y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8
我這位朋友的思想深受老莊影響,這解釋了為何他對許多世俗事務淡然處之,但當他連投票權都放棄時,我開始思考:這與現代社會對『公民』的定義是否有所衝突? 老莊思想與「不投票」的關聯 是不是很符合老莊哲學中「無為而治」和「不爭」的精神 ? 對人為制度的質疑:老莊哲學對人為的、帶有偏見和強制性的制度持懷
2025/08/18
我這位朋友的思想深受老莊影響,這解釋了為何他對許多世俗事務淡然處之,但當他連投票權都放棄時,我開始思考:這與現代社會對『公民』的定義是否有所衝突? 老莊思想與「不投票」的關聯 是不是很符合老莊哲學中「無為而治」和「不爭」的精神 ? 對人為制度的質疑:老莊哲學對人為的、帶有偏見和強制性的制度持懷
2025/08/17
愛不到的最美! 遺憾,也許是生命中的一種獎賞。來自格友的文字! 讓我深思 ~~~ 如果, 如果, 愛不到的最美 - 成了在心中獎賞的遺憾... 在幾十年後, 遺憾得到了相遇...重逢...復燃... 最美還是最美嗎? 遺憾會成為圓滿?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
2025/08/17
愛不到的最美! 遺憾,也許是生命中的一種獎賞。來自格友的文字! 讓我深思 ~~~ 如果, 如果, 愛不到的最美 - 成了在心中獎賞的遺憾... 在幾十年後, 遺憾得到了相遇...重逢...復燃... 最美還是最美嗎? 遺憾會成為圓滿?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
2025/08/16
加繆哲學與阿Q精神勝利法之間,最容易被混淆,就是本質的差異。 從客觀結果來看,兩者都是「永恆循環無止境的上坡下坡」。但加繆的哲學並不在意這個「結果」,他所關注的是人如何活在這個結果裡。 這就是「主體性」的差異。 西西弗斯的「主體性」:對命運的掌控 西西弗斯知道他的勞動是無意義的,但他並沒有逃
2025/08/16
加繆哲學與阿Q精神勝利法之間,最容易被混淆,就是本質的差異。 從客觀結果來看,兩者都是「永恆循環無止境的上坡下坡」。但加繆的哲學並不在意這個「結果」,他所關注的是人如何活在這個結果裡。 這就是「主體性」的差異。 西西弗斯的「主體性」:對命運的掌控 西西弗斯知道他的勞動是無意義的,但他並沒有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學佛修行得力不僅自己人生會改變,周遭的人也會跟著改變,所以我們應該珍惜佛法的因緣。觀音山「中元普度」結合「盂蘭盆法會」,農曆的七月開始。今年有「供千僧」的活動,「供僧功德」時間有限只能列舉經典一二,跟大家分享:唐代的道宣律師,所謂「律師」專修專弘戒律的法師就是律師。道宣律師持戒很嚴謹
Thumbnail
學佛修行得力不僅自己人生會改變,周遭的人也會跟著改變,所以我們應該珍惜佛法的因緣。觀音山「中元普度」結合「盂蘭盆法會」,農曆的七月開始。今年有「供千僧」的活動,「供僧功德」時間有限只能列舉經典一二,跟大家分享:唐代的道宣律師,所謂「律師」專修專弘戒律的法師就是律師。道宣律師持戒很嚴謹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有很趣的兩段話:「正人用邪法,邪法即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成邪」仔細推敲,個中道理還真是不一樣,也許我們無法從字面上去推測,但是認真思惟起來,頗有個中含意。佛法的用意是什麼?學佛就是要將佛法用在生活上,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不然真的入佛不成反變魔,走入魔道了。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漸漸成魔了,雖然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若是不幸依止一位無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是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自己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合理、這不合理。」猶如目盲之人在評論畫作的用色是否得當一樣。
Thumbnail
大家應該截長補短,你會說法那你去說,你會誦經那你去誦經,那你會什麼?會去做菜、煮素食、勸人家吃素,那你去做大廚、幫廚等;或你愛做放生慈善功德、愛印佛經等,大家分工合作,讓法輪運轉起來,攝度有緣。
Thumbnail
大家應該截長補短,你會說法那你去說,你會誦經那你去誦經,那你會什麼?會去做菜、煮素食、勸人家吃素,那你去做大廚、幫廚等;或你愛做放生慈善功德、愛印佛經等,大家分工合作,讓法輪運轉起來,攝度有緣。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