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財務矩陣」(亦稱「任務金錢矩陣」或「Matrix Map」)
預算是一種策略性視覺化工具,旨在幫助組織,特別是非營利組織,在考量其「雙重底線」(即使命影響力與財務可行性)下,對計畫進行全面評估並做出策略決策。它將任務(使命)與財務數據結合在一個易於閱讀的圖表中,以促進內部與外部利害關係人之間關於計畫策略方向的透明對話。
矩陣架構與策略意涵
這個矩陣是一個二乘二的網格,將組織的活動或業務線依據「任務一致性」(使命影響力)和「利潤率」(盈利能力)分為四個象限,每個象限都帶有不同的策略建議。

明確贏家(明星):

位於右上象限,代表「高任務一致性、高財務貢獻」的計畫。這些是組織應「投入時間、精力與財力來發展」並「在可能的情況下使其成長」的優先發展方向。
高影響力、高獲利能力:明星(右上角)領導者必須投入時間、精力和財力來發展他們,而不是將注意力從明星身上轉移到問題領域。當我們選擇發展領域時,首要(而非唯一)的選擇必須是那些影響力最大、財務上可行的項目和活動。
與任務相關的計畫(紅心):

位於左上象限,代表「高任務一致性、低財務貢獻」的活動。這些活動雖直接有助於達成使命,但往往虧損並需要組織非限制資金的補貼。策略重點是「保留這些計畫,但要控制其成本」,例如降低服務水準或限制服務人數,並設定補貼上限。
影響力大但獲利能力低:紅心(左上角)。非營利組織充滿了直接幫助我們完成使命但卻虧損的活動。它們可能不適合賺取收入,或者太有爭議或太新而無法獲得資助。此類項目需要該組織無限制資金的補貼。我們將這些活動稱為「心」。Hearts 的戰略要務是保留這些,但要控制他們的成本。控製成本可能意味著降低服務水準或限制服務人數。每個項目都需要對其從組織獲得的無限制補貼金額設定一個限額。誘惑可能只是為了籌集更多資金,但要克制這種衝動。
財務貢獻高,任務一致性低(搖錢樹):

位於右下象限,代表「低任務一致性、高財務貢獻」的活動。這些活動通常影響較小,但其盈餘可用於補貼「紅心」活動。策略應著重於「保留、培育並增加其影響力」,利用其提高組織的使命意識和教育受眾。
低影響、高獲利:搖錢樹(右下角)。與“心”相對的是我們的“搖錢樹”,這些活動的影響較小,產生的盈餘通常用於補貼“心”。它們通常包括我們的籌款方式。
搖錢樹的戰略要點是保留它、培育它並…增加它的影響力。我們常常忽略搖錢樹,期望它們年復一年地持續產生收入。但是,就像真正的樹一樣,金錢樹需要精心照料才能保持新鮮、健康和生長。
財務貢獻低,任務一致性低(停止標誌):

位於左下象限,代表不僅虧損而且影響很小的活動。這些活動消耗過多資源,最終建議是「關閉或轉讓給其他組織」。
低影響力、低獲利能力:停止標誌(左下角)。大多數組織都有一些活動不僅虧損,而且影響很小。這些活動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因為我們需要反覆進行這些活動,試圖改善行銷或尋找資金來源。常見的例子是參加人數不多的研討會、陳舊的籌款活動、未使用的資源庫和過時的「寵物項目」。
這些「停止標誌」的戰略要務是將其關閉或贈送給其他組織。並不是說這些活動毫無用處,但它們可能耗費了我們過多的資源。
分析過程:
進行矩陣分析需要一系列結構化的準備與執行步驟:
一、準備階段:
1.明確目標與問題:首先需明確使命目標與財務目標,並確定分析欲回答的問題。例如,大道中心案例中,執行長希望了解影響餐飲工作坊獲利能力的因素。
2.評估數據可用性與實用性:確認是否有足夠的計畫數據,並評估此分析是否能有效促進討論。大道中心執行長認為其擁有必要資料且分析有助討論。
3.建立計畫架構:將組織的計畫與行政、發展、設施、IT 等支援性能力分開,以清晰界定各業務線。
4.任務評估(使命面):透過向員工、董事會、合作夥伴、顧問和計畫參與者發放問卷,評估每個計畫與核心任務的關聯性、實施情況、影響範圍、獨特性及對捐款者的重要性。問卷問題涵蓋多個標準,並使用加權平均數計算每個計畫的「使命影響分數」。
5.財務分析(金錢部分):從年度預算或預測開始,識別並分配每個計畫的直接收入和支出,並單獨檢查管理、財產使用、籌款和 IT 等支援性費用。目標是確定每個計畫的盈餘/赤字數字和預算規模。
二、整合與視覺化:
1.將任務影響分數和財務盈餘/赤字數據結合起來,繪製在四象限圖表中。
2.任務一致性(影響力)置於橫軸,利潤率(盈利能力)置於縱軸。
3.圖中每個圓圈代表一個計畫或業務線,其「大小」則代表該計畫的「預算規模」。
三、觀察與行動:
1.繪製完成後,觀察計畫在圖中的分布,識別哪些計畫任務一致性高、哪些產生盈餘或赤字。
2.這將激發對改進領域的深入討論,例如考慮如何改善高任務一致性計畫的經濟效益,或質疑不符合任務且產生赤字的計畫的可行性。
關鍵收穫與結論
使命-財務矩陣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工具,幫助組織:
1.促進透明對話與理解:透過視覺化呈現計畫指標,使關於計畫的對話更容易被廣泛受眾接受,並為所有利害關係人提供共同的判斷基礎。
2.整合雙重底線評估:分析計畫在任務一致性和經濟效益兩方面的表現,這對於非營利組織的「雙重底線」至關重要。
3.指導策略性優先排序與決策:幫助組織根據任務一致性和財務貢獻對活動進行優先排序,並決定計畫應「成長、縮減或淘汰」。它也鼓勵組織專注於核心任務活動,並考慮與潛在合作夥伴合作。
4.引導組織邁向永續未來:透過基於矩陣分析結果做出策略決策,組織能夠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出最符合其使命和財務健康的選擇,從而實現長期永續性。
案例討論
根據「2023年度影響力報告書」的內容,對社團法人台灣基督教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以下簡稱「好牧人協會」)及其相關計畫進行廣泛且深入的分析。
使命-財務矩陣(Matrix Map)總覽
好牧人協會及其主要計畫的深入分析
好牧人協會的宗旨是「以基督教信仰為根本,從事兒少、婦女、老⼈、身⼼障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之全⼈關顧,致⼒整合政府及社會各界資源,助⼈活出新⽣命,落實在地服務為宗」。在其架構下,好牧人協會推動了多項主要計畫,報告書中詳細說明了「糧膳坊惜食廚房」、「銀心園老人日托」以及「愛蔓延社會企業」。
以下將針對好牧人協會本身及其主要計畫,運用使命-財務矩陣進行分析:
1. 好牧人協會(整體組織)
任務一致性評估:
極高任務一致性:好牧人協會的宗旨明確聚焦於弱勢族群的全人關顧與在地服務,這與社會福利服務的使命高度一致。作為非營利組織,其存在本身就是為了達成社會使命。
財務貢獻評估:
低財務貢獻(虧損):根據「2023年度盈餘及稅額計算表(好牧人)」,好牧人協會的本期綜合損益總額為負數(-2,800,996元)。這表明作為一個整體,好牧人協會目前處於虧損狀態。
在矩陣中的定位: 「紅心」(Hearts)象限
好牧人協會的核心業務是提供社會服務,這些服務本身往往不以營利為目的,甚至需要補貼。其整體虧損的財務狀況,以及高度的社會服務使命,使其歸屬於「高任務一致性、低財務貢獻」的「紅心」象限。
2. 糧膳坊惜食廚房
任務一致性評估:
極高任務一致性:糧膳坊的核心使命是「解決食物浪費與食物銀行」的問題,透過愛心商家供應與分配固定物資的管道,並將「過剩的廢棄食材」轉化為膳食,提供給弱勢族群。這直接解決了社會資源浪費和食物不均的問題,並為弱勢提供餐飲服務,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力。它還提供就業機會,幫助弱勢族群。
財務貢獻評估:
低財務貢獻(虧損):根據報告,糧膳坊的營業收入為5,277,537元,而營業成本為7,287,031元。這意味著糧膳坊在2023年度呈現約200萬元的虧損。其運作模式,如收集過剩食材、低價提供膳食、支持弱勢就業等,本質上即非以營利為首要目標。
在矩陣中的定位: 「紅心」(Hearts)象限
糧膳坊的活動高度契合好牧人協會的社會使命,但其營運成本高於收入,屬於典型的「高任務一致性、低財務貢獻」活動。報告指出其「影響404位志工及其家庭」和「服務範圍超過30個社區」等,顯示其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策略建議:
保留並持續發展核心服務:糧膳坊是好牧人協會重要的使命執行者,應堅定保留。
嚴格控制成本:持續優化食材收集、處理及配送流程,降低營運成本。
多元募資與合作:積極爭取政府補助、企業贊助,並拓展捐贈管道,以補貼其營運虧損,但需設定補貼上限。同時,報告也強調了其「社會影響」和「減少碳排放」的潛力,這些都是吸引外部資源的優勢。
3. 銀心園老人日托
任務一致性評估:
極高任務一致性:銀心園的使命是「提供預防照護服務,創造終身學習環境」,關照長者身心靈健康,提升生活品質,並推廣健康老齡化概念。這對於台灣高齡化社會面臨的挑戰具有極高的社會意義和任務一致性。
財務貢獻評估:
極低財務貢獻(嚴重虧損):根據報告,銀心園的營業收入為85,748元,而營業成本為2,472,482元。這表明銀心園在2023年度產生了超過230萬元的嚴重虧損。雖然有服務收費標準(如日托服務5,000元/月),但顯然無法覆蓋成本。
在矩陣中的定位: 「紅心」(Hearts)象限
銀心園提供的長者照護服務屬於典型的公共福利事業,具有極高的社會需求與任務一致性,但其營運模式導致巨大的財務虧損。報告顯示其「帶出55位長者走入社區,參與社會活動」和「協助273個家庭」等,證明其巨大的社會價值。
策略建議:
保留核心服務並優化效率:儘管虧損嚴重,但銀心園的服務對於社會福祉至關重要,應予以保留。
開源節流並控制成本:考慮如何提升服務效率,例如擴大志工參與(銀心園有317位志工投入,其中55位參與課程活動),或探索更多元的長照資助管道。
設定嚴格的補貼上限:鑑於其高額虧損,好牧人協會需要為銀心園設定明確的補貼上限,避免其無限消耗組織的非限制資金。
4. 愛蔓延社會企業
任務一致性:高。愛蔓延社會企業的宗旨是「從促進社會關懷、解決社會問題為營業本旨,應用商業運作完成以下社會公益目的」。其目標包括協助經驗學習、促進國際交流、收集剩食、關懷弱勢、照顧長者、協助創業等。這表明其核心職能與好牧人協會的使命高度契合。
財務貢獻:高。該企業旨在透過「應用商業之運作,增進社會公益事務,公司盈餘之半數,用於社會公益」來實現利潤。報告也明確指出其目標是「達成社會影響力及獲利」。根據「2023年度損益及稅額計算表」,愛蔓延社會企業的本期綜合損益總額為1,885,081元。這表明它在2023年度實現了盈利。。
在矩陣中的定位: 「明確贏家」(明星)象限,愛蔓延社會企業是典型的「高任務一致性、高財務貢獻」,定位為一個以商業模式創造社會影響並產生利潤的實體,完全符合「明確贏家」的定義,是好牧人協會應「投入時間、精力與財力來發展」並「在可能的情況下使其成長」的優先方向。
策略建議:
保留、培育並增加其影響力:愛蔓延是好牧人協會實現財務永續性的關鍵。應持續發展其商業模式,探索新的營利機會,並提升其作為社會企業的品牌影響力。
有效運用盈餘:將愛蔓延產生的盈餘,策略性地用於補貼糧膳坊和銀心園等「紅心」活動,實現組織的「雙重底線」目標。同時,也要確保其商業運作與社會使命之間取得平衡,避免過度偏離核心使命。
總結與好牧人協會的整體策略涵義
好牧人協會在使命-財務矩陣中展現出一個相對平衡的業務組合:
重要的「明星」活動(愛蔓延社會企業):這提供了協會財務上的永續性,其盈利能力支持了核心的「紅心」活動。協會應持續培育愛蔓延,使其成長並產生更多盈餘,以反哺社會服務。
核心的「紅心」活動(糧膳坊、銀心園):這些是協會使命的直接體現,它們可能虧損,但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和價值。協會需要接受這些虧損,並為其設定合理的補貼上限,同時努力提升這些服務的營運效率和資源整合能力。
這種組合使得好牧人協會在實現其深遠社會使命的同時,也能確保自身的財務韌性,避免「僅僅為了籌集更多資⾦」而偏離使命,同時減少對單一資金來源(如政府補助)的依賴。報告書本身作為一種溝通工具,也「促進透明對話與理解」,有助於向所有利害關係人清晰展示其使命和財務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