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已成為工作生活中的高效工具。但為什麼同樣的AI工具,別人問出來的答案好像比較精準、專業,而自己卻總是感覺答非所問?
關鍵在於如何問問題,也就是下Prompt提示詞的技巧,許多大廠如Open AI, Google等也都提出Prompt Engineering 工具來協助LLM產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本文將說明Prompt提示詞技巧
一、什麼是Prompt(提示詞)?
在 生成式 AI 應用中,Prompt 就是指使用者輸入的"問題"、"指令",通常簡稱為"提示"Amazon:Prompt 提示是請求生成式 AI 執行特定任務的自然語言文字
二、Prompt(提示詞)技巧
1.定義角色
告訴 AI 你的角色或希望 AI 扮演的專業身分,並說明受眾(Target Audience;TA)是誰
2.背景資訊
告訴AI 需要知道的背景資訊,歷史緣由,前因後果
3.作業目標明確
希望 AI 完成的具體作業
4.指定輸出的範例、結構或格式
提供範例可以是檔案表單、參考網址、條列格式、指定語氣、指定語言等
5.限制條件
限定字數、風格、範圍、避免某些元素
上述五個技巧,綜合呈現舉例如下:
【1.我的角色】我是XX公司的國際業務
【1.受眾TA】我想寫封商業信給客戶XXXX公司,採購窗口Eric
【2.背景資訊】之前臨時急單出貨至美國客戶後,發現產品不良急需重新發貨
【3.作業目標明確】因預約船班因素會影響到原本答應的交期,信件內容告知交期延後原因,並要提出協調交期往後延1週
【4.指定輸出的結構或格式+5.限制條件】請用英語,字數不要超過300字,以專業、簡潔、禮貌的語氣幫我撰寫,禁止幽默的口氣,並參考之前我寫給Eric的信件如下
6. 使用思維鏈 (Chain-of-Thought)
思維鏈(Chain of Thought, CoT)思考方式,強調在解決問題時,逐步展開每個思考與推理步驟,讓過程結構清楚,並將複雜問題拆解為一系列小步驟,最終導出結論,這種方法很像人類處理複雜任務時「逐步推理」的習慣
例如,解數學題:「計算 24 除以 4 乘以 2?」,思維鏈步驟如下:
(1)先計算 24 除以 4,得到 6
(2)再計算 6 乘以 2,得到 12,所以答案是 12
例如,評估購買一台50吋新電視
我想要購買一台50吋新電視,請推薦我4款電視,過程中請依以下因素,一步步評估:
(1)不考慮XX(國家)品牌
(2)LCD(液晶電視)/ LED(發光二極體電視)/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QLED(量子點顯示技術),這幾種電視的差異與優劣
(3)LCD / LED / OLED /QLED,這幾種電視的售價區間,是否還有其他的費用?例如安裝費、搬運費等
(4)當商品需要維修時的維修方式,保固期限,與市面上大家回饋大約可以使用的年限,使用年限希望是越長愈好
(5)請評估電視功能,例如是否有YouTube, Netflix等類似的頻道,或是APPLE、手機裝置聯網功能
(6) 最後列出這4款電視以上比較摘要之外,同時查詢在線上購物網站上的價格比較
上述這些過程強調將每個推理與步驟完整展開,仔細描述每一個思考環節
7.使用任務拆解(Task Decomposition)
任務拆解(Task Decomposition)指的是把複雜任務分解成較小、可獨立處理的子任務(subtasks),讓整體問題更易於管理、優化與執行
例如,請協助我規劃一場公司的小型活動,任務拆解如下:
(1)找活動場地
(2)訂餐飲
(3)傳邀請函給同事
(4)準備當天活動流程
(5)確認音響設備
這種方式直接將一個複雜事件「拆分」為多個子任務,讓AI規劃的時候都考量到每個任務予以規劃
8. 跳脫問題法
愛因斯坦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卻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當我們在處理重複發生的問題時,總是專注在問題中,容易不自覺做著重複的事情去解決同樣的問題,但效果通常不佳
在下Prompt也容易會有這個現象,所以可以請 AI 先重新審視評估問題之外,思考還有哪些其他的關鍵面向需要考量
例如,處理產品客訴問題
我需要處理客戶抱怨XXXXX,請先針對這個問題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前,有哪些關鍵面向需要考量?
9. 邊走邊問,層層下問法
有時候,我們對想了解的事情毫無概念與知識,可能一開始只有一個關鍵字,所以根本無法架構式的下Prompt,這時候可以邊走邊問,層層往下問
(1)先問關鍵字是什麼
例如,什麼是AI 代理人(AI Agent)?
(2)依據回覆內容,查找其他關鍵字、其他方向,或是利用LLM使用的參考資料(網站),查找內容
(3)多層往下問之後,可以下Prompt摘要已查詢的內容
三、Prompt(提示詞)使用情境
1. 對該領域知識毫無概念時
技巧9. 邊走邊問,層層下問法
2. 當問題不複雜,產出的內容有明確格式時
技巧1.定義角色+2.背景資訊+3.作業目標明確+4.指定輸出的範例、結構或格式+5.限制條件
3. 當問題較複雜,涉及多步評估、推理或計算時
技巧1.定義角色+2.背景資訊+3.作業目標明確+4.指定輸出的範例、結構或格式+5.限制條件
& 技巧6. 使用思維鏈 (Chain-of-Thought) or 7.使用任務拆解(Task Decomposition)
4. 當問題重複出現
技巧8. 跳脫問題法
四、Prompt(提示詞)範例資料庫
下面有一些Prompt(提示詞)範例資料庫參考資料,可以依照實際需求自己查找使用,把幾個自己常用的Prompt存下使用
1.Notion Marketplace,AI 提示範本
https://www.notion.com/zh-tw/templates/category/ai-prompts
2. ExplainThis,GPT指令大全
https://www.explainthis.io/zh-hant/chatgpt
3.ChatGPT Shortcut(中國網站),ChatGPT SC
https://prompt-shortcut.writeathon.cn/
4.AI峰哥,人資 ChatGPT 提示詞 Prompt
https://content.peaker.com.tw/human-resources-chatgpt-prompt-ultimate-database/
5.tenten,2025年行銷人必備的100個AI神隊友指令大全
https://tenten.co/learning/2025-prompts-for-marketing/
6.臺灣海洋大學圖書暨資訊處,AI 繪圖 Prompt 指引
https://li.ntou.edu.tw/p/404-1029-106441.php?Lang=zh-tw
7.其實可以問LLM,自建資料庫
例如,我是一位在 [XX公司] 工作的 [XX(工作職稱)],請你給我 X 個 [XX(工作職稱)領域XXXXXX(做什麼事)] 常用的提示詞讓我參考
延伸閱讀:
1. AI胡說八道的背後:大語言模型(LLM)幻覺率排行與你必知的防範方法
2.一次看懂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特色與應用
3.人工智慧AI學習資源指南:免費/付費/線上/線下課程推薦
4.AI證照攻略:ISO/IEC 42001、iPAS AI應用規劃師、Azure AI Fundamentals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