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事業,甚至與家人的相處、與同事或夥伴的互動中,我始終提醒自己,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無論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客戶,還是我們所經歷的每一個過程,感恩的心態都至關重要。
我閱讀過非常多的書籍,從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成長、培養閱讀習慣至今,保守估計已經閱讀超過七百本書。在這七百本書的閱讀歷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一個關鍵——感恩的力量。感恩你此刻所擁有的一切。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書《駭客思維》,書中提到,所謂的簡單,就是感恩你所擁有的一切,並且不對缺乏感到絕望或失去能量。我發現,那些在事業或人生領域表現優秀的人,幾乎都是非常感恩的人。就像我曾經看過加拿大飛人 Vince Carter 的名人堂演講,那份真摯的感恩令人動容。同樣地,NBA 熱火隊的 Dwyane Wade 在他的演講中,也充滿了感恩的能量,那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極具感染力的力量。
我的思維是:沒有是正常的,有是多的。一切多出來的部分,都要感恩。有人會質疑,過度感恩小事會不會缺乏追求更大事業或目標的動力?我認為,願景依然要有,而且要努力去實現。不論是財富、事業,或任何目標,我們都應同時懷抱感恩之心。
首先,我特別感恩家人與伴侶。家人願意將我們生下來、養育長大,這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世界上確實有人被父母拋棄。伴侶更是一種特別的緣分,因為這世界上比我們優秀的人太多,但對方願意與我們相愛、組成家庭,這都值得深深感恩。
除此之外,我也感恩曾經花費大量金錢去學習各種課程,包含財商、投資、銷售、行銷、理財、個人成長、演講等。這些課程讓我收穫不只是知識,還鍛鍊了「辨別細微的能力」。
我記得看過一場 TED 演講,講者引用了一句名人語錄,觀眾立刻覺得那句話很重要。然而,如果那句話的來源並不是名人,而是普通人,觀眾的感受可能就完全不同。這種因名氣而產生的盲從心理提醒我,我們需要具備辨別是非、判斷價值的能力。
辨別能力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透過歷練、學習與反思累積出來的。當我們擁有這種能力時,就不會因為對方是名人或成功人士,就盲目相信對方的觀點。即使是企業家、藝人或各領域的佼佼者,他們的想法也不一定全然正確。我認為,在這個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光是能辨別真偽與價值,就是一種保護自己不被誤導的重要能力。
另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是我總能將學到的知識落地執行。例如,當我聽到 Russell Brunson 說「全世界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建立網路研討會,並且銷售你的商品與服務,每週一次持續一年。」時,我便行動起來,舉辦了 46 場網路研討會,並在過程中建立了兩份專屬演講稿。這讓我體會到,不必花昂貴學費才能收穫成果,關鍵在於執行力。
同樣地,當 Gary Vaynerchuk 提到「為什你應該開始經營Podcast?」以及紀錄而非創作的思維,我便開始錄製,累積了三百多集內容。這段經驗讓我看到紀錄的重要性與價值。
還有一次,我聽到 Seth Godin 說「全世界最能改變你人生的一本書,就是你自己寫的書」,於是我動筆寫下了《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並完成十萬字的初稿,正在與出版社接洽。這些都是因為我願意落地執行而獲得的無價經驗。
我也嘗試過將策略應用在不同平台,例如 Threads。我先寫了 110 篇短內容,之後轉向部落格,計畫完成 100 篇文章,其中 40 篇免費、60 篇付費。這是我在 Document vs Create 策略下的實驗與累積。
行動不僅限於事業,我也將它運用在生活習慣上。知道運動的重要性後,我開始每週跑步 3 至 4 次,每次 10 至 20 分鐘,並加上伏地挺身訓練,逐漸讓運動成為習慣。這正呼應了 James Clear《原子習慣》中的觀念:從微小行動開始,持續累積。
在這些嘗試與行動中,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經驗,甚至能將它們發展成課程或專案,推廣給更多人。核心關鍵在於——思維的轉變與持續的執行力。
我深信,一切的發生都有其目的,而結果必有助於我們。感恩所擁有的一切,並不斷設定目標、擬定計畫、採取行動,這就是創造屬於自己故事與人生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