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這個領域,其實有許多值得分享的點與素材。因為我曾經做過不同行業的工作,不論是業務、十年的軍旅歷練,還是餐飲等不同領域的經驗,這些歷程都幫助我建立了更廣闊的視野與角度去看待事情。
當我們談到 業務、創業或自媒體,它們都可能帶來影響力,甚至有機會變現。但我認為職場仍是一個很好的舞台,特別是在財務還不夠穩定、尚未達到財務自由的階段。此時若貿然選擇創業,往往伴隨著相對應的風險。
創業的過程考驗非常多面向:心智、數字敏感度、人際互動、溝通、行銷、銷售、事業發展等。更重要的是,創業初期可能暫時看不到成果或收入,我們是否具備足夠的應變能力,將是關鍵。
因此,如果你擁有充足的緊急備用金,就能降低風險。無論是 FIRE 族或其他理財模式,其核心思維其實相似:先達到 債務自由,再建立 備用金,進而將剩餘資金投入投資。這些投資通常是股票、ETF 等有價證券,透過 複利滾存 或 股息收入 (Dividend),逐步建立被動收入。當被動收入大於開銷時,我們便進入了相對自由的狀態。
然而,若資金與備用金尚未穩定,貿然全職投入創業,風險便相對提高。尤其當創業項目需要 all in 的時候,更是需要謹慎評估。
不離職創業的六個思考面向
因此,如果能在「不離職」的情況下,利用下班後或休假時間發展第二事業,風險就能降低許多。那麼,選擇這樣的事業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六個面向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