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沒有那麼遠,代謝失衡就在日常裡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研究帶來希望,但提醒我們更多

中研院最近公布「癌症登月計畫」的最新成果。研究團隊找到了肺腺癌的關鍵機轉,也鑑定出多環芳香烴、亞硝胺等環境因子會在基因裡留下突變痕跡。這些名字聽起來陌生,但背後的意思很直接:空氣污染、交通廢氣、廚房油煙、焚香、加工肉品,甚至烤焦的肉,都是日常生活裡會遇到的致癌物。

研究還發現,有些雖然被診斷為早期的肺腺癌患者,分子特徵卻和晚期相似,復發風險特別高。未來,透過分子檢測與精準治療,就能更早挑出高風險群,加強追蹤與治療。這對醫療體系和患者都是突破。

生活痕跡,最後會反映在身體上

作為一個經歷過癌症的人,我在替這個進展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會想,如果時間能倒轉,我希望自己能在病變發生前,就更早開始專注於健康。因為當確診發生時,身體早已承受了太多年的累積。

我常常想起自己生活中的習慣。家裡是開放式廚房,我經常在緊閉門窗的情況下煮飯,油煙久久不散。平常也會點線香,覺得那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事後才明白,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其實和飲食中的油糖、長期壓力、睡眠不足一樣,會在身體裡留下痕跡。

科學家用「基因突變痕跡」來描述,而我寧可把它理解為「生活痕跡」。我們的細胞,會忠實記錄每天的習慣。當日復一日的行為累積到一定程度,疾病就會在某一刻浮現出來。

孩子的健康,提醒我們問題更早就開始

這幾天,在家長群組裡又看到有小朋友確診糖尿病。疫情後,學童肥胖率回到十幾年前的高檔,即使這兩年稍微下降,如今仍然是每四個孩子裡就有一個過重或肥胖。

這個數字對我來說特別刺眼。十二年前,我在工作時曾參與過一個兒童健康計畫,當時的數字和今天幾乎一樣。十多年過去,醫療進步了,社會意識也提高了,但孩子們的代謝健康,依舊沒有真正改善。這說明問題不是突然出現,而是從小就在一點一滴累積。

癌症、糖尿病、肥胖:同一條線上的問題

把這些現象放在一起看,就會發現癌症、糖尿病、肥胖,其實都在同一條線上。它們的共通點是「代謝失衡」。研究也指出,慢性發炎、肥胖與胰島素阻抗,都可能增加癌症風險。這並不是說代謝症候群就等於癌症,而是提醒我們:當代謝長期失衡時,細胞承受的壓力與損傷會更高,疾病就更容易浮現。

孩子們的肥胖,成年人長年的壓力與睡眠欠債,餐桌上的飲食選擇,這些生活細節在細胞裡留下了記錄。當我們以為「只是胖一點」或「只是累一點」時,身體可能早已在改變基因藍圖,直到某一天以疾病的方式顯現。

改善身體代謝,比登月更近的選擇

科學家在登月,醫學不斷往前走。但癌症,從來沒有那麼遙遠。它不只是科研突破的題目,而是此刻就與我們生活綁在一起的現實。

我不是專家,也不是要替醫學下結論,而是分享一個曾經走過病程的人,回望後才明白的事:大環境或許難以改變,但至少我們能選擇日常。少一點油煙,多一點運動;少一些壓力,多一些睡眠。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調整,或許才是我們能真正防癌的第一步。如果醫學突破是一場登月,那麼我們的日常選擇,就是能不能啟程的發射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誠實的公關人
27會員
53內容數
內容創作者|市場觀察者|品牌思維實踐者 我寫市場趨勢、職場洞察、內容行銷, 有時拆解產業現象,有時只是記錄身邊的真實故事。 寫作不是答案,而是一種提問方式。
誠實的公關人的其他內容
2025/08/20
「棉花糖理論」曾經是成功學的經典,象徵著延遲享樂與未來回報。但當我重讀時,卻發現這套邏輯放在今天,似乎已經過時。因為在不確定的時代,努力並不保證回報,忍耐也未必能換來成果。那麼,延遲享樂還有意義嗎?
Thumbnail
2025/08/20
「棉花糖理論」曾經是成功學的經典,象徵著延遲享樂與未來回報。但當我重讀時,卻發現這套邏輯放在今天,似乎已經過時。因為在不確定的時代,努力並不保證回報,忍耐也未必能換來成果。那麼,延遲享樂還有意義嗎?
Thumbnail
2025/08/18
面試有一道題:「談一次失敗經驗,你學到什麼?」能看出一個人的責任感。心理學研究指出,自戀型人格在失敗裡從不檢討自己,只會怪別人。這套邏輯放在老闆身上也一樣,那你多半正處在一個把錯誤推給員工的自戀型領導環境。真正的危險在於,問題永遠不會被解決。
Thumbnail
2025/08/18
面試有一道題:「談一次失敗經驗,你學到什麼?」能看出一個人的責任感。心理學研究指出,自戀型人格在失敗裡從不檢討自己,只會怪別人。這套邏輯放在老闆身上也一樣,那你多半正處在一個把錯誤推給員工的自戀型領導環境。真正的危險在於,問題永遠不會被解決。
Thumbnail
2025/08/12
沈玉琳住進三總血液腫瘤科的新聞,讓我想起自己的經歷。幾年前,我也在那裡輾轉確診,從掛號、切片到脊髓穿刺,每一步都在等待答案。台灣醫療很先進,但在關鍵時刻,能遇到願意替病人多走一步的醫師,仍需要一點運氣。這不是檢討體制,而是想記下,那段從不確定到全力搶救的日子,以及它如何改變我對生命與醫療的看法。
Thumbnail
2025/08/12
沈玉琳住進三總血液腫瘤科的新聞,讓我想起自己的經歷。幾年前,我也在那裡輾轉確診,從掛號、切片到脊髓穿刺,每一步都在等待答案。台灣醫療很先進,但在關鍵時刻,能遇到願意替病人多走一步的醫師,仍需要一點運氣。這不是檢討體制,而是想記下,那段從不確定到全力搶救的日子,以及它如何改變我對生命與醫療的看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一個追蹤超過20年,刊登在JAMA相關期刊上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是為了未來的健康,想要在年華老去之後還擁有比較健康的身心狀況,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Thumbnail
最近一個追蹤超過20年,刊登在JAMA相關期刊上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是為了未來的健康,想要在年華老去之後還擁有比較健康的身心狀況,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健康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需要時間、金錢和精力的持續過程。 健康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個目的地,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人。 健康是幸福和快樂的基礎。無論你來自哪裡,只要願意。
Thumbnail
健康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需要時間、金錢和精力的持續過程。 健康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個目的地,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人。 健康是幸福和快樂的基礎。無論你來自哪裡,只要願意。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時常在外,想要維持飲食均衡、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較為困難。在不知不覺的習慣當中,其實已經慢慢的累積出許多會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等到生病後才意識到需要保養的重要性時,身體狀態卻已經回不到從前。如果能夠提早的防患未然及改變生活方式,將有助於造就更加幸福美滿的未來。 什麼是預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時常在外,想要維持飲食均衡、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較為困難。在不知不覺的習慣當中,其實已經慢慢的累積出許多會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等到生病後才意識到需要保養的重要性時,身體狀態卻已經回不到從前。如果能夠提早的防患未然及改變生活方式,將有助於造就更加幸福美滿的未來。 什麼是預
Thumbnail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Brian M. Wolpin教授等人,分析近16萬(15,474)人數近28年,他們發現… 如果兩年內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超過10%以上,那麼在接下來12個月內罹癌風險,平均就可能會增
Thumbnail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Brian M. Wolpin教授等人,分析近16萬(15,474)人數近28年,他們發現… 如果兩年內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超過10%以上,那麼在接下來12個月內罹癌風險,平均就可能會增
Thumbnail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過敏的小知識。希望透過這次的交流,能夠增進大家對過敏的了解,並學到在日常生活中更好應對相關狀況的方法。
Thumbnail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過敏的小知識。希望透過這次的交流,能夠增進大家對過敏的了解,並學到在日常生活中更好應對相關狀況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