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越多,幸福越少?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心理學家施瓦茨提出選擇悖論,認為當人們面對過多的選擇時,反而會感受到更多焦慮與困惑,甚至無法做出滿意的選擇,因為我們的選擇總是受到錨定效應、框架效應、可得性捷思法等心理因素影響。即使人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未必會快樂,適應效應、比較、機會成本等因素總會降低我們的主觀感受。

意即當人擁有多個選擇時,會因此擁有更高的期望,隨之而來的是放棄其他可能性的代價、害怕錯選的擔心,以及對自己的苛責。於是滿意度降低,人陷入焦慮與後悔,受困於比較心的牢籠。

有了選擇,反而讓我們更不快樂,但是我們往往卻很重視選擇,而且處心積慮要讓自己有所選擇。

我想到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中,女主茱莉有足夠的條件可以自由選擇愛人、職業、婚姻、生育,卻也在一次次的選擇中不斷推翻自己,質疑它們是否真正是她所愛。她看似擁有無限自由,卻因此陷入深深的不安。施瓦茨的選擇悖論正好解釋了這種狀態:當選擇過多,我們並未更自由,反而更困惑。眾多選擇權看似給予她掌控自身未來的能力,卻使她更加不知道這些選擇是否真的出自內心,還是只是順應外界的潮流。似乎選項一旦多了,接著察覺到的會是矛盾與疆界。我不禁思考,當現代人已經不受性別角色或其他期待束縛時,新的自由也帶來的新的迷惘:在擁有無限選項的狀況下,何謂真正忠於自我、自主且自由的選擇。

滿足於有限才能真正自由

施瓦茨認為,破解選擇悖論的關鍵在於從「極大化」轉向「滿足」。選擇悖論最常出現在習慣凡事追求最大化效益的「極大化者」身上,這類人習慣仔細評估所有選項,在意是否做出最佳選擇。而施瓦茨稱相反的那群人為「滿足者」,滿足者以較不執著態度面對選擇,能接受「夠好就好」。

正如《象與騎象人》提出的幸福方程式:H = S + C + V ,遺傳基因(H)是已經固定的不可控因素,而研究指出大部分的外在條件(C)會因人的適應力而影響有限,因此強調我們的快樂其實更取決於自發性的投入(V)。自發性活動中,我們能做的是透過妥善安排生活,使自己達到愉悅感和滿足感。其中滿足感可以來自發揮自身優勢而進入心流體驗,進而獲得滿足、增進幸福。


結語

沒有比較沒有傷害,選擇的悖論揭示,一般常以為更多的選擇自由就等於更多幸福,但如果沒有在心理上專注且滿足於自己所擇,我們很容易被這樣的自由反噬。心理學研究一再指出,幸福或許不在於找到最好的選擇,而在於把一個選擇活成最好的樣子。選擇越多不一定帶來越多幸福,能夠滿足於所選才是自由的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hitty的沙龍
2會員
8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選擇,擇友,擇偶,選擇工作,選擇生活方式……生命中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自己選擇的,是好是壞,自己負責。你現在的生活模樣,都是經過自己過去千千萬萬個選擇疊加而來。 曾經路過美沙酮診所或者戒毒中心門前,都會看到一些委靡不振,要人攙扶著的沾毒人士。但仍然在附近範圍,看到一些鬼祟的行為,比起戒毒,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選擇,擇友,擇偶,選擇工作,選擇生活方式……生命中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自己選擇的,是好是壞,自己負責。你現在的生活模樣,都是經過自己過去千千萬萬個選擇疊加而來。 曾經路過美沙酮診所或者戒毒中心門前,都會看到一些委靡不振,要人攙扶著的沾毒人士。但仍然在附近範圍,看到一些鬼祟的行為,比起戒毒,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選擇,每個選擇都可能導向不同的結果,而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然而,人類並非完美的決策者,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書作者Uri Gneezy探討了「預期的後悔」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心理現象來設計更有效
Thumbnail
很多人在做事時會習慣做「加法」,愛情、工作、責任都是越多越好,一開始因為體力、腦力跟精神跟得上,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但人生的真相是,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擁有,感情、時間、身體都有其限制,如果無止盡地索取,只是把生活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虛妄的期待達不成時,又開始覺得悔恨與不甘⋯⋯
Thumbnail
很多人在做事時會習慣做「加法」,愛情、工作、責任都是越多越好,一開始因為體力、腦力跟精神跟得上,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但人生的真相是,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擁有,感情、時間、身體都有其限制,如果無止盡地索取,只是把生活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虛妄的期待達不成時,又開始覺得悔恨與不甘⋯⋯
Thumbnail
當人們說他們"別無選擇"時,通常是指他們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只是這個選擇可能是出於壓力、情感、習慣或其他因素,而不一定是最理想的選擇,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感到似乎無法改變這個選擇,因為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現實,這句話,達到了某種程度的自我安慰,這樣的說法可以幫助他們在壓力下感到更加安心,因為把問題
Thumbnail
當人們說他們"別無選擇"時,通常是指他們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只是這個選擇可能是出於壓力、情感、習慣或其他因素,而不一定是最理想的選擇,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感到似乎無法改變這個選擇,因為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現實,這句話,達到了某種程度的自我安慰,這樣的說法可以幫助他們在壓力下感到更加安心,因為把問題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思維,讓生活中有各種可能。 從不同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為何這麼想,也是一種更認識自己的方式,當知道為何有這樣的思維與行為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確認。 我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也無需用力去影響他人,尊重每個選擇,也讓自己的心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思維,讓生活中有各種可能。 從不同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為何這麼想,也是一種更認識自己的方式,當知道為何有這樣的思維與行為的時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確認。 我們都有自己的選擇,也無需用力去影響他人,尊重每個選擇,也讓自己的心保持開放的態度,接納。
Thumbnail
時常聽到很多人會說自己「毫無選擇」,然後繼續在深淵裡自怨自艾,或是希望尋求他人的同情與援助。然而,當他人好心提出建言的時候,又會遭到當事人斷然否決,繼續訴說著自己是如何沒有選擇,或是如何遭受命運的捉弄。 我認為,能果斷做出選擇的人,不只是具備行動力,而是可以勇於自我負責的人。相反地,對於許
Thumbnail
時常聽到很多人會說自己「毫無選擇」,然後繼續在深淵裡自怨自艾,或是希望尋求他人的同情與援助。然而,當他人好心提出建言的時候,又會遭到當事人斷然否決,繼續訴說著自己是如何沒有選擇,或是如何遭受命運的捉弄。 我認為,能果斷做出選擇的人,不只是具備行動力,而是可以勇於自我負責的人。相反地,對於許
Thumbnail
討論現代人的無限瀏覽和選擇障礙文化,以及對於開放選擇的文化和承諾的非主流文化的思考。該書提及無法承諾的原因,以及無限瀏覽引發的決策癱瘓、脫序和淺薄等問題。作者強調堅持對於實現目標的重要性,並闡述後悔的恐懼和目標的自由以及規則與道德的區別。最終呼籲人們克服選擇障礙,勇於承諾和堅持。
Thumbnail
討論現代人的無限瀏覽和選擇障礙文化,以及對於開放選擇的文化和承諾的非主流文化的思考。該書提及無法承諾的原因,以及無限瀏覽引發的決策癱瘓、脫序和淺薄等問題。作者強調堅持對於實現目標的重要性,並闡述後悔的恐懼和目標的自由以及規則與道德的區別。最終呼籲人們克服選擇障礙,勇於承諾和堅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