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閉上眼睛,我可以回想出很多雙導生的眼睛。
那都是在跟ta們晤談時,切切專注地著看ta們的眼睛,一邊跟ta們說話,或是殷殷等待ta們的回答時,凝視著ta們的眼睛,而深深留下的印象。
我一直很迷戀火影忍者裡瞳術的能力,用眼神就能殺人,太強了!
現實科學裡,由瞳孔的大小,也可以判讀一個人的真心好惡,因為人在看到自己喜愛或感興趣的事物時,瞳孔會不自覺地放大,而看到厭惡或不感興趣的事物時則會縮小。
所以,當我寧靜專注地看著導生的眼睛的時候,我想看著ta瞳孔大小的變化,看進ta瞳孔裡ta的靈魂,時間彷彿流逝得特別緩慢,所以我才牢牢記得ta們那一雙雙的眼睛。
我既然能難以忘記ta們的眼神,想必,ta們也可能記得我的眼神。
不知ta們又從我的眼睛裡,看到了什麼?
#我的靈魂? XDDD
吳娟瑜老師的這本書裡,前半段介紹孩子的求救訊號,後半段則是給父母的教養建議,包括「安全感教養」及「平衡式成長」。我想是因為她深知,家長是影響孩子是否健康成長最大的關鍵因子。
她的書中也提到了校園裡同儕間「微歧視」的情形,捉弄、嘲笑、排擠等看似不明顯,其實是存在的「隱形霸凌」,這些情感性的侵略一樣會讓孩子在團體裡痛苦難熬。爸媽、師長可用三招改善「微歧視」:
第一:容許衝突,更需要引導尊重。
第二:減少責備語氣,多用「你們可以……」
第三:眼神對接,引導孩子自尊教育。
第四:絕不離棄孩子的情緒
吳老師建議父母及老師,最好每天跟每個孩子做到"眼神對接",並把「看重對方
」的眼神自然流露,也就是說,當眼神、對話中能帶出欣賞、肯定、喜愛的感覺,每個孩子可以學到「看重自己」,得到「自尊自重」的教育,不至於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落,一受到微歧視就馬上崩潰痛苦。
在自尊教育教養下長大的孩子,能懂得釐清衝突所在,若自己有錯,會願意道歉;若自己被誤會,則樂於當場溝通,或勇於告訴老師、父母,請求協助。
可見,溫和慈祥地看著孩子的眼睛,就可以傳遞給孩子你對ta的關愛,這麼簡單、方便、零成本的一個動作,就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又引導孩子學會尊重,真的是物超所值!
當孩子從眼神的交流中獲得被尊重的感覺,這會讓人的腦部分泌血清素,一種能因為在社會裡的重要性而產生的安全感,也就會油然而生。
孩子有了安全感、獲得尊重,ta們才知道什麼是尊重,ta們就可以去尊重他人,這就是引導尊重的正向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