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陣子,我覺得人生像一張無聲的考卷。別人早早在上面寫下標準答案:努力工作、買房存錢、規劃未來。而我,直到最近,才在最顯眼的空白處,寫下了一個字——爽。
簡單、直接,卻像打開了一扇通往自己宇宙的門。
阿嬤的飯桌,與我的週五日常
週五下班,我從竹北開車回台中。車子停好,打開家門,阿嬤準備的晚餐香氣迎面撲來,吃完飯,我便會窩在沙發上,挑選當晚要看的電影。這樣的夜晚,看似普通,甚至有人會覺得有點「無趣」,但對我而言,卻是小宇宙的入口。一個簡單的習慣,突然爆炸成無限可能。
起初,只因布萊德・彼特長得太好看(是的,我現在才注意到這件事),我興奮地告訴我哥Bob,他立刻推薦我看《鬥陣俱樂部》,他認為這是小布的顏值巔峰。
原本只是想欣賞美顏,沒想到劇情完全吸住我,最後翻轉揭曉的瞬間,我整個人驚呆。明明是26年前的作品,寓意卻比許多現代電影更貼近現實。
連結、驚喜,與新宇宙
查了一下,導演是大衛・芬奇,他的作品同時有《控制》《社群網戰》《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等。接著,我又看了也是小布主演的《魔球》,發現對手演員很眼熟,這不就是《史塔茲的療癒之道》的導演 Jonah Hill 嗎!
在這些電影之間,潛藏著無數隱形線索,一個宇宙牽起另一個宇宙;一條條線連起來,我的小宇宙開始爆炸。每個角色、每顆鏡頭、每個彩蛋,都像暗號一般,召喚我的注意力。我開始二刷、三刷,甚至找解析文章,再回到原片檢視細節。
這個過程,讓我沉浸在自己的宇宙裡。
伴侶有些不解,明明我以前也會看電影,怎麼現在變得那麼「沉迷」。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但我好像在這個宇宙中獲得專注,純粹的快樂,是能量,也是靈感的泉源。
而電影帶來的靈感,經常化作文字。看到某句台詞、某個橋段,我會按下暫停,記在手機筆記裡。等到電影結束,我便會打開電腦,把腦中閃過的想法寫成文章。
文字把快樂放大,把宇宙延伸;而每一個字,每一個段落,都是我宇宙的星辰。
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宇宙
我在想,或許每個人,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宇宙。
我的朋友映映,是我認為最會「自得其樂」的朋友。她愛吃,也很會吃,每週都會安排要探索的店,有朋友就一起,沒朋友就自己衝,吃得開開心心,就是他的快樂宇宙。
我哥 Bob 從大學就喜歡國術,練到自己成為教練,甚至代表台灣去美國比賽。外人眼裡,可能會覺得他有點「奇妙」,但我深知那是屬於他的快樂,他最有歸屬感的宇宙。
那一刻,我明白:當你能建立自己的宇宙,在裡頭自得其樂,這就是最棒的世界。
社會的標準答案,與自由選項
社會總愛把「正事」定義的清清楚楚,彷彿好好工作、賺錢、規劃未來,才是應該做的事。不可否認,我們需要為未來鋪路,但如果一輩子只追逐「看起來正經」的事,我們可能錯過生命裡真正讓心發亮的樂趣。
看電影、寫文章,並不能立刻帶來收入,但它能讓心快樂到破表。這種快樂,會映照生活的其他層面,讓我更有效率完成工作,更有靈魂想分享給身邊的人。
所以我常常想,我們活著,不該只是苟且,而是要找到能讓眼睛發亮,靈魂真正發光的事。
放大你的爽
回想以前的自己,好像總在煩惱些不重要的事,而那些事情,多半都是無法控制的事。但事實上,當我們可以允許一切發生,並專注在當下能做的事,焦慮便會慢慢淡掉。
而當你找到自己的快樂宇宙時,請不要吝嗇,放大它,讓它在你的宇宙裡蔓延,全心沉浸其中。那一刻,你會發現,人生忽然多了一扇窗。
生活不可能所有事情都照著想法走,但回到自己的快樂宇宙,你可以自在地活著,放大自己的爽。
不管是看電影、寫文章、吃美食,或是逛超市,它不需要華麗,不需要被理解,但你會知道在這個宇宙的你,真的很快樂。
這,就是最重要的事。
你也曾經建立過這樣的宇宙嗎?你的快樂宇宙中充滿什麼呢?歡迎寫信或留言與我分享,能在這裡與你互動,也是我宇宙中快樂的事。我是只贏,謝謝你讀到這裡,我們下次見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