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大家的社群都被《 #鬼滅之刃》劇場版洗版了吧?跟AI玩起各種呼吸法,超有趣!不過,孕媽咪其實也有自己的「專屬招式」——孕之呼吸:拉梅茲呼吸法!這個呼吸法也講究專注,能幫助生產時緩解疼痛,哈哈,產後生活充滿挑戰,也許也會需要呼吸法維持內在的平衡。

孕之呼吸-拉梅茲
在台灣懷孕,除了產後坐月子有各種傳統規矩,農曆鬼月也藏著一堆「母湯」提醒:別夜遊、別湊熱鬧、別搬家動土。這些民俗禁忌大多出自善意,想保護媽媽和寶寶,但孕期荷爾蒙本來就敏感,有時被「善意提醒」一下,情緒就可能瞬間「爆發」!
寶寶的發育:進入孕中期的穩定期
- 身長:寶寶約 8–9 公分,從藍莓變成檸檬的大小,體重大約 25 公克。
- 五官:眼睛移到臉的前方,耳朵也定位好,像在說「媽媽,我準備好聽故事了!」
- 四肢:小手小腳更靈活,會做出伸展或吸吮手指的動作。
- 內臟:肝臟持續造血,腎臟開始排尿,腸道逐漸成熟。
- 胎盤:已經基本形成,開始承擔主要養分交換的工作。
醫學上,14週是第一孕期結束的分水嶺。流產風險大幅下降,孕吐與強烈疲倦感也會逐漸緩解,進入相對舒適的孕中期。
中元節的孕婦禁忌 x 現代醫學觀點
- 孕婦不要去醫院探病、參加喪禮
避免去醫院或喪禮,主要是出於健康安全考量,降低感染風險,若真的需要參加,戴口罩、和人群保持安全距離就好。 - 晚上不要單獨外出
醫學上沒有特別限制,但孕婦體重增加,重心不穩,晚上視線差,萬一跌倒或不適,無人在旁協助是比較危險。 - 不要亂說不吉利的話
這其實是「情緒暗示」。負面話語會刺激皮質醇(壓力荷爾蒙)上升,影響心情。用正面語言取代,能穩定情緒 - 鬼月不要搬家、動土
孕期本來就不建議搬重物或過度勞動,易引起腰痛或早產風險。這禁忌其實在提醒你:多休息,讓老公或家人接手。
六大化學物質,決定媽媽的情緒起伏
在《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這本書中,作者提出六種神經傳導物質與荷爾蒙,會決定人的快樂、焦慮與安全感,因此有不開心的情緒,不是靠意志力去撐過低潮,而是靠控制這6種心情物質:
- 多巴胺(Dopamine):帶來「期待」與「獎勵」的快樂。
孕期常因為小小超音波畫面或產檢數字而感到滿足。試試設定小目標,(例如:今天走5000步),達成後的快樂感,能幫助維持穩定的正向感。 - 催產素(Oxytocin):連結與安全感的荷爾蒙。
和伴侶、家人擁抱、聊天,甚至和朋友閨蜜分享孕期心情,都能促進催產素分泌,減緩孤單與焦慮。 - 血清素(Serotonin):情緒穩定的基石。
曬太陽、散步或孕婦瑜伽,有助於提升血清素水平,讓心情比較平和。 - 皮質醇(Cortisol):壓力荷爾蒙。
鬼月的禁忌提醒、對寶寶健康的擔憂,可能讓皮質醇長期升高,造成焦躁、睡不好。練習深呼吸、冥想,有助於降低皮質醇。 - 腦內啡(Endorphin):天然止痛劑,讓人愉快放鬆。
輕微運動、聽音樂、甚至小小的巧克力,都能刺激腦內啡,讓人「快樂一下」。 - 睪固酮(Testosterone):與動力、行動力有關。
孕婦的睪固酮相對較低,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媽媽會覺得「懶懶的」,其實這是身體自然在提醒你「慢下來」。
孕期像場冒險,傳統禁忌是上一輩的攻略,但都是希望嬤嬤和寶寶能平安的迎新新世界的光,你的孕期有什麼有趣禁忌故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