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軍事地理這樣看下去,你就會知道台灣的戰略方向,絕對不是學中國美國,要參考荷蘭、比利時、南韓、以色列,尤其是人口密度,台灣早就全島城鎮化,你的本土作戰就該以城鎮化作戰思考。但我們人民呢?筆者自己觀察到的現象是,沒幾個人會思考「本土作戰的瞬間就是城鎮作戰」,還在幻想可以灘頭決勝、境外決戰,不論藍綠意識形態,多數人想像的是戰爭在城市外面很遠的地方。你如果這樣想,就會讓政客朝向錯誤的方向建軍,然後民眾不停恐慌,總覺得哪邊不對。
上週講的只是最基本,你會自怨自艾的理由,建軍方向錯誤就是一點,筆者不是說我們要全國準備城鎮作戰,而是你觀察軍事地理的各項要素,台灣遇到解放軍入侵,登陸後就是立刻進入城鎮戰了,因為根本沒幾個灘頭有縱深,沙灘登陸後沒幾百公尺就開始遇到高層樓建築。
水泥都市:易守難攻的台灣城鎮戰
全島水泥化的現象不是只有台灣頭痛,中國更頭痛,有觀察解放軍撰寫入侵作戰的人,這些年一定會看到認真的參謀級軍官,思考怎樣在最小資源下,入侵一個登陸後沒五百公尺就有大樓群可以伏擊的島國。你會以為登陸作戰長那樣,是因為中國演習放的影片就是大軍衝上灘頭無所畏懼,但卻沒想過制定作戰的軍官,多的是冷汗直冒思考怎樣突破國軍可能躲在無數樓層中的海岸城鎮陣地戰。
想通,你就會明白中國對台資訊戰中,關於軍事項目為何總是「以飛彈洗地開始,迅速跳到數萬大軍登陸,台灣軍隊毫無抵抗能力,任由解放軍肆虐」的場景。為何鼓吹抵抗一定不好,放下武器萬事OK,仿佛中國士兵子彈無限,都開金手指讓子彈穿牆,還有緩速效果?
說穿了,就是非常清楚如果進入真正的城鎮作戰,若台灣有認真準備城鎮戰,就算只有最基礎的陣地駐守,解放軍會連灘頭後一線的防線都打不穿,不信去看烏克蘭,沒有幾百門大砲轟平城鎮,開幾十台坦克殺進市中心,哪一個小型城鎮是被純步兵打下來?一個都沒有。
你從戰略角度去看,有軍事的參與,就會明白國際關係上,美日為何在烏克蘭被入侵後,開始調整對台策略。因為俄式兵器、編裝的效果已經被驗證,中國不會好多少,如果少量步兵配上防禦陣地就可以阻絕大量輕步兵,那台灣要守到勝利非常簡單。
打你不如騙你:以「封鎖台灣」為例
簡單?對,所謂的勝利,都要建立在勝利條件上,全世界在兵推台海戰爭,都會設定一個時間表,超過就代表中國會戰敗。你沒聽過,是媒體沒講,你看的網路論壇不知道,知道也不說。
不想要自怨自艾,你就得認清,台海周邊的海空運密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區域,光是民用商貨船,每日就有上千艘通過,不只是航向日本、南韓,還有中國中北部的港口,然後臺海兩岸都有數千枚飛彈,萬一台海戰爭爆發,各位思考一下,你是一個船公司股東,會不會冒險把商船照計畫通過,還是保險起見繞遠路?
飛彈不長眼,沒有民間船東會在沒保障下,在兩岸開戰的初期幾個月,冒險通過台海周邊,誰敢相信台灣與中國的保證,絕對不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