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解讀冷戰後架構與分歧(10)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中產階級的狂歡,是以鄰為壑,各種污染環境成本交由開發中國家(以中國為主)去承擔,實際上地球的總消耗並沒有降低,中間的差價幾乎由金融業與新興科技業去獲得。台灣光是代工就拿到了超高紅利,科技業的發展將台灣近20年的產業衰敗撐起,就可知道歐美的最終獲益者,到底得到多少。我們只要去看免稅天堂國家,到底有多少國際資金透過避稅手段,就可知道這場盛宴,吃到腦滿腸肥的人有多少。不要懷疑,美國「人」賺最多,但「美國」反而是虧的。

為何進入21世紀,金流的運轉加速,薪資增加通膨也增加,大家好像在窮忙,有數不盡的新商品,未來似乎非常值得期待?高速流動本就會創造機會,同時也產出失敗,媒體不會去報導失敗者,這是常態。

柯林頓政府擘劃的全球化成功了,但美國並沒有獲益,帳面上數字大增,但沒有轉到每個人手上。只要看房價的飆漲與房貸的數量,就可以看出國際金融流動製造的債務有多誇張,這最後都要還的。

華爾街大發財,美國卻通膨嚴重債台高築

如果你不明白,請思考貨幣本身的意義,貨幣不能吃,本身的意義在於信用償付,也就是每個人創造出的產值,透過貨幣進行信用交換。沒有生產就不會有貨幣,只有貨幣沒有生產,產出不足就會通膨,大一經濟學原理就有,不需要想太複雜。

現實就是,基本日用品的價格會飆漲,就是產出不足。假如美國現在刪除所有環保、勞工、人權法規,回到卡內基鋼鐵廠會僱人去毆打抗議員工的年代,猜猜看物價會多快掉下來?很多時候,不要想太複雜,你手上的精美商品,經過越多道現代標準檢驗,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

差別在於你自己出錢,還是納稅人買單。

這就是另一個重點,美國國稅局舉世聞名,追稅會追殺全球,沒有地方可逃,是地球人的共識。那為何金融富豪可以避那麼多稅,科技業的股東們繳的在比少?避稅天堂就是其中一個手段,除此以外跟法律制度不完備的開發中國家勾結,將資產用其他方式轉移,像是投資股票的獲益、慈善事業的捐款,花樣可多了。

最後就是乖乖繳稅的納稅人倒楣,要負擔最多的份額。這就產生另外一種被製造出的仇恨,中產階級仇視勞工,覺得沒繳稅的居然還要求那麼多,勞工仇恨中產階級以上為富不仁,國內失業這麼多,還在說什麼產業外移比較好的屁話。

90年代起美國持續讓利,反恐戰爭時達至高峰

有沒發現,我們所得到的資訊中,都有部分故事雷同。對,這就是「沒有在產業界工作的教授」塑造出的價值觀,這同樣滲透到國防外交上,冷戰後已經沒有大型危機,外交單位有經驗的越來越少,官僚習慣要有專家背書,於是一篇篇學術研究,卻沒有幾篇是根據第一線情報人員作業的報告。

前幾個月,歐洲外交官哭泣著說,川普毀掉過去幾十年的國際慣例。對,毀掉柯林頓時期「開始建立」的慣例,實際上也沒那麼久,柯林頓政府在推動時,遇到的阻力沒有比較小,歐洲到處給人穿小鞋,尤其是在環保規章上動手腳的非關稅障礙,有在同時期產業界待過的,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相關事件。

也別說歐洲,台灣自己就創造一大堆關稅壁壘,看看那精美的進口車稅率,回頭望望扶不起的裕隆,再看看多少農業保護,我們有資格說別人?日本也是,農林水產省竭力阻擋美國農產品進口根本不是新聞。這在全球化後,每個國家都在上映,各國官僚對「美國大量生產的廉價商品衝擊」有多恐懼,即使資料都過期了,有些都交給台灣代工20年,歐洲到中南美都還有官僚相信美國廉價商品侵略的真實性。

轉捩點是911事件,小布希開啟全球反恐戰爭,並施壓各國配合。各國在不甘不願下重新與美國進行「利益交換」,與冷戰時期沒有兩樣,透過關稅優惠、金融貸款、重建利益等等,交換歐日國家的反恐配合。

簡單說啦,所謂的國際慣例,時間大概要從小布希第二任後才開始,在歐巴馬第一任達到高峰,第二任進入衰退。

偽君子與真小人:從多邊經貿回歸雙邊經貿協定

這套慣例,指的是依靠人權、環保等「普世價值」,建立起的國際共識,並依此進行「多邊談判」,依靠協商達成結果的「國際慣例」。

但說這些話的人,並沒有告訴你,普世價值講了七八十年,根本是口頭禪。實務運作全部都是利益交換,冷戰時期用核武保護傘等軍事利益,交換歐洲國家的讓步。冷戰後用全球化、關稅優惠等作為交換,這套規矩還沒熟悉,又開始摻入反恐戰爭的軍事需求。直到歐巴馬上任後,美國才算真正用「多邊精神」去跟歐洲人平等的談國際事務。

那為何歐洲人會相信有運作幾十年的慣例?你怎麼這個時候,就相信政客不會騙人了?

其實也不算騙,說一半實話而已,所謂的普世價值,作為面子工程幾十年是真的,但檯面下要推動「慣例」,皆是真金白銀在論斤秤兩,不然根本不會動。川普做的是戳破這張名為表面功夫的紙,不然如果真有普世價值的共識,為何歐洲還是沒有大動作的擴軍,美國民主黨沒有去竭力反抗共和黨政府,起碼要提個「歐洲關係法」吧?

  • 編:能有台灣關係法,而不是華國關係法,一方面也是立基於台灣地位未定論。比如台灣關係法中的台灣當局,只有台灣與澎湖,而非中華民國觀點的台澎金馬。

台灣關係法才是真正由總統破壞慣例產生的美國國內法,如果不是卡特越過國會與中國建交,斷絕台灣的外交承認,國會也不會正面對著總統這樣幹。

這不過說明,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指責,更像是默契下的舞台劇,好人壞人腳色領好,各自去本色扮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6.0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9/16
上週講的只是最基本,你會自怨自艾的理由,建軍方向錯誤就是一點,筆者不是說我們要全國準備城鎮作戰,而是你觀察軍事地理的各項要素,台灣遇到解放軍入侵,登陸後就是立刻進入城鎮戰了,因為根本沒幾個灘頭有縱深,沙灘登陸後沒幾百公尺就開始遇到高層樓建築。
Thumbnail
2025/09/16
上週講的只是最基本,你會自怨自艾的理由,建軍方向錯誤就是一點,筆者不是說我們要全國準備城鎮作戰,而是你觀察軍事地理的各項要素,台灣遇到解放軍入侵,登陸後就是立刻進入城鎮戰了,因為根本沒幾個灘頭有縱深,沙灘登陸後沒幾百公尺就開始遇到高層樓建築。
Thumbnail
2025/09/14
如果要將柯林頓時代建立的全球化隱患,做一個總結,會有兩主軸與延伸出去的各種麻煩。第一個主軸,就是美國放棄以自己國力為基礎打造的國際體制,放棄一超多強中「一超」的責任。這代表國際組織的公信力將會逐年下滑,並且被多數表決制侵蝕,最終就是由力量不足的多數小國,決定全世界的走向。
Thumbnail
2025/09/14
如果要將柯林頓時代建立的全球化隱患,做一個總結,會有兩主軸與延伸出去的各種麻煩。第一個主軸,就是美國放棄以自己國力為基礎打造的國際體制,放棄一超多強中「一超」的責任。這代表國際組織的公信力將會逐年下滑,並且被多數表決制侵蝕,最終就是由力量不足的多數小國,決定全世界的走向。
Thumbnail
2025/09/09
什麼是自怨自艾?你覺得一個擁有世界頂尖的軍隊,無論數量或品質都在前,且人民生活水準在世界的高標之上,還有堪稱良善的法律體系,於此種種的人民,應該要感到知足吧?不,這個國家的人民,普遍覺得自己生活困苦,人生沒有盼望,權力都被少數家族掌控,資本家宰制每一個人。這個國家不是台灣,叫做美國。
Thumbnail
2025/09/09
什麼是自怨自艾?你覺得一個擁有世界頂尖的軍隊,無論數量或品質都在前,且人民生活水準在世界的高標之上,還有堪稱良善的法律體系,於此種種的人民,應該要感到知足吧?不,這個國家的人民,普遍覺得自己生活困苦,人生沒有盼望,權力都被少數家族掌控,資本家宰制每一個人。這個國家不是台灣,叫做美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法國選舉左翼爆冷門逆轉成第一勢力,歐元初步走貶、投資人憂財政支出! 美國因經濟可能面臨衰退,若通膨數據緩解,美聯儲降息便可能為期不遠! 台股突破2萬4!AI時代降臨,台灣在這波AI浪潮下,"錢已經淹到天花板",理應有信心、大格局,投入財政於各項公共建設,期待台灣能夠乘著這一股AI旋風,再創經濟高峰!
Thumbnail
法國選舉左翼爆冷門逆轉成第一勢力,歐元初步走貶、投資人憂財政支出! 美國因經濟可能面臨衰退,若通膨數據緩解,美聯儲降息便可能為期不遠! 台股突破2萬4!AI時代降臨,台灣在這波AI浪潮下,"錢已經淹到天花板",理應有信心、大格局,投入財政於各項公共建設,期待台灣能夠乘著這一股AI旋風,再創經濟高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尤其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關。作者提到了資本主義2.0和3.0,並討論了當代經濟情勢對於收入分配的影響。此外,作者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解決方案,引發了讀者對於利潤分配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尤其是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有關。作者提到了資本主義2.0和3.0,並討論了當代經濟情勢對於收入分配的影響。此外,作者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解決方案,引發了讀者對於利潤分配的思考。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在台灣的年輕人最有感的肯定是原本已經高聳入雲端的房價,又再更高一層樓到連天上玉皇大帝也住不起的十重天闕。 確實,疫情後美聯儲開啟無限QE模式,逼迫全球央行跟隊印鈔,加上俄烏戰爭後的全球原物料價格高漲,使得房地產建築成本上升,資金溢滿注入房市,更帶動炒房客四處追逐好地段的房源,使得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在台灣的年輕人最有感的肯定是原本已經高聳入雲端的房價,又再更高一層樓到連天上玉皇大帝也住不起的十重天闕。 確實,疫情後美聯儲開啟無限QE模式,逼迫全球央行跟隊印鈔,加上俄烏戰爭後的全球原物料價格高漲,使得房地產建築成本上升,資金溢滿注入房市,更帶動炒房客四處追逐好地段的房源,使得
Thumbnail
台灣高資產客群用過去2019~2023年的複合成長率計算會從11萬人成長到13.7萬人 而總額度預期會從32兆>46兆 這也是為什麼景氣藍燈跟紅燈對於台灣80%以上的人不會有特別感受 永遠都還是覺得經濟沒有特別好,這是從2004年開始就都一直存在,景氣藍燈一樣低迷景氣紅燈一樣無感
Thumbnail
台灣高資產客群用過去2019~2023年的複合成長率計算會從11萬人成長到13.7萬人 而總額度預期會從32兆>46兆 這也是為什麼景氣藍燈跟紅燈對於台灣80%以上的人不會有特別感受 永遠都還是覺得經濟沒有特別好,這是從2004年開始就都一直存在,景氣藍燈一樣低迷景氣紅燈一樣無感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記得疫情剛剛開始時,美國在無限量化寬鬆之後,導致各類資產消耗品的價格暴漲,再加上烏俄戰爭變成催化劑,讓通膨大大影響民眾。不過現階段從美股的各大指數來看,看起來受到通膨的影響越來越少,主要除了美國本身是世界科技的領導人以及創新以外,同時聯準會也有把通膨轉嫁到全世界的魔法。現在在AI的浪潮下,台灣也有幸
Thumbnail
記得疫情剛剛開始時,美國在無限量化寬鬆之後,導致各類資產消耗品的價格暴漲,再加上烏俄戰爭變成催化劑,讓通膨大大影響民眾。不過現階段從美股的各大指數來看,看起來受到通膨的影響越來越少,主要除了美國本身是世界科技的領導人以及創新以外,同時聯準會也有把通膨轉嫁到全世界的魔法。現在在AI的浪潮下,台灣也有幸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產業分布不均,公共建設集中,才會讓土地變成稀缺商品,而想要住進去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價格被不斷墊高上去。說極端一點,今天如果台灣電廠突然炸光光救不回來,台北市的高樓跌價一定最兇,景觀宅瞬間變成體能極限王宅(樓梯爬到死)。
Thumbnail
問題出在哪?問題出在產業分布不均,公共建設集中,才會讓土地變成稀缺商品,而想要住進去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價格被不斷墊高上去。說極端一點,今天如果台灣電廠突然炸光光救不回來,台北市的高樓跌價一定最兇,景觀宅瞬間變成體能極限王宅(樓梯爬到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