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不孤|心旅驛站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絕不會讓他獨自一人待在家裡,甚至到了孩子唸國中時我都還會覺得不忍心。我想這就是我的童年帶給我的影響。這個影響看來很正面,因為我的童年經驗讓我懂得要努力當個稱職的好媽媽,而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只是每當我想起自身的童年經驗時,心中仍會隱隱作痛,就在我閱讀這篇文章的當下我還是會一陣鼻酸。

  

  2019年時我在回覆一位文友的信中這樣寫著:

 

  我對人生的體會是:每個人的個性源自於他的童年,更直接的說法是源自於他的父母。我們都受到父母不同程度、不同面向的影響。

 

  而我對自己的童年給的結論是:往者已矣。

 

  很感謝我的父母給予我生命,雖然我的人生過得很辛苦。

 

  我的父母不是完美的一對夫妻以及父母,但我想那是戰亂歲月帶給他們的經歷與磨難,使得他們沒有機會變得更好,他們不懂得如何當「好」父母,不懂得該善待子女,我想是因為他們的童年也不好過。

 

  而我,我不需要步上父母的後塵,我具備知識也有能力讓自己活得跟父母不一樣,這是我至今不斷告訴自己、鼓勵自己持續努力過活的動力。

  

  我明白:

  內心深處的每一次痛楚都將滲入我的靈魂,定義我的人生,並且堅定地陪伴我,活著。

 

(20230922刊於blogger、20250827刊於方格子)

 

>>>>>>>>>>>>>>>>>>>>>>>>>>>>>>

 

[孤,不孤]

  

  黑夜裡,妳驀然地醒了!

 

  不知為何,妳一向淺眠,屋子裡只消有一些動靜,妳都能一下子警醒過來;可眼前,卻是因為太安靜而嚇醒了妳。

 

  害怕讓妳忘了開燈,屋子裡一片漆黑,兩房一廳加上廚房跟廁所,精簡樸實的小家庭,憑著直覺妳認為房子裡只有妳一人。

  

  她呢?妳記得剛躺下去睡的時候,她還在身邊的。

 

  他不在,妳是知道的。最近他總是躲在外頭不肯回來。

 

  他在避著她,妳也是隱約察覺得出來。

 

  可妳能怎麼辦?

 

  他和她之間的事不是應該兩個人自己面對、一起解決嗎?

 

  為什麼他不肯回來,她也要鬧失蹤?

 

  那妳,除了自己的影子之外,妳的身邊還能有誰?

  

  一屋子的靜默讓妳感到恐懼跟無助。

 

  想想他跟她在的時候終究還是好的,儘管他跟她天天吵、天天鬧,但至少你看得到人、聽得見聲音,至少妳不會像現在這樣,清冷的感覺就像是妳一個人住在月球上一樣。

 

  妳忍不住了,妳起身摸索著走到隔壁房間,那是他的房間,跟著妳又走到廚房、廁所,最後妳佇足在客廳正中央,妳的直覺沒有錯,這偌大的空間裡,只有妳一人。

  

  妳鼓起勇氣走出客廳,甚至離開家門,因為妳害怕一個人遺世獨立的感覺,妳決定走到巷子口去等,那裡有車,車內有人,妳心想:至少我不會自己一個人。

 

  害怕孤單的思緒佔據了妳的大腦,讓妳忘了擔心:如果站在路上遇到壞人該怎麼辦?

 

  妳猶豫著要不要把門關上?妳沒有鑰匙,萬一等不到她,或者是他,妳該怎麼辦?妳最終選擇半掩著門,總是得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吧?任何事情總有個萬一啊!

  

  在往後的歲月,妳才猛然覺悟,原來在那個徬徨無助的夜裡,小小的妳已經開始學習妳的生活課題:凡事都要有個備案,因為妳的人生始終都只有妳一個人面對。

  

  黑夜裡,妳站在巷子口漫無目標地張望著,偶爾會出現幾輛疾馳的車子,除了車燈、路燈之外,放眼望去盡是深邃如墨。

 

  妳跑出來,是因為害怕悄然寂靜的四壁空間,如今妳站在大馬路上,妳害怕的則是這廣陌黑暗裡素未謀面的人。

 

  妳望了望牆面上白底黑字的牌子,除了數字,妳認不得幾個字,在這幽暗的夜、孤冷的城,妳甚至說不出來自己身在何處?

  

  暗夜裡,遠遠地,妳終於看見了:她跟他。兩人一邊吵、一邊走。

 

  是了,錯不了,光看吵架的樣子妳就知道是她跟他。

 

  妳一下子就忍不住哭了出來,等了這許久,心中的驚懼與不安總算得到了釋放。妳覺得委屈、覺得傷心,妳希望她、或者是他,可以抱一抱妳,至少摸摸妳的頭也好。

 

  但她跟他只是訝然地看了看妳,彷彿瘦弱嬌小的妳,黑天瞎地獨自站在大馬路上是件極其自然的事情。

 

  妳只是她跟他用來互相指責對方、接續吵架的理由。

  

  多年之後,她早已仙去,而他也垂垂老矣。

 

  但那個令妳感到驚懼、孤寂的夜,妳從未忘記過。

  

  如今,妳有了另一個他,稚齡的他。

 

  當妳知道有了他的時候,妳就在心中暗自給了他承諾,今生今世妳都不會讓他嘗試清冷的孤寂。

 

  當妳躺在產房的手術檯上,妳第一眼見到他的時候,他小小、萌萌的樣子,一下子就激出了妳的眼淚,妳是多麼孤冷、沉靜的人啊!

 

  妳陪著他遊戲、陪著他唸書,帶著他看一切的美好、引著他嚐各樣的佳餚;

 

  原來,這就是童年的妳從未品嚐過的人生!

 

  妳錯過的、妳失去的,如今由他陪著妳經歷一次,妳才體會到記憶中缺失的那一塊是什麼滋味。

 

  於是,妳跟他,都不再孤單。

 

(原文寫於20170601 ~ E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岱楨的文字所在
3會員
168內容數
岱楨是我,有顆喜歡寫作的老靈魂。
岱楨的文字所在的其他內容
2025/08/27
  我隔一陣子就會想要寫文紀念我的父親,不過很慚愧的是,我對於父親年輕時的事蹟所知不多,我只知道爸爸十多歲就離開家鄉,跟著部隊轉戰四方,國軍撤退臺灣時他第一個落腳的地方是金門,來臺之後曾在臺中待過一陣子……     我很懊悔小時候我為什麼不多跟爸爸聊天,多問問關於他的故事。我想是因為母親的離世讓
2025/08/27
  我隔一陣子就會想要寫文紀念我的父親,不過很慚愧的是,我對於父親年輕時的事蹟所知不多,我只知道爸爸十多歲就離開家鄉,跟著部隊轉戰四方,國軍撤退臺灣時他第一個落腳的地方是金門,來臺之後曾在臺中待過一陣子……     我很懊悔小時候我為什麼不多跟爸爸聊天,多問問關於他的故事。我想是因為母親的離世讓
2025/08/25
  在網路的世界,我的名字叫岱楨,是個純粹寫文章的人。   2015年我開始在隨意窩寫文章,最初的部落格名為《猴媽與蛇仔》,寫作是為了想要記錄兒子蛇仔的成長歲月。   2016年我寫下了人生第一部小說:《奇情記》,這是一部二創作品,故事發想源自於章回小說《七俠五義》,寫作的時間費時將近一年,故事
2025/08/25
  在網路的世界,我的名字叫岱楨,是個純粹寫文章的人。   2015年我開始在隨意窩寫文章,最初的部落格名為《猴媽與蛇仔》,寫作是為了想要記錄兒子蛇仔的成長歲月。   2016年我寫下了人生第一部小說:《奇情記》,這是一部二創作品,故事發想源自於章回小說《七俠五義》,寫作的時間費時將近一年,故事
2025/08/25
   上個星期我們一家三口去漢來海港餐廳吃下午茶,蛇仔夾了港式茶點中經常看見的點心-芝麻球,這讓我想起了去世多年的老父,因為父親生前極愛吃甜食,而芝麻球則是他去吃港式飲茶時必吃的點心。他曾經有一次自己一個人吃完一盤芝麻球,也不問同桌的我們是否要吃芝麻球,那時候他已經診斷出罹患失智症,心性與行為都如同
2025/08/25
   上個星期我們一家三口去漢來海港餐廳吃下午茶,蛇仔夾了港式茶點中經常看見的點心-芝麻球,這讓我想起了去世多年的老父,因為父親生前極愛吃甜食,而芝麻球則是他去吃港式飲茶時必吃的點心。他曾經有一次自己一個人吃完一盤芝麻球,也不問同桌的我們是否要吃芝麻球,那時候他已經診斷出罹患失智症,心性與行為都如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是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有社交圈或家庭,但內心卻感到孤獨和與他人疏離;這種孤單不易被外人察覺,因此成了“隱性”。 我和孩子,好像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但,我們試圖向對方表現,希望被理解。 做媽媽的我,現在才意識到,似乎有點慢。有人和我一樣嗎? 我安慰自己:沒關係!
Thumbnail
是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不孤單,有社交圈或家庭,但內心卻感到孤獨和與他人疏離;這種孤單不易被外人察覺,因此成了“隱性”。 我和孩子,好像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但,我們試圖向對方表現,希望被理解。 做媽媽的我,現在才意識到,似乎有點慢。有人和我一樣嗎? 我安慰自己:沒關係!
Thumbnail
昨天跟好友一家人聊天時,聊到她16歲的女兒從14歲開始隻身在英國留學,雖說是住宿學校,孩子一樣要自己面對課業、生活、人際關係等應接不暇的問題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全然陌生的環境,面對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有思鄉之苦,心理要承受的變化跟壓力讓我感到難以想像 但讓我最替好友開心的是,孩子經過兩年
Thumbnail
昨天跟好友一家人聊天時,聊到她16歲的女兒從14歲開始隻身在英國留學,雖說是住宿學校,孩子一樣要自己面對課業、生活、人際關係等應接不暇的問題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全然陌生的環境,面對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有思鄉之苦,心理要承受的變化跟壓力讓我感到難以想像 但讓我最替好友開心的是,孩子經過兩年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