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嘗試自由接案,什麼都想嘗試,在104看到可以線上改作文時,心想:「改作文不難吧?」一篇可以賺40元,只要在12分鐘內改完就超過時薪了,而且小時候作文還有得獎呢!
改作文,不只是挑錯字
抱著非常高的期待,參加了作文筆試,原來改作文並不是挑錯字、給一兩句評語即可。錯字當然是最基本的,接著每段都得找到2-3處做潤飾,評語和潤飾加起來需要超過250字。因為是圖檔,所以要特別注意解析度及文字的大小,並且除了錯字可以直接在卷上標註外,其餘潤飾都得標上英文字母,額外建立文案說明,例如:「A:可改為『今天天氣真好。』」我能明白,這樣的量化機制,才能確保所有人的批改都符合規格,只是這樣的作文真的會進步嗎?
作文班的工廠模式
我的第一篇試改是小朋友形容一場球賽從憤怒到開心的情緒演變,我潤飾了口語、挑了錯字,但這篇文章最大的問題是首段在描寫放學午後,但故事其實發生在假日早晨,也就是第一段的景色儘管形容的不錯,但和主題一點關係都沒有,然而對方所傳的範本完全沒有提到此問題。簡而言之,改作文,無須體會結構的問題,只要詞句優美、無錯別字,就算是完成任務了。我和身邊的國中老師分享這不可思議的批改方式,她提到坊間很多作文班會教學生使用譬喻,因為小朋友光是字數都湊不齊,怎麼有辦法延伸題旨、表達想法呢?她自己認真改一篇文章大約要20-30分鐘,若要在12分鐘內完成,只能交給chatGPT了。作文不是數學題
國小時,曾因代表學校參加作文比賽,額外留下來練習,但老師並非發公式要我們照抄,而是大量閱讀,分析作家如何描寫心中的感受。我的作文沒有引用至理名言,也沒有使用華麗詞藻,就是簡單而樸實的描述我所感受到的題目,仍然可以拿到不錯的名次。我認為作文之於學生,並不是一道數學題,追求標準而明確的答案。它是經過無數遍內化、反芻後的結晶,更是訓練表達能力的方式,如今chatGPT已強大到能寫故事、潤飾文章,成為工具,下一代使用上只會更頻繁,缺乏表達、統整能力,甚至沒有自己的思想,進化到最後,會不會人類反而變成容易操控的機器呢?
經過兩個月的嘗試,我自認不適合這樣的工作模式,中止合作,當一回老師,才知教育的不容易,願所有孩子不再只是為寫而寫,有天能夠找到自己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