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餐過後,雨落坐在書桌前。桌上擺著一杯剛泡好的熱茶,淡淡的桂花香隨著水氣往上竄。她點開電腦,滑開手機,準備進行她每天的「巡迴」。
第一站是 方格子。
她在這裡經營的是另一種面貌,偏向隨筆與理財思考。讀者多是工作後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婦,他們不像 Penana 的讀者那樣愛玩情節,而是習慣在文章底下留下真誠的共鳴。
「妳提到的投資心態,我正好也在經歷。」
「看妳的文字,好像有人在陪我整理思緒。」
每當看到這些留言,雨落會想起方格子的「拍手」功能。那個小小的拍手數字,有時比實際的金錢更能給她動力。這裡不像 Threads 那樣即時喧鬧,卻像是一個安靜的讀書會,每個人都在彼此的心裡點上一盞小燈。
第二站是 Penana。
雨落最近在這裡連載一部校園題材的小說。雖然她知道這個平台不像主流社群那麼熱鬧,但每一次打開留言區,看見幾個熟悉的名字,她都覺得像遇見老朋友。
「今天這段情節我笑到差點噴飯!」一個讀者這樣留言。
「女主角的心情我完全懂,寫得好真實。」另一個人這樣寫。
雨落笑了,手指停不下來,一條一條回覆。她很清楚,Penana 的排名靠的是互動,而互動背後真正的力量,是一種「我們在這裡相遇」的感覺。有人點閱是分數,但有人留言,是溫度。
最後一站,是 Threads。
與前兩個平台不同,這裡充滿即時感與流動性。
「晚安,今天的小說段子寫到一半,差點被自己笑死。」她隨意發了一則短帖。不到十分鐘,就有朋友回覆「快貼上來!」、「我也想笑!」,甚至有人直接貼上表情包。
雨落喜歡 Threads 的原因,就是這種瞬間的陪伴感。雖然它不像方格子有深度,或像 Penana 有小說氛圍,但那股熱鬧能提醒她「自己不是孤軍奮戰」。有時候只是一張截圖、一句牢騷,就能引來十幾則互動。
她常常覺得,這三個平台像是三種不同的朋友。
方格子是耐心的知己,聽妳娓娓道來人生思考。
Penana 是熱血的同學,會陪妳熬夜討論劇情。
Threads 則是活潑的玩伴,隨時陪妳鬧、陪妳笑。
「其實啊,創作不只是寫字,」雨落邊想邊打下一行新文,準備貼上 方格子,「更重要的是有人回應,有人和你一起經歷。」
她按下發布,過沒多久,就跳出一條通知。
「妳今天的更新讓我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好感動。」
雨落盯著這句話,心裡忽然安靜下來。這就是她堅持創作的原因。
不是為了排名,也不是為了數字,而是那些真實的回聲。
茶已經涼了,雨聲還在窗外。雨落關上電腦,對自己笑了笑。
明天醒來,她知道還會有人等著和她互動。